◎三峡人吃喜酒

长江三峡一带,男婚女嫁叫“过喜事”,过喜事时的饮宴叫“吃喜酒”。

吃喜酒从娶亲前一天的晚上就开始了。这一天,新郎的三亲好友将长辈赐给新郎的名号,制成红漆金字的木匾,敲锣打鼓送到新郎家,又热热闹闹地挂上堂屋正墙之后,九个青年男女便拥着一身簇新的新郎,围着桌席坐定,开始吃第一道喜酒。

斟满酒,十人同时举杯,共向新郎祝贺恭喜。接下来,便由这一席主持指物为题,咏诗敬酒,九人依次而行,接不上歌或咏不出四言八句,就要罚酒。三峡民歌《陪十兄弟歌》就是吃这一道喜酒的描绘。“开令开令,凤凰出林,喜鹊高叫,百事顺行。”主持唱出这几句,就该坐在上边的接歌了,于是这歌便依次就韵而唱下去。“新郎门口一棵柳,知了往上走,有人不呼号,罚他四杯酒”接不上歌的就要罚酒。此时,桌上桌下,拍手的、叫嚷的、嬉笑的……就会闹成一片,十兄弟就这么咏着,这么唱着,这么喝着……一直到主持“收令”才“四水归大海,令酒回壶瓶”,往往罢席之时,东方既白。

与此同时,女家也有九个妙龄少女陪着新娘,一边唱歌,一边饮酒,这叫“陪十姊妹”。“一对喜鹊往南飞,嘴里含着金茶杯,铜壶打酒银壶煨,我劝姐姐喝双杯。”一个姊妹先这样唱起来,众姊妹则依次就韵唱下去,边唱边饮。与男家比起来,这歌调婉柔缠绵得多了。但那依依难舍的别情也是十分动人的。

迎娶新娘这一天,新郎伴娘、媒人及一班乐手和背负新娘嫁妆的力夫来到女家后,女家备有“接风酒”款待。待接风酒喝过,早已将一切准备停当的女家便会收拾嫁妆行完仪式发亲。到黄昏时分,一路娶亲队伍吹吹打打进了新郎家。新郎新娘行“四拜”之礼,喜娘便扶着新娘进洞房。这时,洞房里早已布置好了酒和枣子、喜饼之类的东西,等新郎新娘喝交杯酒了。爱意融融的洞房里这时挤满了嘻嘻哈哈的人,看新郎新娘端起面前的酒杯,你走近我,我走近你,各自把酒杯从对方端酒杯的胳膊弯里穿插过来,娇羞地送到自己唇边……

民歌《拜堂歌》专咏这喝交杯酒的情景:“拜堂拜堂,日吉时良……一拜天地,二拜向王,三拜君师,四拜爹娘,交杯饮酒,长发其祥。”喝交杯酒是整个婚礼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没有交杯酒,婚事是算不得圆满的。

新郎新娘的饮酒虽然饮得缠绵动情,但却不如到新郎新娘贺喜的客人们吃喜酒吃得热烈、豪爽。因为新郎新娘之饮醉人的不在酒,在乎情,而客人们则不同了,他们是专门来“吃喜酒”的。于是,一时间里,觥筹交错,打诨凑趣,开怀畅饮,笑语喧哗,这时,喜酒便吃到高潮。

1994年6月

◎三峡神树

长江西陵峡上游牛口滩对岸,有一棵披红挂彩、耸入云天的油杉,这就是名闻川江的神树。

树被尊为神,不全在于她的古老和高大。几年前的一个夏日,我们满怀好奇走近她,在她的浓荫下听一个姓宋的老者细细地说了她。

这棵树有了七百年。姓宋的老者对我们说,七百年前,她破土而出时,恰有一道人云游至此,道人掐指一算,料定她日后必定成仙,后来果然。

神树在上八斗滩和下八斗滩之间的江岸。上八斗滩和下八斗滩都是洪水滩,大泡时作,夏秋二季至险。船只过此,稍有不慎,即遭倾覆。为了禳灾消祸,有船工闻有神树生于江畔,便舍舟登岸,匍匐树下,焚香祷告,以求保佑,没想神树果真显报。于是神树声名远播开来。

树既为神,便庇佑着黎民苍生。降福消灾,这自然就成了峡江人心中救苦救难的观世音。除了船工求平安外,也有人求子,求财,求消灾……因此神树的枝丫上便披挂了许多彰显她功德的红绸红布,树干上也挂了一块一块匾。姓宋的老者说,先日,河上上上下下的船,从一望见神树的时候起就开始放鞭焚香,过年过节,舨主儿桡夫子还要背着煮熟的猪头来敬。兴树旗杆的时候,树的周围便栽满了旗杆,旗杆上写着“有求必应”、“求之必灵”之类的话。那时,别说是川江,就是江浙一带,也有人千里迢迢来此敬神还愿。

