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申。发四里青县。在漕渠西岸。春秋清国也。东岸有土堡。以护漕。滹沱河源大铁山。自代郡卤城。东经献县城南十一里单家桥。至青县南岔河口。合卫河而北至天津。又县南七里有盘古沟。相传盘古氏塚在水中。石棺铁锁系之。或隐或见。沟北岸立庙。四野泬寥。望断炊汲。谁其流之。或河伯不尽任其咎。三十里流河驿。潞水源幽州。汉光武遣吴汉等十二将军追贼战於潞东。即此。今流河驿北通曰潞河。驿旁一大聚落也。耗于屡寇。其西岸界静海县。午晴。二十七里唐官屯。居人倍流河者三之。青县中条山。唐阳城隐於此。考沧州无此山。而沧州旧有条县。或因而名之耳。其山有悬崖。瀑布数十丈。如猿鹤声。西望山色。又张秋来剏见也。前河蠖屈。不易檝。俄试俄辍。是日竟檝四十里。夜泊静海县。无城。在漕渠东岸。县西五里凤凰台。以凤集此。有遗址。

己酉。发二十里。则武清县独流镇。其人稠。西巨浸溔漭。按武清县南三角淀。周二百余里。古雍奴水也。四面有水曰雍。不流曰奴。汉置泉州。旧有城。每云雾朦胧。渔人往见城形四起。门巷宛然。二十里甘家口。二十里杨柳青。地多柳。市倍於独流。自独流以来。夹水盈盈。似邵伯、高邮道中也。三十六里阻漕艘。野泊。是日立冬。

庚戌。发四里抵天津卫。为三河下流。沽水自北。淀水自西北。至卫城西北二里合流东注。城左漕河自西又合之。流东南九十里入海。禹贡同为逆河入海即此。古曰渤海。亦曰东海也。又曰北海。楚子语齐师。君处北海。洪景卢曰。北至於清海。故曰北海。以地连沧州。亦曰沧海。金封王福沧海公是也。卫地属静海县。城中不见井。俱外汲於河。道易淖。余舟处苦之。镇城百货交集。鱼虾蟹鱐并贱。

辛亥。连日大风而寒。波涛怒立。旅怆弥切。

壬子。风微。是日闻天津桃杏苹果。今秋复花而实。

癸丑。始霜。余更舟。以朱太史并装。前舟人施氏贷太史百金。不能偿。蠲之。归其券。至感泣。寻移檝登观海寺。明成祖驻此。两庑作地狱变相。未知阎罗何时狱空也。又慈济药王庙。奉羲农、黄帝。亵矣。夜风息。

甲寅。发十里丁字沽。盖丁字沽、西沽、直沽。并禹蹟疏导之处。在武清境内。河形三岔如丁字也。凡海上傍水村落俱曰沽。河间府小渚俱曰淀。卫河、白河。会於直沽。相萦入海。土人呼直沽曰大直沽。时江南民运白粮。聚於丁字沽。民呈户部更剥船八百。至通州粮厅。又剥船百至京师大通桥入仓。潞河纡折。过丁字沽。及见天津城也。舟人指京师之西山雪凝矣。十里尹湾。午阴。十里桃花口。十里蒲沟。十里泊老米店。

乙卯。发十里杨村驿。顺天通判分莅之。市屋整密。俄雨。十五里遽大风而泊。夜幸息。

丙辰。阴。发二十里南蔡村。一大聚落也。十里黄家务。十里泊蒙村。

丁巳。便帆十里白庙。十里河西务城。从陆才里许。从津不啻五里。以萦旋故也。夜雪。

戊午。度榷关。泊白河西岸。夜又雪。白河在漷县东四里。北出胡地。经密云、通州。又东南经香河。入武清。达於静海。河两岸俱白沙。不生寸草。故名。

己未。未刻。雪。

庚申。午霁。是日朱太史入都。

辛酉。晴。自天津来。恒阴。又河始冰。

壬戌。

十月癸亥朔。河冰益坚。度车骑。

甲子。入地藏庵。值漷县杨生。本温室。遭乱侨居。教授庵中。修脯不赡。问以岳文肃“正”後人。云亦雕落。所着类博稿。板顷废矣。庵地高。今夏六月壬戌。白河水溢及於垣。则自万历辛亥六月大水後再见也。

乙丑。

丙寅。入观音寺。为市期。村民趋焉。进城北西门。有双榜龙游泮者。前漷县杨生苦逢掖如罪罟。此又侈之矣。访白河讲院。内心极堂。奉先师木主。倾垣颓楹。可念也。南荡汇其门。殆数百亩。出朝阳门入关将军庙。视观音寺并严正。谚云。南茶北酒。南桥北寺。良然。庙碑二。并米万锺撰书。将军今封忠义神武大帝。

