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二十三卷郭璞注。

《水经》三卷郭璞注。

《黄图》一卷记三辅宫观陵庙明堂辟雍郊畤等事。

《洛阳记》四卷

《洛阳记》一卷陆机撰。

《洛阳宫殿簿》一卷

《洛阳图》一卷晋怀州刺史杨牷期撰。

《述征记》二卷郭缘生撰。

《西征记》二卷戴延之撰。

《娄地记》一卷吴顾启期撰。

《风土记》三卷晋平西将军周处撰。

《吴兴记》三卷山谦之撰。

《吴郡记》一卷顾夷撰。

《京口记》二卷宋太常卿刘损撰。

《南徐州记》二卷山谦之撰。

《会稽土地记》一卷硃育撰。

《会稽记》一卷贺循撰。

《随王入沔记》六卷宋侍中沈怀文撰。

《荆州记》三卷宋临川王侍郎盛弘之撰。

《神壤记》一卷记荣阳山水。黄闵撰。

《豫章记》一卷雷次宗撰。

《蜀王本记》一卷扬雄撰。

《三巴记》一卷谯周撰。

《珠崖传》一卷伪燕聘晋使盖泓撰。

《陈留风俗传》三卷圈称撰。

《鄴中记》二卷晋国子助教陆翙撰。

《春秋土地名》三卷晋裴秀客京相璠撰。

《衡山记》一卷宗居士撰。

《游名山志》一卷谢灵运撰。

《圣贤冢墓记》一卷李彤撰。

《佛国记》一卷沙门释法显撰。

《游行外国传》一卷沙门释智猛撰。

《交州以南外国传》一卷

《十洲记》一卷东方朔撰。

《神异经》一卷东方朔撰,张华注。

《异物志》一卷后汉议郎杨孚撰。

《南州异物志》一卷吴丹阳太守万震撰。

《蜀志》一卷东京武平太守常宽撰。

《发蒙记》一卷束皙撰。载物产之异。

《地理书》一百四十九卷录一卷。陆澄合《山海经》已来一百六十家,以为此书。澄本之外,其旧事并多零失。见存别部自行者,唯四十二家,今列之于上。

《三辅故事》二卷晋世撰。

《湘州记》二卷庾仲雍撰。

《吴郡记》二卷晋本州主簿顾夷撰。

《日南传》一卷

《江记》五卷庾仲雍撰。

《汉水记》五卷庾仲雍撰。

《居名山志》一卷谢灵运撰。

《西征记》一卷戴祚撰。

《庐山南陵云精舍记》一卷

《永初山川古今记》二十卷齐都官尚书刘澄之撰。

《元康三年地记》六卷

《司州记》二卷

《并帖省置诸郡旧事》一卷

《地记》二百五十二卷梁任昉增陆澄之书八十四家,以为此记。其所增旧书,亦多零失。见存别部行者,唯十二家,今列之于上。

《山海经图赞》二卷郭璞注。

《山海经音》二卷

《水经》四十卷郦善长注。

《庙记》一卷

《地理书抄》二十卷陆澄撰。

《地理书抄》九卷任昉撰。

《地理书抄》十卷刘黄门撰。

《洛阳伽蓝记》五卷后魏杨衒之撰。

《荆南地志》二卷萧世诚撰。

《巴蜀记》一卷

《交州异物志》一卷杨孚撰。

《元康六年户口簿记》三卷

《元嘉六年地记》三卷

《九州郡县名》九卷

《扶南异物志》一卷硃应撰。

《临海水土异物志》一卷沈莹撰。

《益州记》三卷李氏撰。

《湘州记》一卷郭仲产撰。

《湘州图副记》一卷

《四海百川水源记》一卷释道安撰。

《京师寺塔记》十卷录一卷。刘璆撰。

《华山精舍记》一卷张光禄撰。

《南雍州记》六卷鲍至撰。

《京师寺塔记》二卷释昙宗撰。

《张骞出关志》一卷

《外国传》五卷释昙景撰。

《历国传》二卷释法盛撰。

《西京记》三卷

《京师录》七卷

《寻江源记》一卷

《后园记》一卷

《江表行记》一卷

《淮南记》一卷

《古来国名》二卷

《十三州志》十卷阚骃撰。

《慧生行传》一卷

《宋武北征记》一卷戴氏撰。

《林邑国记》一卷

《凉州异物志》一卷

《閟象传》二卷闾先生撰。

《司州山川古今记》三卷刘澄之撰。

《江图》一卷张氏撰。

《江图》二卷刘氏撰。

《广梁南徐州记》九卷虞孝敬撰。

《水饰图》二十卷

《瓯闽传》一卷

《北荒风俗记》二卷

《诸蕃风俗记》二卷

《男女二国传》一卷

《突厥所出风俗事》一卷

《古今地谱》二卷

《异地志》三十卷陈顾野王撰。

《序行记》十卷姚最撰。

《魏永安记》三卷温子升撰。

《国都城记》二卷

《周地图记》一百九卷

《冀州图经》一卷

《齐州图经》一卷

《齐州记》四卷李叔布撰。

《幽州图经》一卷

《魏聘使行记》六卷

《聘北道里记》三卷江德藻撰。

《李谐行记》一卷

《聘游记》三卷刘师知撰。

《朝觐记》六卷

