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官》,御史“掌赞书,数从政”。郑氏注谓“凡数及其见在空阙者。”盖赞太宰建六典而掌邦治之故事也。夫官有先后,政有得失;太宰存其纲纪,而御史指数其人以赞之,则百工叙而庶绩熙也。后代官仪之篇,考选之格,(《汉官仪》、《唐六典》、《梁选簿》、《隋官序录》。)代有成书,而官职姓名,浩繁莫纪,则是有太宰之纲纪,而无御史之数从政者也。班固《百官公卿表》,犹存古意,其篇首叙官,则太宰六典之遗也,其后表职官姓氏,则御史数从政之遗也。范、陈而后,斯风渺矣。至於《唐书》、《宋史》,乃有《宰相年表》,然亦无暇旁及卿尹诸官;非惟史臣思虑有所未周,抑史籍猥繁,其势亦难概举也。

至於嗜古之士,掇辑品令,联缀姓名,职官故事之书,六朝以还,於斯为盛。然而中朝掌故,不及方州,猥琐之编,难登史志;则记载无法,而编次失伦,前史不得不职其咎也。夫百职卿尹,中朝叙官;方州守令,外史纪载。《周官》御史数从政之士,则外史所掌四方之志,不徒山川土俗,凡所谓分职受事,必有其书,以归柱下之掌,可知也。唐人文集,往往有厅壁题名之记,盖亦叙官之意也。然文存而名不可考,自非蒐罗金石,详定碑碣,莫得而知,则未尝勒为专书之故也。宋、元以来,至於近代方州之书,颇记任人名氏;然猥琐无文,如阅县令署役卯簿,则亦非班史年经月纬之遗也。或编次为表者,序录不详,品秩无次;或限於尺幅,其有官阶稍多,沿革异制,即文武分编,或府州别记,以趋苟简。是不知班史三十四官,分一十四级之遗法也。又前人姓氏,不可周知,然遗编具存,他说互见,不为博采旁搜,徒讬阙文之义,是又不可语於稽古之功者也。

今折衷诸家,考次前后,上始汉代,迄於今兹,勒为一表,疑者阙之。后之览者,得以详焉。“)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