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尹子玉曰:“请杀晋公子〔一〕。弗杀,而反晋国,必惧楚师。”王曰:“不可。楚师之惧,我不修也〔二〕。我之不德,杀之何为!天之祚楚,谁能惧之?楚不可祚,冀州之土,其无令君乎〔三〕?且晋公子敏而有文〔四〕,约而不谄〔五〕,三材侍之,天祚之矣〔六〕。天之所兴,谁能废之〔七〕?”子玉曰:“然则请止狐偃。〔八〕”王曰:“不可。曹诗曰:“彼己之子,不遂其媾。”邮之也〔九〕。夫邮而效之,邮又甚焉。效邮,非礼也。”于是怀公自秦逃归〔一〇〕。秦伯召公子于楚〔一一〕,楚子厚币以送公子于秦。
〔一〕子玉,楚若敖之曾孙、令尹成得臣也。
〔二〕我德不修。
〔三〕晋在冀州。
〔四〕敏,达也。文,有文辞。
〔五〕在约困之中,而辞不谄屈也。
〔六〕三材,卿材三人。
〔七〕案:“废”,公序本作“御”。
〔八〕以为质。
〔九〕曹风候人之三章。媾,厚也。遂,终也。邮,过也。
〔一〇〕怀公,子圉。质于秦,鲁僖二十二年逃归。
〔一一〕秦伯,穆公。
◎秦伯归女五人,怀嬴与焉〔一〕。公子使奉匜沃盥,既而挥之〔二〕。嬴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三〕?”公子惧,降服囚命〔四〕。秦伯见公子曰:“寡人之适,此为才〔五〕。子圉之辱,备嫔嫱焉〔六〕,欲以成婚,而惧离其恶名。非此,则无故〔七〕。不敢以礼致之,欢之故也〔八〕。公子有辱,寡人之罪也〔九〕。唯命是听〔一〇〕。”
〔一〕归,嫁也。怀嬴,故子圉妻,子圉逃归,立为怀公,故曰怀嬴。与焉,与为媵也。
〔二〕婚礼:“嫡入于室,媵御奉匜、盥。”挥,洒也。
〔三〕匹,敌也。卑,贱也。
〔四〕惧嬴之诉。降服,彻上服。囚命,自囚以听命。
〔五〕适,适妃子。
〔六〕辱,质于秦时。嫔嫱,妇官。
〔七〕言欲以成婚,惧以为子圉妻,恐离其恶名,非有此,则无他故。
〔八〕不敢以婚姻正礼致之,而令与于五人,欢爱此女之故。
〔九〕辱,谓降服。言寡人不备礼,故令公子卑之,此自寡人之罪。
〔一〇〕进退此女,听公子命。
公子欲辞〔一〕,司空季子曰:“同姓为兄弟〔二〕。黄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同姓者二人而已,唯青阳与夷鼓皆为己姓〔三〕。青阳,方雷氏之甥也。夷鼓,彤鱼氏之甥也〔四〕。其同生而异姓者,四母之子别为十二姓。凡黄帝之子,二十五宗〔五〕,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六〕。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唯青阳与苍林氏同于黄帝,故皆为姬姓〔七〕。同德之难也如是〔八〕。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一〇〕。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一一〕。异姓则异德,异德则异类。异类虽近,男女相及,以生民也〔一二〕。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虽远,男女不相及,畏黩敬也〔一三〕。黩则生怨,怨乱毓灾,灾毓灭姓〔一四〕。是故娶妻避其同姓,畏乱灾也。故异德合姓,同德合义〔一五〕。义以导利〔一六〕,利以阜姓〔一七〕。姓利相更,成而不迁〔一八〕,乃能摄固,保其土房〔一九〕。今子于子圉,道路之人也〔二〇〕,取其所弃,以济大事,不亦可乎?”
