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岛。“属胶州。舡由岛前行。潮退有旱路。内为民居。”

麻湾。“西口通胶州。可泊舡。”

福岛。“一作浮。即墨县南五十里颜武社地方。舡行岛後。亦可泊。”

淮口港。“鳌山卫。遇大潮。可泊四五十艘。”

董家湾。“即墨县南九十里。每三四月捕鱼时。百筏丛集。湾前有石堈。须近里二里开舡。”

大管岛。“即墨县萧旺社地方。距县十里。岛内外俱可行舡。”

□小管岛。“萧旺社地方。离岸十里。如舡奔程不及。此岛可泊。离鳌山十余里。”

田横岛。“属即墨县。去县百二十里。西去斋堂岛水陆共有五百里。风利一日可到。岛後东圈西圈。俱可泊。”

柘岛。“春时舡由外行。秋由内行。”

沙岛。“属大山所。去岸十里。可泊舡百十余只。”

马公岛。“即墨县正东。雄岸所正南。属莱阳。岛前岛後并何家马头。可泊舡六七十只。”

草头嘴。“大嵩卫正东。去卫二十里。属宁海州。自田横岛开舡。或阻风奔此。可泊舡六十只。”

青岛。“乳山寨西南小海。最可泊舡。带麦岛海口、杨家盘海口、擒虎山海口。俱可泊舡不多。”

黄岛。“海洋所正南。去所二十五里。岛西所前。可泊舡。属宁海州。去百六十里。”

海洋所白沙海口。“可泊舡不多。”

宫家岛。“即琵琶岛。宁海州即楚社地方。去海洋所四十里。岛西北可泊。”

长湾圈。“文登县可泊舡处。”

龙门口。“文登县界。在靖海卫西北。可泊。”

狗角口。“靖海卫东。苏心岛西北。与苏州南北相对。故名苏心。岛上有海神庙。此口可泊。”

槎山。“文登县南二十里。有九顶。南瞰大海。可以远了。为水程标记。”

宋家园。“即沙岛。俗呼柳埠。海口属靖海卫。可泊。又苏山海口。可泊百十余只。”

何家嘴。“即延真岛。去岸五里。文登县东百二十里。”

石岛。“文登县赤山寨界。舡行。”

别付岛。“在赤山寨南。可泊。”

木家岛。“即镆鎁岛。南可泊。岛东北海内有凹屋港。最险要。舡须内行。岛在文登县百里。昔有捕鱼者于此获宝剑。故名。”

黑石岛。“辽呼虾兕駞。舡内外可行。”

扬家茔。“宁建所东南。潮落则显。长则隐。内有石龙。有六七十墩。由内洋数里开舡无害。岸人呼为忤岛。岛人名为乾岛。”

菉豆岛。“寻山所南。遇南风可泊。”

窝岛海口。“可泊舡百十余。”

骆駞石。“水急可泊。”

竹岛。“成山卫正南相去二十里。舡由嘴东行转马山。至秦皇庙。或阻风。进马山北小海口。可泊舡守风。”

送波嘴。

家鸡汪海口。“属成山卫。可泊四十余只。”

春山嘴。“一名黄石崖。滩陡水湍。无风。激浪如雷。嘴可避。亦可泊百余只。”

成山卫海口。“可泊百余只。”

柳大川界口。“可泊百余只。”

白峰头。“属成山卫。约十里。其处多礁石。无风。激浪有声。舡经此向东开十余里避之。”

仙人桥。“潮退桥显十余里。潮长水没止露尖。无风。激浪如雷。由里开洋二十里行舡。或口西亦可。”

海驴岛。“成山卫东北四十里。可避仙人桥之险。开洋二十里。岛东北望西转。”

鸡鸣岛。“即青吉岛。文登县东一百里。自成山卫西北行抵此岛。行舡亦可泊。遇东风即行避。或回成山。或前山刘公岛。有鸡鸣屿。内有浮礁一片。可避。望西有夫人屿。不可在内行舡。望西北行。至刘公岛。约四十里。”

大沟海口。“文登县南。有暗石沙港。不可泊。”

辛江寨。“文登县迤北。有陈家崖。可泊。”

黑山洋。“近黑岛。在威海卫东北洋。险不可泊。”

刘公岛。“去文登县百二十里。东北行至王家嘴。转西行过有漫村海口。有二滩在威海卫後。东西有黑海口。俱陡崖不可泊。遇南风。在卫东北张家海口可泊。自刘公岛转西至小杵岛。抵空空岛。约百余里。风利一日可到芝罘岛。或值西风。西北风。正北风。亟回刘公岛避之。空空岛不可泊。”

