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象不是在提出一次邀请,而是要对方帮个忙,要听听亲王夫人对五重奏的意见,仿佛是她的新厨娘创造出一道新菜,很希望听到美食家的意见似的。

“我知道这首五重奏,我可以把我的意见马上告诉你:我是喜欢它的!”

“嗯,我丈夫身体不怎么好,他的肝……要是他能见着你,他会是非常高兴的,”德·加拉东夫人接着说,现在是用爱德这个道理来将亲王夫人的军,要她在晚会上露面。

亲王夫人不喜欢对人说她不愿意上他们家去。她每天总是给人写信表示歉意,说她怎么因故不能出席他们的晚会(其实是不想去),什么婆婆突然来家啦,小叔有所邀请啦,要上歌剧院啦,要去郊游啦,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她这就让许多人听了心里高兴,以为她跟他们是愿意交往的,而她之所以不能应邀参加都是因为亲王府临时有事冲突,而把这样的事来跟他们举办的晚会相提并论,实在是很给他们的面子的。亲王夫人出自盖尔芒特家族那个才气横溢的小集团,头脑机敏,谈吐不凡,情感高尚——这种精神可以上溯至梅里美,最后表现于梅拉克和阿莱维①的戏剧之中;亲王夫人甚至把这种精神运用于社交关系之中,移之于礼仪之间,使之尽量明确实在,接近于实际。她决不会费许多唇舌对一个家庭主妇说她是多么想参加她家的晚会;她认为跟她谈些能否左右她前往的琐碎小事更加亲切。

--------

①梅拉克(1831——1897),法国剧作家;阿莱维为其合作者。

“你听我说,”她对德·加拉东夫人说,“明儿晚上我可得上一个朋友家去,把这日子定下可费了事了。她要是领我们去看戏,那我就怎么想去你家也去不成了;如果我们在她家呆着,我知道除了我们就没有旁人,我倒可以向她告辞。”

“对了,你看见你的朋友斯万先生没有?”

“没有,可爱的夏尔哪,我都不知道他这会儿在这里,我得想办法让他见到我才是。”

“说来也真怪,他怎么会到圣德费尔特婆娘家来,”德·加拉东夫人说,“我知道他可是个聪明人(其实她的意思是说“他可是个耍弄阴谋诡计的人”),这可也挡不住他这个犹太人踩进两个大主教的妹妹和嫂子的大门!”

“说句不嫌丢丑的话,我并不觉得这是什么令人震惊的事情。”洛姆亲王夫人说。

“我也知道他已经改了宗,连她的父母和祖父母也都已经改了宗。不过据说改了宗的人比没有改宗的人还要依恋他们原来的宗教,说那不过是虚晃一枪,不知道是否当真?”

“这问题我可不了解。”

钢琴家要演奏肖邦的两支曲子,弹完前奏曲以后马上就开始弹一首波洛涅兹舞曲。不过自从德·加拉东夫人告诉她表妹,此刻斯万也在场以后,哪怕是肖邦起死回生,亲自来弹奏他的全部作品,洛姆亲王夫人也不会听它半句的。人类分成两拨,一拨只对他们不认识的人感兴趣,而在另一拨人身上,这种兴趣只对他们认识的人才有。亲王夫人属于后一拨。跟圣日耳曼区的许多妇女一样,她无论到什么地方,只要她那小圈子里有谁也在场,虽然对他没有什么特别的话要说,却也能把她的注意力全部占据,其余的一切她就全然不顾了。从那时起,亲王夫人一心存着能被斯万看到的希望,一个劲儿左顾右盼(就象是一只被驯养的小白鼠,驯养员拿一块糖一会儿伸向它的鼻子,一会儿又往后缩回),脸上是万千默契的线条,可就是跟肖邦的波洛涅兹舞曲传达的感情没有任何关系;她的脸总是探向斯万所在那个方向,如果斯万挪个地方,她也就随之挪动她那怀有深情的微笑。

“奥丽阿娜,你可别生气,”德·加拉东太太这个人时常为了图一时的痛快,说上几句不中听的话,宁可牺牲她在社交界里辉煌的前途,牺牲她有朝一日在社交圈子里出出风头的希望。这时她说:“有人说斯万先生这号人在家里是接待不得的,是不是这样?”

