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蝴蝶‖色白如琼花,中丛蕊,旁有八蝶绕之,谓之聚八仙;垂枝条而双对者,名玉蝴蝶。
朱槿‖一名佛桑,一名佛日。色深红,叶如桑,高者丈余。(底本作“高者大馀”,据库本改。)一种色白,一种色紫。淡黄者,俗谓之金木兰。纯白而英间无紫点者,名舜英。
鸡冠‖秋生,紫色。如绣画鸡冠之状。
山茶‖花深红色,冬盛开。
御仙‖似罂粟而小。
金凤‖状如飞凤。有红、白、紫、粉红数种。
金钱‖深红色,叶长细。
拒霜‖一名木芙蓉,秋开,色淡红。一种百叶,朝开纯白,午后则渐红如醉。谓之醉芙蓉。
岩桂‖其叶两两相向,粟结其间。及开,清馥断续而远闻,俗呼为九里香。木纹如犀,可以为器,亦号木犀。数种:有四时开者、紫者、鞓红者,深红者曰丹桂。凡色胜则香薄。
鹰爪‖藤生,夏开。末锐似鹰爪,薄暮方开。香如烂瓜。
凤尾‖有二种。大者花白蕊黄,穗生,长仅尺,若凤尾然;一种差小,花疏而香胜,亦名七里香,可以避蠹。
玉屑‖藤生,花白色,如碎玉之状。(底本作“如辟玉之状”,据崇抄、库本改。)
玉笼松‖藤生,花微红而圆。一种“醉杨妃”,花相类,叶尖。
宝相‖藤生,花类长春。
●药
地黄‖叶生布地上,有皱文。根如手指,通黄色。
牛膝‖春生苗,茎高二三尺,青紫色,有节如牛膝状。今州人单用土牛膝根,治血块。
薯蓣‖根如姜芋,土人单呼为藷。生于山间石罅者良。
天门冬‖春生藤蔓,大如钗股,高至丈余,华如茴香,极尖细而疏滑,有逆刺,根大如指,长二三寸。《尔雅》谓之蘼。一名衅冬。
麦门冬‖叶青似莎草,长及尺余,四季不凋。根如连珠,形似{禾广}麦颗,故名。
黄精‖三月生苗,高一二尺。叶如竹叶而短,两两相向。茎梗柔脆,颇似桃枝。根如嫩生姜,黄色。八月采,蒸熟啗。《博物志》:“天姥谓黄帝曰:‘太阳之草,名黄精,饵之可以长生。’”
细辛‖其根细,而其味极辛,故名。
香子‖亦名茴香。叶似胡荽,疏细作丛。花头如圆盖,(底本作“花头如□盖”,残一字,崇抄作“花头如盖”,据库本补。)黄白色。实如麦而小,北人呼为土茴香。
茯苓‖生大松下。望松赤者,下有之。作块如拳,大者至数斤,似人形、龟形者佳,(底本作“龟形者使”,崇抄同,据库本改。)假松气而生,不附著根上。其抱根而轻虚者为茯神。《淮南子》曰:“下有茯苓,上有兔丝”。
茱萸‖叶似椿而阔厚。实似椒子,嫩时微黄,熟则深紫。
石韦‖丛生石生。叶如柳,背有毛,面斑点如皮,故名。一名石皮。州自有一种,三月有花,采叶可煎汤浴。亦有生古瓦上者。
决明子‖叶似槐,花黄,子如绿豆而大。
香薷‖陶隐居云:“似白苏而叶细。”一作香药,(底本作“一作香药”,库本同,崇抄作“一作香葇”。)俗呼香茸。霍乱、转筋,煮饮服之。(崇抄作“煮饭服之”。)
连翘‖南方生者,叶狭而小,茎短,才高一二尺,花亦黄,房实黑,内含黑子如粟粒。
香茅‖四季常有。苗叶而无花。其根谓之茅香。
何首乌‖春生苗,叶叶相对如山芋而不光泽,其茎蔓延竹木、墙壁间。根大者如拳,各有五棱瓣,似小甜瓜。赤者雄,白者雌。本名交藤,因何首乌服之,故名。
半夏‖独茎生,茎端出三叶,浅绿色似竹叶,根下相重生,皮黄肉白。
使君子‖蔓生,花红白相间,形如栀子,而棱瓣深。
天南星‖苗似荷梗,茎高尺余,叶两相抱,花黄,子作穗生,根如芋而圆。
蓖麻子‖音卑。茎有节,秋花结实,壳上有刺,仁白有油,如大麻。
牵牛子‖蔓生篱落间,叶有三尖,花带碧色,实作球,内有黑子。一名鼓子花。
子‖其木似樗,茎间有刺。子辛辣如椒。
石蚕‖草根之似蚕者,出山石上,四时常有。其苗青,亦有节。
土红山‖味甘苦,大者高七八尺。叶似枇杷而小,无毛,秋生白花,如粟粒。州生者作细藤,似芙蓉,上青下白。根如葛,治劳瘴。
车前子‖《尔雅》云:“芣苡,马舄。马舄,车前。”郭璞注:“江东人呼为虾蟆衣。”今闽中亦然。
栝楼‖一名天罗藤,亦名天瓜。退之所谓:“黄团挂门衡”者。治夙热。(崇抄作“治风热”。)土人取瓤研,和酒饮之。方家捣其根为粉,入剂。
独脚仙‖生山林,傍阴泉处多有之。春生苗,至秋冬而叶落。其叶圆,上青下紫。夏采根叶,连梗焙干,治人血块。
石益‖生山中,子治蛊毒。
赤孙施‖叶如浮萍草,一名岁寒浆,一名酸浆。《离骚》云:“薋菉葹”。
紫金牛‖味辛,叶如红花,上绿下紫,实圆如丹朱,根微紫色。八月采牛心,曝干,颇似巴戟。
小青‖生捣其叶,可治痈疮。
菴‖状如蒿艾,可以避蛇。
盐麸子‖叶如桔子,秋熟为穗,粒如小豆。上有盐似雪,食之酸咸,止渴。蜀人谓之“酸桶”,吴人谓之“乌盐”。
桑螵蛸‖螳螂子也。多在山木及荆棘间。桑上者,以得桑津气,故佳。市之者,以附枝为验。
蒴藋‖轻虚无心,主续筋骨,一名接骨方。
覆盆子‖苗短不过尺,茎叶皆有刺,实如佛螺而旋。
石菖蒲‖陶隐居士云:“生石碛上,概节者佳。下湿地大根者,名昌阳。”惟真菖蒲叶脊如剑。今黄檗山龙湫崖下,瀑布飞度,却溅可数步,(底本作“却□可数步”,缺一字,据崇抄补。)生其间者绝佳;非神全不为溅悸者,莫能采。溪荪,根形气色极似,但叶无脊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