丁卯。

戊辰。

己巳。候车累日未集。夜大雪。

庚午。晴。

辛未。晚登涂。舍车而徒。心形俱适。五里宿村舍。故中丞刘氏庄。今归侨人。失齎粟一饵。杂寝炕上。夜雪。

壬申。旦走雪径。冲寒策杖。坚冰在须。俄见晨旭。俯仰莹澈。恍焉开辟之初。殊自失也。枵腹甚。乞饵分啖。五里沙河店。噉糜二器。又三里龙泉寺。“漷县。”朱义儒易我以蹇。谕御者善左右之。风不可耐。二十五里饭东镇。寻过漷县。其城一大周遭也。县东四里曰泗河。以四水合流也。合注通州城东北入白河。县西南晾鹰台。辽主游猎处。二十里张家湾。属通州。即白河下流。相传元时万户张姓居此。有城以护漕。十五里宿通州胡氏。以疲冻不善酒。通州。古潞河。即鲍邱水也。旧为通惠河。元至正间。丞相完泽议自昌平白浮诸泉为渠。贯京城。出南水门。抵通州高丽庄便漕。有五闸。大通桥之东至庆丰五里。庆丰至平津上闸七里。上闸至下闸四里。下闸至普济十三里。普济至石坝十里。河长百六十余里。明时废。嘉靖六年濬复。每闸设吏卒。共徒百八十人。剥船三百艘。各价三十五金。囊米递输。通州城北五里黄船埠。黄船千艘所泊也。

癸酉。仍策蹇。二十里高米店。□□里皇木厂。周垣宽广。路倾仄难步。俄见碧瓦朱门者。或遥指曰英王墓也。□里入京城东便门。度大通桥。经崇文“元海岱门。俗因之。”正阳二门。凡十里至骡马市寓舍。晚同朱太史小饮。今而後少免於涂之人矣。因计程四千余里。四阅月始税驾。禅裘葛而递燕吴。於游侈矣。而余(言剪)昧。不挟一帙。虽好登涉。慕考据。蒭荛之口不甚核。碑碣之详不及搜。觌面易失。经宿易忘。余发种种矣。何能为。漫托副车。只自愧耳。又同舟宁海葛生。示天启初记镇江入京之费。日析里算。仅三缗有奇。相距三十余年。津涂艰剧。费且十倍。并识之卷末。不几为蝌蚪前事耶。

盖抵燕之明日。为览揆之辰。时严寒中肺。苦咳疾。兼旬而瘥。因废书久之。迨改旦。冻墨始融。按历诠遇。虽兀坐穷邸。不迹户以外。而衾影之愧。有负餔啜。日月之逝。徒竢河清。每一兴怀。未尝不黯然而自失也。驹隙如驶。虫鱼不休。昔人云。蒲柳之质。望秋先零。与其零也。不如编而辑之。故纪邮。

甲午(公元一六五四年,清顺治十一年)

正月壬辰朔。晴。先是。积雪道淖。朱太史午出朝。云宴特盛。乳茶炊食。列殽二十器。同席四人。三品上始觞。余不及沾也。炊食系东制。异于常蒸。未刻。日生左珥。

癸巳。晨入宣武门。“元顺承门。俗因之。”稍左天主堂。访西人汤道末“若望”。大西洋欧罗巴国人。去中国二万里。万历戊午。航海至广州。其舟载千人。历二年。同辈十二人。至者七人。从江浙入燕。故相上海钱文定“龙锡”以治历荐。今汤官太常寺卿。领钦天监事。勑封通玄教师。年六十有三。霜髯拂领。先是。万历辛巳。欧罗巴国利玛窦入中国。始到肇庆。表贡耶苏像、万国图、自鸣钟、天琴等。庚戌卒。勑葬阜城门外二里。其徒先后至。严事天主。筑堂。其制狭长。上如覆幔。傍倚疏藻绘诡异。供耶苏画像。望之如塑。右像圣母。母冶少。手一儿。耶苏也。耶苏译言救世者。一曰陡斯。汉哀帝元寿二年庚申生如德亚国。圣母玛利亚。本王族。童贞不嫁。忽娠天主。六十三卒。后三日复苏。升天。天主年三十三上升。其教耶苏曰契利斯督。法王曰俾斯玻。传法者曰撒责而铎德。“如利玛窦等。”奉教者曰契利斯当。祭陡斯以七日。曰米撒。其降生升天等日。曰大米撒。玛窦亡。其友庞迪峨、龙华民辈。代主其教。今汤氏尤见重。登其楼。简平仪、候钟、远镜、天琴之属。钟仪俱铜质。远镜以玻璃。琴以铁丝。琴匣纵五尺。衡一尺。高九寸。中板隔之。上列铁丝四十五。斜系于左右柱。又斜梁。梁下隐水筹。数如弦。缀板之下底。列雁柱四十五。手按之。音节如谱。其书迭架。茧纸精莹。劈鹅翎注墨横书。自左而右。汉人不能辨。汤氏善饮啜。颇厚自奉。别而出。壁示今岁春牛式。干以桑柘木。县治左门为承板。又西至象房。旧象十有七。新象三。俱黎色。象奴命之呈技。随命随籁。无不各肖。越朝日列仗。视秩科为差。疾则代。伤人则杖或贬秩。终不敢越位。吕氏春秋肉之美者有髦象之约。约。即鼻也。是日。阴。归涂冻融。履化为屐。“)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