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走了,承蒙你和你父亲照顾了,猪油拌饭真的很好吃,暖暖的,祝你和你父亲生活愉快。”依旧是那个风格,季先生留下了一张纸条,压在上面的是与林琳父女吃完一大锅猪油拌饭之后的空碗,碗上有油腥,却没有饭粒。

林琳的父亲是听到门响声醒过来的,到了客厅就看到季先生留的纸片,连忙叫醒林琳,在窗后看着季先生的背影,林琳眼里渗出泪来,他父亲轻轻抱了抱她。

季先生似感觉到什么,回头,正好看见父女相拥,露出一个标志性的笑容,露出一口白牙。

清晨,阳光还未到,两旁的行道树也没有开始接受街上的尘沙,露珠凝结在叶面,空气格外清新。

季先生拖行着的行李箱毕竟不是全新的,地面毕竟不是完全平整的,所以有咕噜咕噜的轮轴声响,有节奏地响起,让人安详地入梦,梦着那些过往的快乐和幸福,多么美妙。

拿下耳上那根昨夜深谈时林琳父亲递来的烟,拿出口袋里张勇送的,作为纪念,印着“湖岭牛排馆”字样的打火机,啪嗒一声,火焰腾起,他叼着烟凑近,深吸一口,吐出一个烟圈,他的旅程还要继续。

不知不觉,日升日落,夕阳一瞬,黄昏长久,终于月明星稀,夜晚到了。

万家灯火渐渐燃起,静谧宁静的夜,也满是光亮。

“笃笃”有什么敲过,老人骑着车子,一边敲着车前的竹筒。

车上也装着日光灯,纯白的灯光下,糖盐调料满盒,还有香菜榨菜紫菜摆着,上面铺着一层保鲜膜,抽屉里还摆着一行一行包好的馄炖,旁边是一锅滚水。

季先生坐在台阶上,笑着看馄炖摊子敲过,这时从他身边跑过一个人,从房里跑出来,一边叫着“馄炖”。

混沌摊子停了下来,那人身着单薄,在有些微寒的秋夜里一边搓着手,一边跟老人说:“一碗馄炖。”

“好咧。”老人笑了笑,接着说“稍等。”

老人熟练地揭开滚水锅的锅盖,又利落的打开抽屉,迅速数了几个馄炖扔进了锅里,拿出一个塑料碗,铺上塑料袋,一手拿起一边的调料盒,右手拇指一弹,接着拿起调料盒里的小勺子,一舀,一洒一共三次,调料就算是完好了,捡出几根青菜,放在滚水里一烫,合着汤水馄炖一起捞出来,往塑料碗里一洒,最后再按照那人的要求加点香菜紫菜榨菜,一碗馄炖就完工了。

接着老人迅速给塑料袋打了个结,再在碗外面套一个塑料袋,拎起来递给买馄炖的人。

买混沌的人拎着袋子就哒哒哒往回跑,终于看到了就坐在他家门口的季先生,似是犹豫了一会儿,转身折回去,唤住了已经骑上车准备走的老人。

“再来一碗。”

老人看了看季先生,笑着说:“好。”

同样的步骤,不过这次老人拿出了两个碗,调了两份调料,馄炖也是两份,到了最后一步,老人问:“香菜榨菜紫菜都要不?”

买馄炖的人问季先生:“香菜榨菜紫菜都要不?”

季先生笑了笑:“香菜不要。”

买馄炖的人笑了笑:“香菜不要。”

老人也笑了笑:“好,香菜不要。”

两碗馄炖的时间跟一碗馄炖没什么差别,老人一气拎了两碗,自己走了过去,递了一碗给坐着的季先生,自己也坐了下来。

买馄炖那人却没有坐到门口,而是回了家。

老人笑着问季先生:“小伙子,叫什么名字啊?怎么大晚上不回家坐这里啊。”

季先生笑道:“我姓季,没有名字,您可以叫我小季,我没有家,四处走四处睡。”

这时候又传来脚步声音,那个买馄炖的人又跑了出来,原来是回去穿了件衣服,也坐了下来,跟两人坐在一起。

他自我介绍道:“李晓。”

老人突然笑道:“我们是本家啊,我也姓李。”

李晓道:“李老你好。”伸出手和老人握了一握。

季先生也又一次自报家门:“我姓季,没有名字,叫我一声小季就好。”

李晓点了点头,又对季先生说:“小季啊,看你年纪轻轻的,想必是离家出走吧,还是早些回家,别让父母担心了。”