姓宋的老人说,神树是有灵性的。十年动乱中,神树的枝叶有大半枯萎凋零,远处望来,不见青色,只见红布翻动,见粗粗细细的树枝亮在空中。可1978年以后,神树又神奇般的转青了,并日渐茂盛起来。

老人还讲了一些神树“恶报”的事。说吃食堂那阵子,队长叫人劈了树根作柴烧,患了心脏病。柱子的妈捡了松果子烧,眼瞎了。有两兄弟在神树跟前玩耍,扯了树的红,摔断了腿……直到后来买了香纸敬了,把红还了来,他们的病才好了,心不疼了,腿又能走了。

神树之神是有名衔的。说是她见人挂红送匾不写名号,就托梦乡老,说自己是昆仑得道仙女神树,因而,也有人在匾上写着这一名号。姓宋的老者还讲,神树不仅能保佑黎民平安,给苍生赐福消灾,而且还能借给家什。神树有两根粗硕的根突露出来,两根之间有一巨大礁石,老人说这原本是一个洞口,神树下面有洞,洞里藏着锅、盆、碗、盏之类,这一方人家哪家过红白喜事,只要焚香叩头,洞口即可摆出你需要的东西,哪知一恶少来借碗,见摆碗的是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顿生邪念,对姑娘动了手脚,于是惹怒了仙女,从江边提了这一块礁石把洞口堵了。

姓宋的老者讲到这里时,唏嘘不已。怕我们不信,指着那块礁石说,你们看,这分明是江边才有的石头,我爷当年还站在这石头上在江中舀过鱼的,要不是有这个事,这屋大的一块石头怎么就能到这上面来?这儿距江面起码有两百米吧?

神树五人合围粗细,高二十几米,枝叶苍青,卓然立于江岸大石包上,挂在树枝上的鲜艳的或是褪色的一条条红布在风中婆娑。树根部到处是一堆一堆的鞭屑、未烬的线香。

三峡人是信神的。欧阳修在一首题为《黄牛峡祠》的诗里写道:大川虽有神,淫祀亦其俗。这就是被欧阳公指摘的“淫祀”吧?

告别了老人,我们往江边走。江边,有十几个青年男女正在绞滩,十几个人拉着一条小机动船在上八斗滩打滩。江流咆哮,泡漩翻滚,机动船尾部冒着股股黑烟,拉纤的十几个男女嘿嗬嘿嗬地吼着号子——这可能就是长江三峡存留下来的唯一的拉纤景象了。

看到这个景象,便有些理解这儿为何有神树了。因为三峡需要神,川江需要神。她使人在生活的惊涛骇浪面前镇定许多,在无望中生出希望,在黯淡的生活中有了信心的光亮。也许,在几百年的沧桑岁月间,正是她给许多惊慌失措的船工以力量勇气,使他们手中的船稳稳地驶过了一道道急流险滩;正是她给了人间许多的美好……

这时回头望江岸的神树,便真正感觉到神的存在。我想欧阳公那“淫祀”一说只是诗家语吧。

愿神树永存,保佑那些勇敢地向生活的激流险滩冲去的人!

1994年5月

◎三峡望夫竹

望夫愁,望夫愁。

夫不归,妻不走。

日日望,月月忧。

年年望,不回头。

化为石,望不休。

荡气回肠的歌谣唱尽了三峡人的生存艰难。男人驾一叶扁舟,从江上飘摇远去,渐渐地小了,融进了三峡滚滚的风涛,女人的心也就悬起了,就开始了绵绵无期的思念。可是,男人永远地从她的身边走开了,不知究竟的女人却还痴迷地伫立在山巅翘首以待,日日月月年年,直到自己化作鸟瞰滚滚江流的一尊岩石……