“这你比谁都更清楚,”洛姆亲王夫人答道,“你不是邀请过他五十回,他连一回也没上你家去过吗?”

在离开这位受了侮辱的表姐时,她又哈哈大笑,激起了那些听音乐的人们的反感,却引起了德·圣德费尔特夫人的注意。她出于礼貌,坐在钢琴旁边,直到那时才瞥见了亲王夫人。德·圣德费尔特夫人原本以为她还在盖尔芒特照料她那生病的小叔子呢,现在见她来了,自然分外高兴。

“怎么?亲王夫人,您来了?”

“对了,我刚才坐在一个犄角里,听了不少好东西。”

“怎么,您已经来了好一会儿了?”

“对了,已经来了好一会儿了,可我觉得才只一会儿,只是因为没有看见您才觉着慢。”

德·圣德费尔特夫人想把她的扶手椅让给亲王夫人,夫人说:

“不必,不必!干嘛要换呢?我坐哪儿都挺好的。”

为了表现她贵妇人的朴实,她故意找了把没有靠背的小凳子:

“得了,这张软垫凳子就好极了,坐在上面我可以把上身挺直。啊!天哪,我在这里叽叽喳喳的,人家都要嘘我了。”

这时钢琴家正加快速度,他那音乐激情正处于高潮之中,一个仆人正端着一方盘的清凉饮料递给客人,茶匙丁当直响,德·圣德费尔特夫人跟每次晚会一样,挥手叫他走开,他可老瞧不见她的手势。有个新娘子,遵从年轻女子不应该面有厌烦之色的教导,老是高高兴兴地面带笑容,两只眼睛直在寻找女主人,好用她的眼神来向她表达感激之情,感谢她在举办这样的盛典时还想起了她。她虽然比德·弗朗克多夫人要镇静一些,但在欣赏乐曲的时候也不是毫无不安的心情;不过她所担心的不是钢琴家本人,而是那架钢琴,它顶上摆着一支蜡烛,每当弹到最强音时烛火都会跳动起来,即使不至于会把灯罩烧着,至少会在红木琴台上留下几点蜡泪。到了最后,她忍不住了,登上琴台那两级台阶,快步向前把那蜡台的托盘撤走。但她的双手刚碰到托盘,乐曲最后一个和弦就响了起来,一曲告终,钢琴家站起身来。再怎么说,这位年轻妇女的大胆的首创精神,她跟钢琴家短时间内在台上的同时出现,在在座者的心中普遍产生了良好的印象。

“亲王夫人,您瞧见这位妇女了吗?”德·弗罗贝维尔将军问洛姆亲王夫人。他是过来跟亲王夫人打招呼的,德·圣德费尔特夫人刚走开一会儿:“真希罕!莫非她也是艺术家?”

“不,她是康布尔梅家的新媳妇,”亲王夫人随便这么一说,马上又找补一句:“我这是重复我听来的话,她究竟是谁,我一点概念也没有,我背后有人说他们是德·圣德费尔特夫人乡下的街坊,不过我不信真有谁认识他们。他们多半是‘乡下佬’!再说,我不知道您是不是经常出入于这个了不起的社交场所,我可对这些了不起的人们姓甚名谁毫无概念。您想他们在参加德·圣德费尔特夫人的晚会以外的时间干些什么呢?她多半是靠了这些音乐家,这些舒服的椅子,还有可口的饮料才把他们吸引来的。应该承认,这些‘贝卢瓦家的客人’①倒是挺不错的。她居然当真有这股勇气每星期都出钱把这些凑热闹的租到家里来。真是不可思议!”

--------

①贝卢瓦是专门出租椅子的商人。

“嗯,康布尔梅可是个响当当的姓氏,又古老,”将军这么说。

“说它古老,我不反对,”亲王夫人冷冰冰地答道,“不过这名字读起来不和谐。”她把“和谐”两字读得特别重,仿佛是带了引号的,这又是盖尔芒特这个小圈子里的人说话的矫揉造作的一种表现。

“您这话当真?她可是美得可以入画,”将军说,他的视线一刻也不离开德·康布尔梅夫人,“您不这么认为吗,亲王夫人?”