《封君义行记》一卷李绘撰。

《舆驾东行记》一卷薛泰撰。

《北伐记》七卷诸葛颖撰。

《巡抚扬州记》七卷诸葛颖撰。

《大魏诸州记》二十一卷

《并州入朝道里记》一卷蔡允恭撰。

《赵记》十卷

《代都略记》三卷

《世界记》五卷释僧祐撰。

《州郡县簿》七卷

《大隋翻经婆罗门法师外国传》五卷

《隋区宇图志》一百二十九卷

《隋西域图》三卷裴矩撰。

《隋诸州图经集》一百卷郎蔚之撰。

《隋诸郡土俗物产》一百五十一卷

《西域道里记》三卷

《诸蕃国记》十七卷

《方物志》二十卷许善心撰。

《并州总管内诸州图》一卷

右一百三十九部,一千四百三十二卷。通计亡书,合一百四十部,一千四百三十四卷。

昔者先王之化民也,以五方土地,风气所生,刚柔轻重,饮食衣服,各有其性,不可迁变。是故疆理天下,物其土宜,知其利害,达其志而通其欲,齐其政而修其教。故曰广谷大川异制,人居其间异俗。《书》录禹别九州,定其山川,分其圻界,条其物产,辨其贡赋,斯之谓也。周则夏官司险,掌建九州之图,周知山林川泽之阻,达其道路。地官诵训,掌方志以诏观事,以知地俗。春官保章,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之域,以观祅祥。夏官职方,掌天下之图地,辨四夷八蛮九貉五戎六狄之人,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周知利害,辨九州之国,使同其贯。司徒掌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教,以佐王扰邦国,周知九州之域,广轮之数,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及土会之法。然则其事分在众职,而冢宰掌建邦之六典,实总其事。太史以典逆冢宰之治,其书盖亦总为史官之职。汉初,萧何得秦图书,故知天下要害。后又得《山海经》,相传以为夏禹所记。武帝时,计书既上太史,郡国地志,固亦在焉。而史迁所记,但述河渠而已。其后刘向略言地域,丞相张禹使属硃贡条记风俗,班固因之作《地理志》。其州国郡县山川夷险时俗之异,经星之分,风气所生,区域之广,户口之数,各有攸叙,与古《禹贡》、《周官》所记相埒。是后载笔之士,管窥末学,不能及远,但记州郡之名而已。晋世,挚虞依《禹贡》、《周官》,作《畿服经》,其州郡及县分野封略事业,国邑山陵水泉,乡亭城道里土田,民物风俗,先贤旧好,靡不具悉,凡一百七十卷,今亡。而学者因其经历,并有记载,然不能成一家之体。齐时,陆澄聚一百六十家之说,依其前后远近,编而为部,谓之《地理书》。任昉又增陆澄之书八十四家,谓之《地记》。陈时,顾野王抄撰众家之言,作《舆地志》。隋大业中,普诏天下诸郡,条其风俗物产地图,上于尚书。故隋代有《诸郡物产土俗记》一百五十一卷,《区宇图志》一百二十九卷,《诸州图经集》一百卷。其余记注甚众。今任、陆二家所记之内而又别行者,各录在其书之上,自余次之于下,以备地理之记焉。

《世本王侯大夫谱》二卷

《世本》二卷刘向撰。

《世本》四卷宋衷撰。

《汉氏帝王谱》三卷梁有《宋谱》四卷,刘湛《百家谱》二卷,亡。

《齐帝谱属》十卷

《百家集谱》十卷王俭撰。梁有王逡之《续俭百家谱》四卷,《南族谱》二卷,《百家谱拾遗》一卷,又有《齐、梁帝谱》四卷,《梁帝谱》十三卷,亡。

《百家谱》三十卷王僧孺撰。

《百家谱集钞》十五卷王僧孺撰。

《百家谱》二十卷贾执撰。

《百家谱》十五卷傅昭撰。

《百家谱世统》十卷

《百家谱钞》五卷

《姓氏英贤谱》一百卷贾执撰。案:梁有《王司空新集诸州谱》十一卷,又别有《诸姓谱》一百一十六卷,《益州谱》四十卷,《关东、关北谱》三十三卷,《梁武帝总集境内十八州谱》六百九十卷,亡。

《后魏辩宗录》二卷元晖业撰。

《后魏皇帝宗族谱》四卷

《魏孝文列姓族牒》一卷

《后齐宗谱》一卷

《益州谱》三十卷

《冀州姓族谱》二卷

《洪州诸姓谱》九卷

《吉州诸姓谱》八卷

《江州诸姓谱》十一卷

《诸州杂谱》八卷

《袁州诸姓谱》八卷

《扬州谱钞》五卷“)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