〔一〕辞,不取也。
〔二〕季子,晋大夫胥臣臼季,后为司空。贾侍中云:“兄弟,婚姻之称也。”昭谓:同父而生,德姓同者,乃为兄弟。言惠公、重耳其德不同,则子圉道路之人,可以妻其妻。
〔三〕此二人相与同德,故俱为己姓。青阳,金天氏帝少皞。
〔四〕方雷,西陵氏之姓。彤鱼,国名。帝系曰:“黄帝娶于西陵氏之子,曰嫘祖,实生青阳。”姊妹之子曰甥。声,雷嫘同也。
〔五〕唐尚书曰:“继别为小宗。”非也。继别为大宗,别子之庶孙乃为小宗耳。
〔六〕得姓,以德居官而初赐之姓。谓十四人而内二人为姬,二人为己,故十二姓。
〔七〕二十五宗唯青阳与苍林德及黄帝,同姓为姬也。
〔八〕言德自黄帝同之,难也如是。
〔九〕贾侍中云:“少典,黄帝、炎帝之先。有蟜,诸侯也。炎帝,神农也。”虞、唐云:“少典,黄帝、炎帝之父。”昭谓:神农,三皇也,在黄帝前。黄帝灭炎帝,灭其子孙耳,明非神农可知也。言生者,谓二帝本所生出也。内传:“高阳、高辛各有才子八人。”谓其{商衣}子耳。贾君得之。
〔一〇〕姬、姜,水名。成,谓所生长以成功也。
〔一一〕“济”当为“挤”。挤,灭也。传曰:“黄帝战于阪泉。”
〔一二〕重耳,怀嬴之舅,故又言此以劝之。近,谓有属名。相及,嫁娶也。
〔一三〕畏亵黩其类。
〔一四〕毓,生也。案:正文“灾毓灭姓”之“姓”,考异卷三据左传疏引国语,以“姓”为“性”之误。
〔一五〕合姓,合二姓为婚姻。合义,以德义相亲。
〔一六〕有义,则利随之。
〔一七〕阜,厚也。
〔一八〕更,续也。迁,离散也。
〔一九〕摄,持也。保,守也。房,居也。
〔二〇〕言德姓异。
公子谓子犯曰:“何如?”对曰:“将夺其国,何有于妻,唯秦所命从也〔一〕。”谓子余曰:“何如〔二〕?”对曰:“礼志有之曰:“将有请于人,必先有入焉〔三〕。欲人之爱己也,必先爱人。欲人之从己也,必先从人。无德于人,而求用于人,罪也〔四〕。”今将婚媾以从秦〔五〕,受好以爱之〔六〕,听从以德之〔七〕,惧其未可也,又何疑焉?”乃归女而纳币,且逆之〔八〕。
〔一〕言将夺其国,何辞于妻。初,奚齐、卓子死,秦伯欲纳重耳,子犯难之,以为不可。今更言此者,子圉无道,害重耳,使狐突召子犯及其兄毛,突不召而杀之,故重耳、子犯皆怨之。
〔二〕子余,赵衰字。
〔三〕必先有以自入。
〔四〕言不先施德于人,而求人为己用者是罪。
〔五〕重婚曰媾。从,从其命。
〔六〕受其所好而亲爱之。
〔七〕使之德己。
〔八〕归女纳币,更成婚礼。逆,亲迎也。
◎他日,秦伯将享公子,公子使子犯从。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一〕,请使衰从。”乃使子余从。秦伯享公子如享国君之礼,子余相如宾〔二〕。卒事,秦伯谓其大夫曰:“为礼而不终,耻也。〔三〕中不胜貌,耻也〔四〕。华而不实,耻也〔五〕。不度而施,耻也〔六〕。施而不济,耻也〔七〕。耻门不闭,不可以封〔八〕。非此,用师则无所矣〔九〕。二三子敬乎〔一〇〕!”
〔一〕文,文辞也。
〔二〕诏相重耳如宾礼也。
〔三〕言此,为明日将复宴。
〔四〕胜当为称。中不称貌,情貌相违。
〔五〕有华色而无实事。
〔六〕不度己力而施德。
〔七〕济,成也。
〔八〕封,国也。案:公序本作“五耻之门不闭塞者,不可以封国为诸侯也”。
〔九〕非能闭此五耻之门,则用师无所。
〔一〇〕敬此五者。
明日宴,秦伯赋采菽〔一〕,子余使公子降拜〔二〕。秦伯降辞。子余曰:“君以天子之命服命重耳,重耳敢有安志,敢不降拜?”成拜卒登,子余使公子赋黍苗〔三〕。子余曰:“重耳之仰君也,若黍苗之仰阴雨也。若君实庇荫膏泽之,使能成嘉谷,荐在宗庙,君之力也〔四〕。君若昭先君之荣,东行济河,整师以复强周室,重耳之望也〔五〕。重耳若获集德而归载〔六〕,使主晋民,成封国,其何实不从〔七〕。君若恣志以用重耳〔八〕,四方诸侯,其谁不惕惕以从命!”秦伯叹曰:“是子将有焉,岂专在寡人乎!”秦伯赋鸠飞,〔九〕公子赋河水〔一〇〕。秦伯赋六月〔一一〕,子余使公子降拜。秦伯降辞。子余曰:“君称所以佐天子匡王国者以命重耳,重耳敢有惰心,敢不从德〔一二〕?”
〔一〕采菽,小雅篇名,王赐诸侯命服之乐也。其诗曰:“君子来朝,何赐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
〔二〕降,下堂也。
〔三〕黍苗,亦小雅,道邵伯述职劳来诸侯也。其诗曰:“芃芃黍苖,阴雨膏之。”
〔四〕在宗庙为祭主。
〔五〕先君,谓秦襄公讨西戎有功,赐爵为伯,有荣耀也。
〔六〕集,成也。载,祀也。
〔七〕言实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