威海卫东关外海套。“可泊舡二百余。”

宁海卫东柄海口。“可泊舡不多。”

养马岛。“水路至宁海卫十里。可泊。否则泊花合港。”

龙门港口。“古泊舡处。”

金山所双寺等海口。“俱属宁海卫。可泊舡三十余。”

芝罘岛。“俗呼慈乌岛。奇山所西北。山东通陆。东西二里长。内有福山民居。至奇山十里。”

大河海口。“不得已可泊舡五六十。”

奇山所前圈海口。“不多泊。”後圈海口。“不多泊”胜子圈。“不多泊。”

滩名口。“可泊舡六十。”

婆娑海口。

宅窠。

登州新海口。“备倭都司城。进可泊百十只。”

长山岛、沙门岛。“俱蓬莱海道要处。有井可汲。旧有监察行台二。巡检司。有海庙。正德前。有司春秋二祭。”

乐家海口。“可泊舡十只。遇北风。不敢久停。西至黄河口塞三十里。”

黄河营。“属登州卫。有东小海口。可泊舡二三十只。土人岛人最习者。”

桑岛。“一名桑鸡岛。岛前可泊舡百五十。东至新海口。六十里去岸。马亭寨十五里。有井可汲。”

马亭镇巡检司。“属黄县。迤西地名大龙口一带。滩浅不可泊。”

马亭镇备御所。“属莱州卫。西至东艮海口。属招远县。”

界河。“海道经云。开放莱州大洋收进界河。即在此。黄河西六十里。今浅沙不可泊。”

东艮海口。“东北羊栏河口。历王徐寨。城北海岸一带礁石。宜避。”

(山母)屺岛。“属黄县。南可泊舡五十。避北风。西至三山岛。约五十里。四面各有礁石。宜避。内有龙王庙。此岛有路约一里。南通陆。”

三山岛。“属莱州。西北俱可泊舡五十余。西南有礁石。有龙王庙。西至芙蓉岛四十里。”

蚝蝤岛。“属莱州。一名芙蓉岛。东有沙塔半截。没水显露。开舡里行无害。西至海仓巡检司一百里。岛可泊舡五十余。至虎头崖五十里。至唐头寨三百余里。”

莱州海神庙後海口。“潮浅。可泊舡十余。”

虎头崖。“登舟上舡。至虎头崖。俱有岛屿可泊。虎头崖至海仓口七十里。唐头寨百八十里。唐头寨至天津七百余里。此路虽远。有泊处堪行。又虎头崖开洋往西北。至天津五百余里。此路迳便。但无泊处。”

海仓口。“西半里。新河海口可泊。而至鱼儿铺巡检司十里。至潍河三十里。可泊舡十余。”

潍河口。“可泊舡三十余。西至鱼儿舖三十里。至白浪河五十余里。”

鱼儿铺巡检司。“属昌邑县。西至青州左卫唐头寨二百二十里。洱河海口往里十五里。可泊舡三十余。”

洱河海口。“属青州。可泊。”

小清河大清河海口。“并可泊。”

唐头寨。“属乐安。通商处。”

小沙河口。“至浑水汪十五里。”

浑水汪口。“可泊舡三十余。”

大沙河。“西北东俱可泊。”

套河。“往里二十余里。可泊舡三十余。至沙头河十里。”

沙头河。“可泊舡百十余。”

桑句河。“至徐家沟十里。”

徐家沟海口。“可泊舡三十余。至乞沟河七十里。”

乞沟河海口。“可泊舡三十余。至天津百二十里。”

天津海口。“至张家湾八十里。”