“她太爱出头露面,我觉得象她这么年轻的人,这就不太好了;我想她还不是我的同龄人,”洛姆夫人答道(这最后一句话,同样也可以出之于加拉东和盖尔芒特之口)。

亲王夫人看到德·弗罗贝维尔先生还在目不转睛地瞧着德·康布尔梅夫人,半是出于对这位夫人的恶意,半是出于要对将军表示殷勤,说道:“这对她丈夫可是不太好了!我很遗憾,并不认识她,否则我就可以把她介绍给您,看来您是被她迷上了。”其实她要是当真认识这位青年妇女,她是不会这么干的,“现在我不得不跟您道别了,今天是我的一个朋友的生日,我得去祝贺她,”她说这话时的语调既朴素又真实,表明她就要去参加的这个社交集会既是一个令人生厌的仪式,又不能不去,而她的光临是会令人感动的。“再说,我得去接巴赞,我到这儿来的时候,他去看他的朋友去了。我想您是认识他们的,他们的姓跟一座桥的名称一样,叫耶拿。”

“耶拿,这首先是一次胜利的战役的名称,亲王夫人,”将军说,“我是个老兵,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些,”他一面说,一面把单片眼镜摘下来擦一下,就象是给伤口换块纱布似的。这时亲王夫人本能地扭过头去说“帝国时期封的贵族嘛,那当然是另外一回事,不过他们这伙人倒都是好样儿的,他们当年打起仗来都是英雄。”

“我对英雄是满怀敬意的,”亲王夫人说,那口气里多少有点讽意,“我所以没有跟巴赞一起上那位耶拿亲王夫人家去,根本不是因为我瞧不起他们,完完全全因为我不认识他们。巴赞认识他们,非常喜欢他们。不,不,并不象您所想的那样,这里头并没有什么爱情问题,我没有什么可反对的!再说,真要是有那样的事,我反对又有什么用?”她无可奈何地找补上这一句。谁都知道,自从洛姆亲王娶了他那秀色可餐的表妹,打第二天起就不断地对她不忠。“话又说回来了,这并不是那么回事,他们都是他老早就认识的人,对他很有好处,我也觉得这是件好事。我先来跟您讲讲他们的房子……

您想想,他们的家具全都是帝国时期的式样!”

“亲王夫人,这是自然的罗,这是他们祖父母传下来的。”

“我也不是不知道,可这也挡不住这些家具样子丑陋。一个人家里可能没有好看的东西,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至少不应该有滑稽可笑的东西。不瞒您说,我还从来没见过比那种可怕的式样更做作,更土气的东西呢,那五斗柜上居然装饰着澡盆那么大的天鹅头呢!”

“不过我想他们家里也有些好东西,譬如有一张精工镶嵌的桌子,有个什么条约就是在那张桌子上签字的。”

“啊!他们家是有些有历史意义的东西,这我承认。可是这些东西并不美……而是可怕!我自己也有些这样的东西,是巴赞从蒙代斯吉乌家继承来的。所不同的是,这些东西我们都收藏在盖尔芒特家里的顶楼上,谁也瞧不见。得了,得了,问题不在这里。假如我认识他们的话,我是会跟巴赞一起奔他们家去看他们,看他们家的狮身人面像,看他们家的铜器的,可我不认识他们!我从小就被教导说,上不认识的人家去是不礼貌的(她讲到这里的时候装出一副孩子气)。我是一向遵从这个教导的。哪有正派人让一个不相识的女人进他们家的?我要去了,岂不是要吃闭门羹吗?”

