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还由于另一个要素而同形式I和形式II相区别。这三种循环的共同点是:资本开始循环过程的形式,就是它结束循环过程的形式,因此它又处在开端的形式上,重新开始同一个循环。开端的形式G、P、W’,总是资本价值(在形式III中还包含它的增殖部分,剩余价值)进行预付的形式,因而对循环来说是资本价值原有的形式;结束的形式G’、P、W’,总是循环中的前一个与原有形式不同的职能形式的转化形式。

因此,I的G’是W’的转化形式;II终点上的P是G的转化形式(在I与II中,这种转化都是由商品流通的简单行为,由商品和货币的形式换位引起的);III的W’是生产资本P的转化形式。不过在III中,第一,这种转化不仅关系到资本的职能形式,而且也关系到它的价值量;第二,这种转化不是属于流通过程的单纯形式换位的结果,而是生产资本各个商品组成部分的使用形式和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完成的现实转化的结果。

始极的形式G、P、W’,是各相应的循环I、II、III的前提;在终极上复归的形式,是由循环本身的形态变化序列所引起的,因而是受它制约的。W’作为一个单个产业资本的循环的终点,只是以该产业资本的不属于流通的形式P为前提,而它就是这个P的产品。G’,作为I的终点,作为W’的转化形式(W’——G’),以买者手中的G为前提,G存在于G…G’循环之外,由W’的出售引入这个循环,变成这个循环自己的结束形式。同样,II的终点P以A和Pm(W)为前提,A和Pm存在于循环之外,通过G——W,作为结110束的形式并入这个循环。但是,撇开终极不说,单个货币资本的循环不是以货币资本的存在为前提,单个生产资本的循环也不是以生产资本的存在为前提。在形式I中,G可以是历史舞台上出现的第一个货币资本,在形式II中,P也可以是历史舞台上出现的第一个生产资本,但是形式III以W两次存在于循环之外为前提。一次是在W’——G’——W=A+Pm循环中。这个W,只要它由Pm构成,就是卖者手中的商品;只要它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产物,它本身就是商品资本;即使不是,它也在商人手中表现为商品资本。另一次是w——g——w中的第二个w,它也必须作为商品存在,以便能被人购买。总之,A和Pm不管是不是商品资本,都和W’——样是商品,并且互相作为商品发生关系。w——g——w中的第二个w,也是如此。因此,如果W’=W(A+Pm),它就有商品作为自己的形成要素,并且必须在流通中用同样的商品来补偿;w——g——w中的第二个w,也必须在流通中用另一些同样的商品来补偿。

此外,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基础上,卖者手中的一切商品都必然是商品资本。它们在商人手中仍旧是商品资本,或者,如果原来不是商品资本,到商人手中也就变成商品资本。或者,它们,例如输入品,必然是补偿原有商品资本的商品,因而只是给了原有商品资本另一种存在形式。

构成生产资本P的商品要素A和Pm,作为P的存在形式,具有和它们在不同的商品市场上被搜集时不同的形态。它们现在结111合起来了,在这种结合中,它们就能够执行生产资本的职能。

只有在这个形式III中,W才在循环自身之内表现为W的前提,因为起点就是商品形式的资本。循环是由W’(只要它执行资本价值的职能,那就不管它是否由于剩余价值的加入而增大)转化为各种形成它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开始的。但这种转化包括全部流通过程W——G——W(=A+Pm),并且是它的结果。在这里,W是在两极上,但这个由外部从商品市场通过G——W取得W形式的第二极,不是循环的终极,而只是它最初两个包含流通过程的阶段的终极。它的结果是P,然后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