这是峡江女人对艰辛生活和忠贞爱情的凄婉绝唱。

望夫石在三峡并不鲜见,多得就像三峡人稔熟的这个故事:断壁危崖之上,一尊峭拔挺立的石,不用问,那多半就是望夫石……

奇的是望夫竹。

空舲滩上有望夫崖,望夫崖上有一蔸不同寻常的竹,叶子是一丝一丝的,当地人称作丝叶竹,有人也叫她望夫竹,望夫竹联系着一个凄婉的故事——

一个名叫王文秀的船工,与陈老爷的千金私订终身,陈老爷迫于情势,只得允许王文秀入赘为婿。哪知王文秀入赘之后,却备受陈家父子的冷眼和作践,吃饭不能上桌子,只能用葫芦瓢盛饭坐在灶门口……王文秀忍受不了陈家父子的轻贱,遂驾着一叶小舟从空舲滩上飘摇而去了。陈小姐柔肠寸断,涕泪涟涟,天天登上望夫崖盼望丈夫归来,寂寥之中,手中便揪着身边的一蔸竹撕起来,天长日久,竟把那蔸竹的叶片都撕成了丝丝缕缕。陈小姐终究没有等到丈夫归来,她流干了眼泪,香销命殒。丈夫没有等到,而她手中的竹却永远化作了丝叶……

传说是不可考的。可是居于这方水土的人却虔诚地相信这个故事的真实。一位皓首银须的老人说,建国初期,桂垭还有陈家老爷的屋场。老人颇为固执:如果说这竹的叶子是由于山尖风大所致,为何其他的竹子就跟不一样?为何这蔸竹子移栽到别处就不生长?

天上落雨打大雷,一日望郎好几回。

山山凹凹望成路,路边石头望成人。

没有谁纠缠老者的固执。情之所致,树可以成人,石可以成人,这首民歌几乎就可以诠释所有类似的奇特。

我只是觉得竹的故事更好。

婀娜的少妇化作石,意境坚贞悲壮,但与这竹比起来总是少了些妩媚,少了点清逸和灵秀。望夫竹,于丝丝缕缕中写尽了凄婉、忠贞与坚韧!

望夫石,望夫崖,望夫竹……堪称三峡“望夫系列”,这个系列是三峡人心血与汗水的凝聚。一尊石,一方岩,一蔸竹就是这么深邃而凄迷地向我们走来,留给我们的永远是美……

1997年6月

◎三峡悬棺

悬棺是长江三峡最富有神秘色彩的人文景观。在瞿塘峡的风箱峡、西陵峡的兵书峡、大宁河的铁棺峡、神龙溪的龙昌峡、九畹溪的棺木岩等地的千仞绝壁间,都存留着悬棺这种先民活动的奇特痕迹。

三峡悬棺与其他地方相比,更带有神秘色彩。它们披着层层神秘的面纱,走过了千百年历史。瞿塘峡的风箱峡,距江面几百公尺高的峭壁裂缝中,有一些类似风箱的木匣从中露出,千百年一直传说是鲁班帮大禹治水时用过的风箱,所以峡名就唤作风箱峡。传说中的风箱其实是悬棺。而西陵峡中兵书峡,也因为江北绝壁洞穴中有两具褐色岩棺而酷似书卷而得名,过去,人们传说这是诸葛孔明藏书,或说是张子房的藏书,文人墨客还沿着这种传说讴歌开去:“空岩一卷书,绿苔字应灭,志决功不成,千载有余烈。”(何景明《兵书峡》)

三峡悬棺是一种神秘的历史文化现象。“白岩对红岩,岩上有棺材,金银千千万,舍命拿不来。”民谣里的三峡悬棺带着金银财宝的诱惑。20世纪70年代初期,骁勇的三峡人爬上风箱峡绝壁,逼近悬棺,终于打破了流传久远的关于“风箱”的传说。他们看清了棺里的一切,从中掏出了巴式青铜剑、纺轮、木梳、钱币等物,让世界看到了比金银更为珍贵的关于一个民族的历史信息。80年代,考古、悬葬专家们对大宁河悬棺进行了两次发掘,从两副悬棺里,发掘出4具尸骨以及青铜剑、带钩、青铜镯、骨雕饰等随葬品,人们认为这是早已湮灭于历史长河的巴、襄、濮民族在战国秦汉时期的遗存,并开始据此填充一段历史空白。人们惊叹为“世界奇迹”。

悬棺葬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较为特殊的葬礼,但为何要置棺于几百米高的绝壁危岩,这在三峡,仍是一个谜。三峡一带有一个传说,说一个叫务相的人凭其神力做了巴人的首领,便把巴人从清江领到山清水秀的大宁河,使巴人过上了好日子。务相死后,人们便把他葬到高岩之上,以为永久的纪念,于是巴人便有了这种奇特的葬俗。也有人认为这是对有身份有财产有德行的人死后的一种树碑立传形式,“弥高者以为至孝”,就像现在修筑名人的牌坊。或者认为这本是一种“升天”形式,“葬得越高,升天越快”……究竟为何,还需要从这千仞绝壁间的历史残骸中寻找答案。