这当然是种假设,讲到这里,她微微一笑,她那蓝眼睛盯着将军,这时带着梦幻般温柔的表情,就使得那微笑更美更俏了。

“啊!亲王夫人,您明明知道,您要去了,他们是会喜出望外的……”

“是吗?那是为什么?”她急忙问道,这也许是为了不显出她明明知道这是因为她是法国最高贵的贵妇人之一,也许是因为这话出之于将军之口而高兴,“那是为什么?您怎么知道?他们也许会把这看成是再讨厌也不过的事情呢。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不过就我来说,跟我认识的人打交道都已经叫我烦透了,要是叫我跟我不认识的人打交道,哪怕是跟英雄好汉,我都要疯了。再说,除了象您这样早就认识的老朋友以外,我不知道英雄气概在社交界能起多大作用。请客吃饭有时都已经烦人了,如果还要伸出胳臂来邀斯巴达克①入席,那就……我也决不会邀请费森谢特里克斯来当第十四位②。我想我可以请他来参加人数众多的晚会,可我又不组织这样的活动……”

--------

①古代罗马奴隶起义领袖。

②费森谢特里克斯,古代高卢将军,政治家,率领高卢人抵御凯撒。在西方,十三是个不祥的数字,碰到一桌十三人时,临时邀一人入席凑数。

“啊!亲王夫人,您这位盖尔芒特家人可真是货真价实。

盖尔芒特家人的风趣,您身上可是充分体现出来了!”

“大家都说盖尔芒特家人的风趣,我真不明白那是为什么。难道您还认识别的有风趣的盖尔芒特家人吗?”说到这里的时候她哈哈大笑,眼睛鼻子都挤到一块堆儿来体现她的高兴劲儿,双眼炯炯有神,射出只有赞美她的风趣或美貌的言语(哪怕出自亲王夫人自己之口)才能激起的愉快的光芒。

“嗳!斯万象是在那里跟您的康布尔梅打招呼呢;喏,他在圣德费尔特婆娘身边,您瞧不见!您可以请他把您介绍给她。得快着点儿,他要走了。”

“您有没有瞧见他那脸色是多么难看?”将军说。

“可怜的夏尔!啊!他终于来了,我都以为他不愿意见我的面呢!”

斯万非常喜欢洛姆亲王夫人,看到她就想起跟贡布雷相邻的盖尔芒特,想起他如此热爱,而只是为了不愿离开奥黛特才不再回去的那片土地。他善于使用半是艺术性,半是情场用的语言来取悦于亲王夫人,当他一时返回他久违的社交圈子时,自然不免要应用一番:

“啊!”他话是对德·圣德费尔特夫人说的,可又是说给洛姆夫人听的,“原来可爱的亲王夫人在这里!诸位,她是专程从盖尔芒特来听李斯特的《圣法兰西斯跟鸟儿说话》的,时间仓促,她只能跟美丽的山雀一样,随便捡几个李子,捡几个山楂插到头上就来了;现在还有几滴露珠,一点白霜,冷得公爵夫人直呻吟呢。真漂亮,亲爱的亲王夫人。”

“怎么?亲王夫人是专程从盖尔芒特来的?真是太棒了!我真抱歉,我原来还不知道呢。”德·圣德费尔特夫人天真地叫道。她对斯万的风趣话是不大习惯的。当他仔细看亲王夫人的头饰时她又说:“倒是真的,这是模仿……该怎么说呢?不象是栗子,这想法真是妙极了!可亲王夫人是怎么知道我的节目表的呢?音乐家们连我都没有告诉呢。”

当斯万在一个惯常用情场的言语交谈的妇女身边时,他是常讲一些连上流社会中的许多人都不懂得的微妙的话的。他不屑于跟德·圣德费尔特夫人解释,说他是用隐喻说话的。至于亲王夫人呢,她都哈哈笑开了,因为斯万的风趣在她那个圈子里是深受赞赏的,也因为每当听到赞美她的话时,她总觉得这话是无比的优美,也总是令人忍俊不禁。

“好极了!夏尔,我这些小山楂果子合您的心意,我真高兴!您干吗跟那位康布尔梅人打招呼,莫非您也是她在乡间的街坊?”

德·圣德费尔特夫人见到亲王夫人很乐意跟斯万聊天,就走开了。

“您自己不也是吗,亲王夫人?”

“我?莫非这些人到处都有乡间别墅?我倒真想能跟他们一样!”