隆庆辛未。海运初雇海鵰舡五只。分载米二千石。每驾□十二人。自淮安至天津。试运无碍。

“赵(山函)游略”盩厔赵(山函)。字子函。万历己酉贡士。未宦。好金石遗刻。所着石墨镌华若干卷。其游览皆以搜访旧蹟也。如游九嵕记。略曰。马嵬北五里。有隋李使君碑。碑隶书。稍逊汉法而不甚阙。独阙使君名。据碑云。季父琰之。琰之见魏书。使君封安喜县公。官亦不卑。而隋史无传。不可考。过延长寺。抵仪门村。至昭陵十里。北一里许。得许洛仁碑。碑书不大佳。又北半里许。得薛收碑。駸駸有伯施法。折而西。一里许为赵村。有广济寺。寺後石鼓。唐人书尊胜呪。精健绝伦。止存十三。考长安志图有石鼓兴宫。而不言所以。从赵村北行八里为庄河村。先于道旁塚得姜遐断碑。及至村中。则段志玄碑。行间。一牧羊儿云。碑甚多。予犒以金。使导。东行数十步。田间又横一碑。则监门将军王君碑。又东行数十步。一碑无字。亦无塚。盖土人平之而□磨其碑耳。以图考。疑是长孙无忌碑。又东行半里许。为刘洞村。流水界之。渡而东。一碑则房梁公玄龄碑。褚河南正书。存者无几。又东数十步。高士廉碑在。又东数百步。李靖碑在焉。撰书姓氏残阙。与诸碑同。而上半完好。靖塚作三山形。文皇以象其功。土人谓上三塚。李积塚亦如靖。土人谓下三塚。二塚南北相去不二里。积碑高宗御书。高二丈余。崭然屹立。与温彦博碑榻者甚多。土人捶其字殆尽。彦博碑在靖碑北数十步。欧阳询书。法视皇甫、九成、化度最为得中。而不复可榻。就西峪村东南。古塚相连。碑甚多。褚亮碑、阿史那忠碑、张後胤碑、孔颖达碑、豆卢宽碑、张阿难碑。鳞次都不百步。书与段、姜等碑皆有法。而孔颖达碑极类虞伯施。但结构小疎。昔人谓为伯施书。非也。颖达卒在世南後。不应世南作书。当是习世南者书之。然已优孟矣。已又得兰陵公主碑於老军营之西北。得马周碑于狗村之东。得唐俭碑于小阳村之北。碑多佳。孔颖达碑螭首嵌空处。有至正四年三月顾游特看此碑墨书十二字。积泥土中。拭视如新。亦一奇也。又宿西峪村。马逸。追止之。马止处。一碑仆地。募人起之。乃崔相公敦礼碑。大半完好。是又一奇也。予既不即行。访求残碑。仆者起之。埋者出之。存额者榻额。尉迟敬德碑。自额以下埋土中。闻十五年前令尹芮质田掘而榻数十纸。予出之。了无一字。盖土人于令尹榻後。捶而瘗之耳。又山半数塚。土人谓宰相坟。仆一碑。传是魏郑公碑。山东半数塚。土人谓乱塚坪。予皆起之。则与尉迟碑同。不知何年捶而仆之也。又陵北四十五里叱干村。有乙速孤公碑者。会雨止。翌日。从西道九嵕。中一峰为太宗葬处。曰昭陵。高不敌中南一小峰。峰下观历朝祭碑与翁仲。或侧或仆。独六马皆以片石刻其半。左右列。各三。考欧阳书赞刻石。殷仲容又书刻马座。今马身半刻而无座字。制亦不类唐人。且太宗以天下全力。岂难作一石马。而半刻之耶。姑存以待博物者。自此益斗绝。至马鞍山。达其巅。则分东西二峰。见地脉从崆峒来。至此。界以泾。仲山嵯峨障其东。泾出山後。渭绕其前。南则终南、太乙。亘若列屏。平川一带。俛视无际。长安城若弹丸矣。循山北三十里为东庄村。是日午之叱干村。村东二塚。一为乙速孤昭佑碑。苗神客撰。释行满正书。一为乙速孤行俨碑。刘宪撰。白义晊分书。地僻。榻者少。故得稍完。翌日南行。缘谿上下。由东道下谷口为烟霞洞。传为郑子真隐居处。泾阳亦有谷口。此去泾尤近。而汉中又有谷口。不知谁是。翌日。南过阿史村。村亦有数大塚。因忆叱干、豆卢、阿史那皆代北大姓。而阿史那、豆卢诸人。又有功于唐。陪葬昭陵。此必三族所居。而无所考。过此东望。茂陵岿然壁上。而卫、霍诸将附焉。略而南。阪尽。得兴平城。城上于九嵕、茂陵。又皆指顾中矣。兴平泮宫乃隋贺若谊碑。宋人磨其阴。刻作夫子庙碑。元文尚存十五。昔曾完好。一县令不耐严贵人之索取。捶其字过半云。已于崇宁寺壁得魏常丑奴墓志。虽不大佳。唐以前物。可存也。是役也。为日十四。得隋碑二。隋墓志一。唐碑二十。石鼓一。尉迟恭、杜淹、李思摩、顺义公、先妃陆氏、清河公主碑额六。“)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