三峡一带的悬棺大都是利用峭壁间天然石穴,而如何把沉沉棺柩放上距江面几百米高的人迹罕至的高岩,更充满了难解之谜。人们借助神话传说来解释这一奇特的人类活动现象,说悬棺是岩鹰化成神人驮上去的,或说是鲧治水无功,被天帝肢解后,禹以石棺敛之,暂厝石穴中的,欲待治水功成后改葬,不料水道疏通,江落岸高,棺不可及,只好永悬峡中了。传说毕竟是传说,现代较为可信的说法是提升法——人站在岸上用绳索将棺木向上提升;搭架法——沿岩壁搭木架,用轱辘将棺木吊上去;栈升法——在岩上打眼后楔进木桩,再将“栈道”拆掉等等。但是,当人们面对三峡滚滚激流和刀劈斧剁般的大山时,又总觉得这些解释未免有些勉强,因此,悬棺如何置于高岩的,依然是谜。

神秘的岩棺,凄婉的传说,常常撩拨诗人的情怀。“石窦见天囷,瓦棺悲古葬”,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首名《出峡》诗中的一联,记述他出峡时对石穴中悬棺的所见所感。诗人们凭借他们对历史和人生意味的感悟,探求和咏颂这一奇特的人类文明现象。在秭归民间,还流传着这样首民谣:“自古流传棺木岩,鸟鸣猿啼动人怀,雪飘草木山戴孝,风吹松杉树举哀,春到百花成呈奠礼,夜来明月照灵台,不知亡人哪朝辈,棺木七口洞穴埋。”这反映了人们对于神秘的悬棺的关注。

三峡岩棺也甚为游人青睐,一些旅行社正在开发悬棺这一古老而神秘的人文景观。白帝城开办了悬棺陈列室,陈列着悬棺实物及其随葬品,并用巨幅图画描绘了这一古老奇特的葬俗。巫山小三峡,辟有悬棺观览点,设置了高倍望远镜,让游人借助现代文明仔细观看悬棺这一古代文明遗存。人们将凭借更为发达的现代科技,彻底揭开三峡悬棺这个千古之谜,更完美地向世界展示三峡悬棺这一古老辉煌的文明。

1995年10月

◎三峡花轿

走在三峡的崇山峻岭中,不时会听到苍茫的林海中传出阵阵“嘿嗬嘿嗬”的声音,这便是三峡轿夫叫路的号子。长江三峡一带,山势陡峭,山路崎岖,车马难行,唯有轿子和滑竿代步,因而花轿很早以来就风行三峡。

乘坐花轿是三峡女子的殊遇。花轿把三峡人的婚礼衬托得更加庄重热烈。

新娘临出门前,由哥哥或亲叔背着上轿,新娘伏在哥哥背上,边哭边唱《哥哥背起进轿门》:

竹枝青来竹叶青,

听我唱个哭五更。

……

哥哥背起进轿门,

吹吹打打离家门。

新娘就这样被一顶花轿抬着翻山越岭,载向男家。花轿临近男家,早已有香案供果摆设于大门前,待花轿停在桌前,有秀才点燃香炉,向轿作揖,撒一把五谷于轿上,这才让人把新娘抬进大门……

花轿渲染出三峡婚礼特殊魅力,没有花轿,三峡婚礼的氛围就淡得多了。

三峡路,都是由平路、上坡路、下坡路、急拐路、过沟路……连接而成,行路难,抬着花轿更难,后面的轿夫不是用眼识路,而是靠感觉,靠前面轿夫的吆喝迈步。于是三峡轿夫便总结出一套“叫路”的歌谣:

平路好走,摇脚摆手。

上坡急,慢慢移。

陡下坡,慢慢梭。

好平大路,甩几大步。

……

往往是轿子一上肩,前面的轿夫一声“嘿”,后面的轿夫应一声“嗬”,紧接着,前面的轿夫便视路吆喝。过沟,前面的喊:“前头一满步”,后面的应有:“后头赶一步”;拐弯,前面叫“之字拐”,后面应:“拐过来”,一叫一应,十分默契,而花轿,就在这阵阵吆喝声中,平安地走过一个又一个危险路段。

一趟轿子,一路吆喝,轿子、篼子过了,吆喝声还在山谷萦绕回响。三峡轿夫这简单粗犷的叫路吆喝,使三峡的山山岭岭变得生动而富有生气……

现在,虽然宽阔的盘山公路已代替了往日的羊肠小道,车辆日渐驶向大山深外,然而花轿、滑竿儿还在悠悠飘忽,在三峡众多的旅游景点上,旅人还能领略到这三峡花轿的独特风韵呢!

1995年10月“)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