“他们不是康布尔梅人,那时在康布尔梅的是她的亲戚;她娘家姓勒格朗丹,常到康布尔梅去。我不知道您知不知道您自己还是康布尔梅伯爵夫人,教务会还欠您一笔租金呢?”

“我不知道教务会欠我什么,可我知道本堂神甫每年向我借一百法郎,这笔钱我以后是不想再借出了。再说,这些康布尔梅人的名字也真能吓人一跳,结尾倒是干脆,可是并不高明!”她笑着说。

“开头也并不更高明些,”斯万答道。

“敢情这是两个缩略词拼起来的!”

“这准是一个怒气冲天却又讲体面的人创造出来的,他不敢把第一个词说完。”

“可既然他不能自己把第二个词说出来,他又何不把第一个词说完,一了百了呢?咱们这是在大发雅兴,开起玩笑来了,亲爱的夏尔——不过现在老见不着您,真够伤脑筋的,”她以温存的语调找补一句:“我是多么喜欢跟您聊聊天。您想想,我都没法子让弗罗贝维尔这笨蛋明白康布尔梅这个名字为什么能吓人一跳。生活这个东西也真是可怕。只有看到您的时候,我才不感到厌烦。”

这当然不是真话。不过斯万跟亲王夫人对小事情的看法是一致的,结果连说话的方式甚至读音都非常相似,要不然正是这个相似导致他们看法的一致。这种相似倒并不太引人注目,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声调迥然不同。不过只要你能在想象中把斯万的话语里他那洪亮的嗓音跟话语从中吐出的两撇小胡子去掉,你就可以发现这些语句、音调的这些变化,全都是盖尔芒特那小圈子那一套。可在大事情上,斯万跟亲王夫人就毫无共同之处了。不过自从斯万如此消沉,随时总感到就要哭出声来以后,他总象一个杀人凶犯需要把他犯的罪行诉说出来一样,需要把他自己的苦楚倾吐一番。听到亲王夫人说到生活这个东西也真是可怕时,他感到得到一点安慰,仿佛亲王夫人跟他说起了奥黛特似的。

“对啊!生活这个东西真是可怕。咱们得时常见见面,亲爱的朋友。跟您在一起,好就好在您不是个嘻嘻哈哈的人。咱们可以一起度过一个愉快的晚间。”

“那是当然,您为什么不到盖尔芒特来呢,我婆婆会高兴得要死的!这地方景色不美,不过我敢说这地方并不令人不快,我讨厌‘风景如画’的地方。”

“这我相信,你们那地方好极了,”斯万答道,“此刻对我来说都已经太美,太热闹了,反正这是一个使人幸福的地方。这也许是因为我在那里生活过,所以连那里的一草一木都能跟我说得上话。当微风拂面,麦穗荡漾的时候,我就感觉到有人要来,将要收到什么消息;还有河边那些小房子……我该是多么不幸,如果……”

“哦!亲爱的夏尔,留点儿神,那凶神恶煞朗比荣婆娘瞧见我了,快把我挡住,告诉我她家发生了什么事,我都搞胡涂了,是她把女儿嫁出去了,还是给她的情夫找了个妻子,我闹不清了;也许是把她的女儿嫁给了她的情夫?啊!我记起来了,是她被她那亲王丈夫休了……您装着给我讲话,省得这位贝雷妮丝①来请我去吃饭。再说,我也得走了。您听我说,亲爱的夏尔,这回总算见着您了,您就不能跟我一起上帕尔马公主家去?她会是多么高兴,再说巴赞也要跟我在她家碰头的。要不是梅梅带来点您的消息……您想想,我现在根本就见不着您!

