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尽是年四月。

春正月乙丑,上召宰臣王旦、知枢密院事王钦若等对于崇政殿之西序,上曰:“朕寝殿中帟幕,皆青絁为之,旦暮间,非张烛莫能辨色。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一〕,夜将半,朕方就寝,忽一室明朗,惊视之次,俄见神人,星冠绛袍,告朕曰:“宜于正殿建黄箓道场一月,当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勿泄天机。”朕悚然起对,忽已不见,遽命笔志之。自十二月朔,即蔬食斋戒。于朝元殿建道场,结彩坛九级。又雕木为舆,饰以金宝,恭伫神贶。虽越月,未敢罢去。适睹皇城司奏,左承天门屋之南角,有黄帛曳于鸱吻之上。朕潜令中使往视之,回奏云:“其帛长二丈许,缄一物如书卷,缠以青缕三周,封处隐隐有字。”朕细思之,盖神人所谓天降之书也。”旦等曰:“陛下以至诚事天地,仁孝奉祖宗,恭己爱人,夙夜求治,以至殊邻修睦,犷俗请吏,干戈偃戢,年谷屡丰,皆陛下兢兢业业,日谨一日之所致也。臣等尝谓天道不远,必有昭报。今者,神告先期,灵文果降,实彰上穹佑德之应。”皆再拜称万岁。又言:“启封之际,宜屏左右。”上曰:“天若谪示阙政,固宜与卿等祗畏改悔;若诫告朕躬,朕亦当侧身自修,岂宜隐之而使众不知也。”

上即步至承天门,焚香望拜,命内侍周怀政、皇甫继明(封禅记不载周怀政,今从实录。)升屋对捧以降。王旦跪进,上再拜受,置书舆上,复与旦等步导,却伞盖,彻警跸,至道场,授知枢密院陈尧叟启封,帛上有文,曰:“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恒。(按原本作“付于讳”,盖恒即真宗讳也,今仍改本字而附识,以存其旧。)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既去帛启缄,命尧叟读之。其书黄字三幅,辞类尚书洪范、老子道德经,始言上能以至孝至道绍世,次谕以清净简俭,终述世祚延永之意。读讫,藏于金匮。旦等称贺于殿之北庑。是夕,命旦宿斋中书,晚诣道场,旦趋往而上已先至矣。怀政,并州人,继明,开封人也。

丙寅,羣臣入贺于崇政殿,赐宴,上与辅臣皆蔬食。遣吏部尚书张齐贤等奏告天地、宗庙、社稷及京城祠庙。

丁卯,设黄麾仗于殿前,陈宫悬、登歌,文武官、契丹使陪列,酌献三清天书。礼毕,上步导入内,行避黄道。

司天监奏三日、五日有瑞云覆宫殿,乞付史馆,从之。

戊辰,大赦,改元,文武官并加恩。改左承天门为左承天祥符门,擢护门亲从官徐荣为十将,赐衣服银带、缗钱,荣先睹天书故也。

诏东京赐酺五日,以二月一日为始。

上以黎、雅、维、茂四州颇有瘴毒,令自今知州监军厘务使臣并二年与替。

时审刑院、大理寺多阙属官,累命保任,较试皆不中选。

庚午,诏京朝官闲习法令无赃滥者,许诣合门献状自陈,当议较试任之。

河北安抚司言,幽州民以久旱求市麦种,诏许之。

辛未,诏有司制周嵩、庆、懿陵影殿帟幕,以中使自陵所还,言供帐损敝故也。

诏以诸路承受使臣令诸州牒报事宜誊录入奏,颇为烦扰,自今禁止之。

壬申,边臣言:“赵德明邀留回鹘贡物,又令张浦率骑数千侵扰回鹘。今岁夏州饥馑,此衰败之势也。”上曰:“朕知其旱歉,已令榷场勿禁西蕃市粒食者。盖抚御戎夷,当务含容,不然,须至杀伐,害及生灵矣。”王旦曰:“前代帝王,如汉光武能屈己来远人,所谓柔服也。”上曰:“光武亦善保全功臣。”旦曰:“光武待遇功臣,不假威柄,封国不过四县,所以全终始也。”上曰:“高祖分封过制,七国罹患,光武得以为戒。”旦曰:“晁错之谋,忠而先见,不能免祸。议者以七国反状素着而忽诛错,是杜忠臣之口也。”上曰:“此所以知为君难,为臣不易。向使错忠而能密,削之有渐,岂至是耶?每读前史,必究事之终始,有未见本末者,必记之,他日异书中可以质正。”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