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韦氏谱》二卷

《谢氏谱》一十卷

《杨氏血脉谱》二卷

《杨氏家谱状并墓记》一卷

《杨氏枝分谱》一卷

《杨氏谱》一卷

《北地傅氏谱》一卷

《苏氏谱》一卷

《述系传》一卷姚最撰。

《氏族要状》十五卷

《姓苑》一卷何氏撰。

《复姓苑》一卷

《齐永元中表簿》五卷

《竹谱》一卷

《钱谱》一卷顾烜撰。

《钱图》一卷

右四十一部,三百六十卷。通计亡书,合五十三部,一千二百八十卷。

氏姓之书,其所由来远矣。《书》称“别生分类”。《传》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周家小史定系世,辨昭穆,则亦史之职也。秦兼天下,刬除旧迹,公侯子孙,失其本系。汉初,得《世本》,叙黄帝已来祖世所出。而汉又有《帝王年谱》,后汉有《邓氏官谱》。晋世,挚虞作《族姓昭穆记》十卷,齐、梁之间,其书转广。后魏迁洛,有八氏十姓,咸出帝族。又有三十六族,则诸国之从魏者;九十二姓,世为部落大人者,并为河南洛阳人。其中国士人,则第其门阀,有四海大姓、郡姓、州姓、县姓。及周太祖入关,诸姓子孙有功者,并令为其宗长,仍撰谱录,纪其所承。又以关内诸州,为其本望。其《邓氏官谱》及《族姓昭穆记》,晋乱已亡。自余亦多遗失。今录其见存者,以为谱系篇。

《七略别录》二十卷刘向撰。

《七略》七卷刘歆撰。

《晋中经》十四卷荀勖撰。

《晋义熙已来新集目录》三卷

《宋元徽元年四部书目录》四卷王俭撰。

《今书七志》七十卷王俭撰。

《梁天监六年四部书目录》四卷殷钧撰。

《梁东宫四部目录》四卷刘遵撰。

《梁文德殿四部目录》四卷刘孝标撰。

《七录》十二卷阮孝绪撰。

《魏阙书目录》一卷

《陈秘阁图书法书目录》一卷

《陈天嘉六年寿安殿四部目录》四卷

《陈德教殿四部目录》四卷

《陈承香殿五经史记目录》二卷

《开皇四年四部目录》四卷

《开皇八年四部书目录》四卷

《香厨四部目录》四卷

《隋大业正御书目录》九卷

《法书目录》六卷

《杂仪注目录》四卷

《杂撰文章家集叙》十卷荀勖撰。

《文章志》四卷挚虞撰。

《续文章志》二卷傅亮撰。

《晋江左文章志》三卷宋明帝撰。

《宋世文章志》二卷沈约撰。

《书品》二卷

《名手画录》一卷

《正流论》一卷

右三十部,二百一十四卷。

古者史官既司典籍,盖有目录,以为纲纪,体制堙灭,不可复知。孔子删书,别为之序,各陈作者所由。韩、毛二《诗》,亦皆相类。汉时刘向《别录》、刘歆《七略》,剖析条流,各有其部,推寻事迹,疑则古之制也。自是之后,不能辨其流别,但记书名而已。博览之士,疾其浑漫,故王俭作《七志》,阮孝绪作《七录》,并皆别行。大体虽准向、歆,而远不逮矣。其先代目录,亦多散亡。今总其见存,编为簿录篇。

凡史之所记,八百一十七部,一万三千二百六十四卷。通计亡书,合八百七十四部,一万六千五百五十八卷。

夫史官者,必求博闻强识,疏通知远之士,使居其位,百官众职,咸所贰焉。是故前言往行,无不识也;天文地理,无不察也;人事之纪,无不达也。内掌八柄,以诏王治,外执六典,以逆官政。书美以彰善,记恶以垂戒,范围神化,昭明令德,穷圣人之至赜,详一代之亹亹。自史官废绝久矣,汉氏颇循其旧,班、马因之。魏、晋已来,其道逾替。南、董之位,以禄贵游,政、骏之司,罕因才授。故梁世谚曰:“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于是尸素之俦,盱衡延阁之上,立言之士,挥翰蓬茨之下。一代之记,至数十家,传说不同,闻见舛驳,理失中庸,辞乖体要。致令允恭之德,有阙于典坟,忠肃之才,不传于简策。斯所以为蔽也。班固以《史记》附《春秋》,今开其事类,凡十三种,别为史部。“)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