--------

①犹太希律王族的公主,与狄度热烈相爱,狄度曾欲娶之为妻,但在即罗马帝位后,因罗马人的反对被迫将她遣走。拉辛作有同名悲剧,高乃依则作为英雄喜剧《狄度与贝雷妮丝》。

斯万没有答应;他早就告诉德·夏吕斯先生,他一离开德·圣德费尔特夫人家就直接回家去,他不想为了上帕尔马公主家去就看不到他一直在期待着的,由仆人送去或者留在门房里等待着他的那张便条。那天晚上洛姆夫人对她的丈夫说:“可怜的斯万哪,他还是那么亲切可爱,不过着样子挺倒霉的。您过几天会看到他的,他答应最近上咱家来吃饭。一个那么聪明的男人,为了那样一种女人而苦恼,我觉得真是荒唐。那女人一点儿意思也没有,有人说她是笨蛋。”说这种话,得有未堕入情网中人的那种清醒才行,这样的人认为一个有才智的人只能为值得为之憔悴的人才憔悴;要是有人为霍乱菌这样渺小的东西而甘愿染上霍乱,岂不是咄咄怪事!

斯万想走,可正在终于可以脱身的时候,弗罗贝维尔将军却请他把德·康布尔梅夫人介绍给他,他这就不得不跟他回到客厅去找她。

“我说啊,斯万,我宁愿安安稳稳在家里当这个女人的丈夫,也不愿被野蛮人宰了,您说呢?”

“被野蛮人宰了”这几个字刺痛了斯万的心;他马上就感到需要继续和将军谈一谈:

“是啊,很多人就是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的。譬如说,您肯定知道,那位由迪蒙·德·乌维尔①把他的骨灰带回来的那位航海家拉贝鲁兹(斯万讲到这里的时候感到很幸福,仿佛他是在说起奥黛特)。他是个好样儿的,我对他很感兴趣。”说到这里他都有点伤感了。

--------

①迪蒙·德·乌维尔(1790——1842):法国航海家。

“啊!没有错。拉贝鲁兹谁不知道?有条街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将军说。

“您认识拉贝鲁兹街上的人?”斯万兴奋地问。

“我就认得德·尚利福夫人,她是那位好样儿的肖斯比埃尔的妹妹。她有天举办了一个戏剧晚会,挺好的。她的沙龙今后会是很出色的,您瞧吧!”

“啊!她住在拉贝鲁兹街!这条街挺讨人喜欢的,挺美,挺冷清。”

“不,您大概有些时候不去了;现在不冷清了,那个区到处都在盖房子。”

斯万最后把德·弗罗贝维尔先生介绍给年轻的德·康布尔梅夫人,这是她首次听到将军的大名,她匆匆摆出一个愉快和惊讶的微笑——这是对一个从来没有听说起过的人的微笑;她新婚不久,对这家的朋友还不认识,别人领到她面前的每一个人,她都以为是家里的朋友,心想要是能装出自从她嫁到这家以后就常听人说起他的话,那就显得很得体,所以就不无犹豫地伸出手来,这犹豫既说明她在克服她早就学会了的含蓄,也说明那由于战胜了这犹豫而发自内心的友好情谊。就这样,她的公婆(她依然认为他们是法国最显赫的贵人)说她是个天使:他们特别要显示他们之所以挑中她做他们的儿媳妇,正是由于他们看中了她的人品,而不是她家巨大的家财。

“一眼就可以看出您有音乐的天赋,夫人,”将军对她说,不露痕迹地提起刚才蜡台托盘那档子事。

音乐会继续进行,斯万知道他在这个新节目没有结束以前是脱不了身的。跟这些人一起被囚禁在这间屋里,他感到痛苦,他们的愚蠢和可笑刺痛着他的心,更何况他们不知道他在爱着一个人,而且即使知道,也不会感到兴趣,只能是笑他幼稚,惋惜他做出这等傻事;他们把他的那份爱情表现为只为他一个人存在的主观状态,缺乏任何外在的东西向他证明这是一个客观存在;他特别感到痛苦的是,他的奥黛特决不可能来到,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东西对她都一概陌生,她完全不能涉足的这个地方,而他还要持续流放下去,以至于乐器的声音简直要使他叫喊起来。