季先生尴尬一笑:“我还真的想离家出走也不行,我是个孤儿,没有家,现在也不想定居下来,四处走走。”

李晓“哦”了一声,吃了一口馄炖,道:“我年轻时候倒是离家出走过,不过没你这种想法,就想躲开父母几天。”他竟有点悠然神往:“要不是我已经有家室了,我倒真的想跟你一样,四海为家,想想就知道有多潇洒。”

季先生不置可否,只是摆出他标志性的笑容。

倒是李老有些吃惊:“想不到你已经有家室了,一般有家室的人可不会吃我老头的馄炖啊。”

李晓“嘿嘿”笑,有些不好意思:“还真给你老猜对了,要不是我那口子出差去了,我还真没这口福。”

李老笑了笑:“小老头的手艺还不错吧。”

李晓点了点头:“不错,不错,老人家手艺的确不错,跟我回忆里的味道都相差无几了。不过老爷子您也别觉得自己做的不好,那一碗回忆里的馄炖,是我离家出走钱花了个精光之后摊主请的,倒不是手艺有多好,只是那种温暖的感觉,唉,要不是今天您正好敲过,又重温了一次,我都快渐渐忘了。”

季先生也连连点头。

李老也满是回忆:“听你这么说,已经是对老头我最好的称赞了,老头子一把年纪的,当然知道回忆里的东西那都是最好的。”

李晓大笑:“老人家果然是老人家,生活阅历丰富啊,不过李老你一把岁数了,还出来拉着馄炖卖,还真是辛苦啊。”

李老摇摇头:“不辛苦不辛苦,这馄炖车子,算我半个家了,大半岁数都是骑着车过来的。以前为了养活孩子,现在孩子都长大了,换他们养活我了,结果一天到晚就待在房间里看看电视,说是说享清福,可忙了一辈子的人哪里闲得住呢?”

李晓想了想,点头道:“李老说的不错,与其一天到晚闲着没事,还不如拉辆小车出来卖馄炖。”

李老笑道:“起码可以给没老婆和老婆不在家的人提供一顿夜宵,哈哈。”

李晓也跟着笑了起来,他已很久没有这样笑了,生活的压力,现实的苦楚,似乎在这夜里,在这一碗美味的馄炖里都消失得干干净净。

季先生一直没有说话,静静聆听着两人的对话。听,也很快乐。

吃,当然也很快乐,哧溜溜吸进去混沌皮,那一点点的馄炖肉格外鲜美,配上紫菜口感,榨菜的微辣,还真是一碗美味。

一碗吃尽,三人不约而同地连汤水都喝了个干净。

老人站起身来,拍了拍手:“两位还要不要再来一碗啊,老头子今天碰到你们两个心情不错,我请了。”

李晓一脸惊喜道:“这当然好。”季先生点了点头,也没有拒绝。

于是三人又一起欣赏了老人娴熟的技艺。

三个人又坐成一排,还是李晓的房前台阶上,端着一个塑料碗,用着塑料勺子,哧溜哧溜地。

吃完这一碗,三个人依次打了个嗝,倒是默契十足。

老人站起身来,对李晓说:“行了,小李你就先回去吧,老头子我也走了,能让你们陪着聊聊天,老头子今天晚上也是不虚此行了。”又转头对季先生说:“小季,接下来你还坐着休息?还是跟小李进他家歇会儿吧,小李应该能给老头子这个面子吧。”

李晓笑道:“您老人家不说我也会这么做的,我跟小季挺投缘的。”

季先生却摇了摇头:“不了,我还是跟着李老一道走走吧,李哥家我就不进去了,我现在精神不错。”

李晓还想挽留几句,就听老人高兴道:“好啊,我正愁没有个伴儿,那小李你就进去吧,小季,咱们走吧。”他也只好跟两人道了一句再会,就回了家中。

于是老人骑上车,季先生拉上他的行李箱,两人一道启程。

一路上倒也有几人下来买馄炖的,还真多半都是一眼看去没有家室的人,有人买的时候季先生就站着看老人一次一次表演他的技术,没人买的时候两人就在路上走着。

原本宁静的夜里,现在有了有节奏的声响。

“笃笃”是老人敲着的竹筒声音,在提醒那些夜里一人,渴求温暖的人下来享受温暖的一碗馄炖。

“咕噜咕噜”是季先生行李箱的轮轴声,让在温暖中睡着的人梦到那些幸福。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