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作为朝鲜宗主国的大清国不能坐视不理,出兵朝鲜。日本当时也在朝鲜获得了驻军权,悍然出兵。不过清政府出兵不过1500余人,而日本第一次出兵就是4000余人。叛乱平息后,朝鲜要求中日两国同时撤兵,日本却把兵力加大了上万人,在朝鲜建立了大本营,并且扶植了傀儡政府,矛头直指中国。

光绪皇帝牢记“失寸土者不得入祖宗灵位”的祖训坚决主战,慈禧太后也觉得连“扶桑小国”也要欺负大清,实在是应该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于是在1894年的8月1日,中日两国同时宣战,甲午战争全面爆发。

在陆地上的战斗,中国军队没有占到半点便宜,只得不停地向朝鲜增兵。于是,北洋舰队就成了海上增兵的“保护神”。而此时的日本海军早就羽翼丰满,他们集结在日军佐世保海军基地,等待着和北洋舰队面对面的那一刻。

1894年9月15日,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的10艘军舰和8艘后勤船只,护送陆军的4000多名士兵奔赴朝鲜战场。早在佐世保港待命的日军舰队,哪肯放过这样的机会。中国舰队起航的同时,日军舰队也得到了起航的命令。中国舰队在卸下4000名士兵返航的途中,就和日本海军在黄海海面上相遇了。一场亚洲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海战,在中日之间爆发。

战斗开始时,双方之间的距离是5300米。北洋舰队的定远舰首先向日军舰队开炮。在这个距离上北洋舰队虽然大炮射速慢、舰船的航速也慢,但是还吃不了大亏。但是,双方距离越来越小,日军舰船射速快、航速快的优势渐渐显露。战局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况,北洋舰队5艘军舰先后沉没,而日军舰队虽然也有5艘舰船受到重创,但是全部都开回了自己的母港。

战斗一直持续了5个多小时,在下午的2点左右,北洋舰队的致远舰,受到了日军的吉野舰和高千惠舰的夹击,舰身多处受到重创,炮弹全部打光。管带邓世昌对舰上官兵说,“吉野”是日军旗舰,只要击沉了它,日军舰队就会不战而败。舰上几百名官兵遵从邓世昌的命令,驾驶致远舰全速向吉野舰撞去。吉野舰上的官兵大惊失色,除了全速规避,还命令舰队其他舰船向致远舰齐射。最后致远舰中弹沉没,舰上官兵仅有7人生还,邓世昌与其他官兵全部殉国。

4个月后,在中国威海卫基地避战的北洋舰队,被日军舰队堵在了家里。一场恶战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舰队长官水师提督丁汝昌,在战败后服毒自杀以谢国人。

晚清政府“砸锅卖铁”换来的北洋舰队,在组建了仅仅七年以后就灰飞烟灭了,随同北洋舰队灰飞烟灭的,还有大清帝国的复兴梦。

1896年,甲午海战结束后,李鸿章率队访问德国,德国首相俾斯麦只是礼貌性地接见了他们。对于李鸿章,俾斯麦也只是礼貌地回答了他三个问题,就把他晾在了一边。其实,在甲午海战以前,俾斯麦就预言中日之战“日本必胜,中国必败”。因为,他清楚地看到,日本谋求的是国家根本的改变,而中国只是把战舰“买了回去,也就算了”。

公正地说,晚清时的中国政府,不是一个不思进取的政府,他们为强国也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对于一个买来的海军来说,七年时间根本谈不上形成战斗力,更何况那时的中国也没有相应的工业基础来配合海军。炮弹靠买、军舰靠买,甚至连军舰的维修都要靠外国人来完成。晚清政府意识不到这种情况暗含的巨大危机吗?事实并非如此,否则也不会有一批又一批的公派留学生。

历史已经把晚清政府推到了风口浪尖,中国几千年形成的冗繁陋习,几百年来放弃海防酿成的恶果苦酒,都让晚清政府一并吞下,不管它愿意还是不愿意。

必须指出的是,不是清朝海军太弱,而是日军太强大。日本海军在创立之初就处处以强大的德国海军为师,外强中干的北洋舰队完全不是日本“狼群”的对手。就连当时世界军事强国“北极熊”—沙皇俄国,也在十年后与日本海军的战斗中惨败而归,俄海军司令战死,俄国霸占的库页岛和在中国东北的利益尽数归了日本。

“一战”时,日本迫不及待地向它的老师德国宣战,抢夺了德国在中国胶州湾的利益。从那时起,日本称霸全球的野心极度膨胀。“二战”时,日本给全世界带来的灾难,其实在甲午海战就埋下了祸根。

回顾中日甲午海战,中国当时正处于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实际上正是最虚弱的时期,而日本却处在疯狂成长接近巅峰的上升期。有历史学家评价这段历史时说:“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时机太早,那时中国刚刚正处于上升期,再有五年的建设国力足以战而胜之。而甲午战争正相反,开战的时机对于清朝是明显迟了,如果提前五年甚至两年,那时的日本完全不是清朝的对手。”

一次次错失掉历史机遇,一步步落后于世界前列,这就是中国诡异而悲催的近代史。

中日甲午战争大事记

(1894—1895)

1894年

(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朝鲜高宗三十一年)

5月4日,朝鲜农民军集结白山,朝鲜甲午农民战争爆发。

6月2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向朝鲜派兵,并解散众议院。

6月7日,中日两国相互照会出兵朝鲜。

6月22日,日本外相向中国公使递交第一次绝交书。

7月23日,日本军队占领朝鲜王宫,扶植大院君执政。

7月25日,日本海军在黄海丰岛海面偷袭中国海军舰艇和运兵船,击沉“高升号”运兵船,中日甲午战争首开战事。

7月29日,日本陆军和清军在朝鲜成欢作战,次日日军占领牙山。中日甲午战争陆战爆发。

8月1日,中日两国宣战,中日甲午战争正式开战。

9月16日,日军攻克清军据守的平壤,在朝鲜清军全线溃败,退回鸭绿江中国一侧。

9月17日,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与日本联合舰队展开大规模海战,日本联合舰队获胜,就此掌握了黄海制海权。

11月21日,日军第二军占领旅顺后为报复中国军队此前的抵抗,屠杀旅顺全城,几乎杀尽旅顺中国军民。

1895年

(清光绪二十一年,日本明治二十八年,朝鲜高宗三十二年)

1月20日,日军山东作战军在威海荣成龙须半岛附近的荣成湾登陆,基本未遇抵抗。

2月1日,中日两国全权代表在广岛会谈。

2月2日,中日两国全权代表会谈破裂。在攻克威海卫南北帮炮台后,日军第二军主力当日最终攻克威海卫防御圈,占领威海卫。

2月12日,北洋舰队在刘公岛向日本海军投降。

2月19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和谈全权代表。

3月16日,日本任命参谋总长小松宫彰仁亲王为征清大总督。

3月23日,日军比志岛支队在台湾澎湖列岛登陆。

3月24日,日本人小山六之助开枪行刺李鸿章,导致李鸿章身负重伤。

3月30日,中日签订停战条约。

4月17日,中日在日本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新约》,即《马关条约》。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日甲午战争结束。

战后

4月23日,俄、德、法三国对日进行干涉。5月4日,日本内阁决定放弃要求中国割让辽东半岛。

5月10日,日本天皇任命曾督战黄海海战的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为台湾总督。

5月29日,日军在台湾北部登陆。

10月21日,台南陷落,中国军民在台湾有组织的抵抗结束。“)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