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五经》、诸子,广书人物,虽氏族可验,而邑里难详。逮太史公始革兹体,凡有列传,先述本居。至于国有驰张,乡有并省,随时而载,用明审实。案夏侯孝若撰《东方朔赞》云:“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魏建安中,分厌次为乐陵郡,故又为郡人焉。”夫以身没之后,地名改易,犹复追书其事,以示后来。则知身生之前,故宜详录者矣。

异哉!晋氏之有天下也。自洛阳荡覆,衣冠南渡,江左侨立州县,不存桑梓。由是斗牛之野,郡有青、徐;吴、越之乡,州编冀、豫。欲使南北不乱,淄、渑可分,得乎?系虚名于本土者,虽百代无易。既而天长地久,文轨大同。州郡则废置无恒,名目则古今各异。而用者为人立传,每云某所人也,其地皆取旧号,施之于今。欲求实录,不亦难乎!

且人无定质,因地而化。故生于荆者,言皆成楚;居于晋者,齿便从黄。涉魏而东,已经七叶;历江而北,非唯一世。而犹以本国为是,此乡为非。是则孔父里于昌平,阴氏家于新野,而系纂微子,源承管仲,乃为齐、宋之人,非关鲁、邓之士。求诸自古,其义无闻。

且自世重高门,人轻寒族,竞以姓望所出,邑里相矜。若仲远之寻郑玄,先云汝南应劭;文举之对曹操,自谓鲁国孔融是也。爱及近古,其言多伪。至于碑颂所勒,茅土定名,虚引他邦,冒为己邑。若乃称袁则饰之陈郡,言杜则系之京邑,姓卯金者咸曰彭城,氏禾女者皆云钜鹿。此乃寻流俗之常谈,忘著书之旧体矣。

又近世有班秩不著者,始以州壤自标,若楚国龚遂、渔阳赵壹是也。至于名位既隆,则不从此列,若萧何、邓禹、贾谊、董仲舒是也。观《周》、《隋》二史,每述王、庚诸事,高、杨数公,必云琅琊王褒,新野庾信,弘农杨素,渤海高,以此成言,岂曰省文,从而可知也。

凡此诸失,皆由积习相传,寝以成俗,迷而不返。盖语曰:“难与虑始,可与乐成。”夫以千载遵行,持为故事,而一朝纠正,必惊愚俗。此庄生所谓“安得忘言之人而与之言”,斯言已得之矣。庶知音君子,详其得失者焉。

江左侨立《晋地里志》:晋都河南,仍魏名为司州。元帝渡江,侨置于徐,非本所也。后于寻阳侨立弘农郡,于武陵侨立河东郡。兖州则侨置于京口,后改广陵为南兖州,又侨置青州,又分立陈留郡、山阳郡。雍州则侨立于襄阳,又于襄阳分立京兆、扶风、河南、广平等郡。至志徐、荆、扬三州,则凡幽、冀、青、并、雍、凉、兖、豫诸州邑名,错寄其中,多不胜录。

居晋齿黄嵇康《养生论》:处头而黑,麝食柏而香,颈处险而瘿,齿居晋而黄。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气,蒸性染身,莫不相应。按《文选》善《注》、麝、颈,并有义证,而齿黄独无,盖当时已莫详矣。《史通》直用康语也。

昌平《史记》世家:孔子生鲁昌平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索隐》:《家语》曰:宋微子之后。宋襄公至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姓孔氏。至防叔,畏华人氏之逼而奔鲁,故孔氏为鲁人。

阴氏《通鉴光武纪》:帝在宛,纳新野阴氏之女丽华。胡三省《注》:《风俗通》云:“管修自齐适楚,为阴大夫,其后氏焉。”《氏族大全》:修,管仲七世孙也。《后汉阴识传》:秦、汉之际,始家新野。《汉地里志》:新野邓,属南阳郡。

应劭孔融《后汉郑玄传》:袁绍要玄,大会。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太山太守应仲远,北面称弟子,何如?”《杨彪传》:曹操奏收彪,孔融往见操,曰:杨公四世清德,公今横杀,孔融鲁国男子,便当拂衣而去。融本传:融字文举。

龚遂赵壹《汉书》: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后汉书》: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人也。按:遂非楚国而曰楚国,壹非渔阳而曰渔阳,标所望也。

王颖高杨《后周书》:王褒字子渊,琅琊临沂人。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隋书》:高字昭玄,渤海人。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按:《史通》本节引萧、邓、贾、董,汉世称其人皆不举地望。而近时王、庾、高、杨,必以郡称,文滋烦重矣,故曰“岂曰省文”。“)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