突然间。奥黛特仿佛进来了;看到她的出现,他简直肝肠寸断,不由得把手捂住心口。原来小提琴奏出了高音,连绵缭绕,仿佛若有所待,这等待在继续下去,怀着已经瞥见它等待的对象从远处走将过来的激奋维系着那高亢的乐音,同时作出最大的努力持续到它的到达,在自身消失以前接待它的光临,竭尽全部余力为它敞开大路,让它过来,就好象我们用双手撑着一扇大门,阻止它自行关闭似的。斯万还没有来得及明白过来,还没有来得及对自己说“这是凡德伊的奏鸣曲中那小乐句,别听了”这句话时,直到那晚之前还得以掩埋在他心灵深处的对往昔奥黛特还爱着他的那些日子的回忆,却上了突然射出的一道光芒的当,以为爱情的季节已经回来,在他的心中又苏醒过来,振翅飞翔,向他纵情高唱已被忘却的幸福之歌,全然不怜悯他当前的不幸。

过去他也常说“在我幸福的时日”、“在我得到她的爱的时日”,这些都是抽象的词语,说的时候也不感到特别难受,因为他脑际并没有在其中注入什么与过去有关的事物,只有一些虚妄的片断,并不保存什么实在的东西,而这一次重新找到的却是把失去的幸福中那特殊的、易于消失的精髓永远固定下来的一切东西;一切又都在他眼前重现:她扔进他的马车并被他举到嘴唇边的那朵菊花的雪白的卷曲的花瓣,上面写着“在给您写这信时我的手颤抖得多么厉害”的印有凸起的“金屋”两字的信纸,以及当她以恳求的口吻向他说:“我想不用再等多久您就会打发人来找我的吧”时那紧蹙的双眉;他又闻到在洛雷丹诺去给他找那个小女工前理发师为他理发时,烫发钳发出的气味。那年春天暴雨来得如此频繁,他在月色下坐在他那四轮敞篷马车里冷得直哆嗦地回家;心理的习惯、季节的印象、皮肤的反应,这些东西构成一张大网,在一连好几个星期当中把他的整个身子都罩上了。在那时,他尝到那些除了爱情别无他事的人们的种种乐趣,肉欲的追求也得以满足。他曾以为他可以永远如此,将来无需领略其中的痛苦;现在奥黛特的魅力跟那个象一个模糊的光晕那样笼罩着他的可怕的恐惧相比,已经微不足道了,而这光晕就是不能每时每刻都知道她在干些什么,不能随时随地占有她的那种焦躁不安。唉!他想起了她高叫“我随时都可以同您见面,我什么时候都是有空的!”时的那种语调,然而现在她却什么时候都没有空了!她对他的生活的兴趣和好奇,对答应她介入他的生活这种热切的愿望(他当时却怕它会引起可厌的打扰)也不复存在了!当初她必须苦苦哀求,他才答应让她领到维尔迪兰家去:当初他每月只让她上他家去一次,而她总得反复强调她梦寐以求的两人天天见面这个习惯将给她带来何等的快乐(而他却认为那是枯燥乏味的苦差使)之后,他才勉强答应她的要求,后来她却对这种习惯感到厌恶,彻底摆脱了,可他却已经把它看成是无法遏制的痛苦的需要。他记得当他第三次见到她时,她曾一再问道:“为什么不让我更经常地来看您?”他当时殷勤有礼地笑着答道:“我是怕来日徒然自苦呀!”唉!现在呢?她倒还是有时从饭店或者旅馆用带衔的信纸写封信来;可这些衔头上的一个个字都象火一样烧他的心。“这是在符耶蒙旅馆写的?她上那儿去干什么?跟谁去的?干了些什么?”他想起了意大利人大街正在一盏盏熄灭的煤气街灯,那时他已经失去了一切希望,竟在那几乎是神乎其神的夜里,在影影绰绰的人影中把她找着了(那天夜里,他几乎没有问如果去找她,又如果把她找着的话,是否会引起她的不快;他心里是那么确有把握,当她看见他,跟他一起回去时,她准会感到最大的快乐),而现在这个夜晚确实已经属于一个神秘的世界,它的大门已经全都关上,他再也无法重新进去了。斯万现在一动也不动地面对这重温的幸福,只见有一个不幸的人引起他的怜悯之心(因为他没有马上把他辨认出来),为了免得别人看见“他俩”热泪盈眶,便把头低了下去。这个人就是他自己。

等他明白过来以后,他那怜悯之心也就随之消失,然而他妒忌她曾经爱过的另一个自己,妒忌他过去时常认为(然而心里也并不过分难过)“她也许在爱着”的那些人们,因为他心中关于爱的空泛的概念(其实其中并没有爱情)已经由充满着爱情的菊花的花瓣和“金屋”餐厅信纸上的笺头取而代之了。他的痛苦之情愈来愈强烈,他抬手擦一擦前额,把单片眼镜摘下,擦拭擦拭镜片。毫无疑问,如果他这会儿能看到他自己的话,他会把他刚才象是摘下一个讨厌的念头那样摘下的单片眼镜,象是擦拭掉烦恼那样用手绢擦拭那蒙上水气的镜片的单片眼镜,补充到他刚才——加以区别的那一系列单片眼镜行列中去的。

在小提琴声中——你如果看不到乐器的话,你就不能把所听到的声音跟乐器的形象联系起来,而手器的形象是能改变乐器的音色的——有着跟次女低音一样的声音,使人产生有一位女歌唱家来参加这个音乐会的幻觉。你抬起眼来,却只见到那精致得跟中国珠宝盒一样的琴身,而且有时还能听到美人鸟迷人的歌声;有时也似乎听到被俘获的精灵在这中了魔法的颤抖的宝盒中,就象一个淹没在圣水缸里的魔鬼的挣扎声;有时又仿佛有一个神乎其神的纯洁的生灵在空中飘荡,展现它那看不见的启示。

与其说乐师们在演奏那个乐句,倒不如说他们在举行为召唤这个乐句出现所需的仪式,在诵念为使它出现并使它的奇迹得以延续一些时间所需的咒语;斯万现在不再能看到它,除非它属于一个紫外线的世界,他在离它越来越近时却一时失明,只感到这一变化使他的精神为之一爽;他现在感到这个乐句出现在他面前,象是他的爱情的保护神和知情人,为了能在大庭广众之中走到他的跟前,把他拉到一边跟他絮语,而用这有声的外形把自己乔装打扮起来。当这乐句从他身边飘然而过,轻盈、安神,象鲜花的清香那样悄悄私语,倾心相诉,他仔细啼听每一个字,直惋惜话语如此迅速地飞逝,不由自主地用嘴唇去亲吻那和谐的,正在消逝的形体。他现在已经不再有遭流放的孤独之感了,因为乐句在跟他说话,悄悄地谈到了奥黛特。因为他现在不再象过去那样以为这乐句不认识奥黛特和他了。它曾如此经常地目睹过他俩在一起时的欢乐情景!不错,它也时常提醒他这种欢乐的不实在,会稍纵即逝,甚至就在那时,他也在乐句的微笑中,在它清澈的促人醒悟的声调中窥出了痛苦的苗头,而他今天从中觅得的却几乎是高高兴兴的听天由命的甘美。当年这乐句曾跟他谈起过悲伤的事,他自己虽未被波及,只见到乐句带着微笑把它们在它曲折湍急的激流中冲泻而下,而现在这些悲伤的事却是他亲自尝过的了,而且没有希望得以摆脱。这乐句仿佛也象当年说到他的幸福时一样,对他说:“这有什么关系?这算不了什么。”斯万心里第一次浮现对这位凡德伊,对这位本身多半也曾尝过苦涩滋味的,从不相识的崇高的兄长的怜悯与柔情;他度过了怎样的一生?他是从怎样的痛苦中汲取了神般的力量,汲取了无穷的威力来创作的?当这小乐句对他谈起他的痛苦的虚妄时,斯万体味到这箴言的甘美,但就在片刻以前,当他从把他的爱情看作是无关紧要的闲事的那些不相干的人的脸上窥出这种意思的时候,他却觉得这条箴言难以容忍。那是因为那个小乐句,与此相反,不管它对心灵的这些状态的短暂易逝表示了什么见解,它从中所看到的却跟这些人不一样,并不是没有实际生活那么严肃的东西,相反却是远远高出于生活的东西,是唯一值得表现的东西。这个小乐句试图模仿,试图再创造的是内心哀伤的魅力,而且要再现这种魅力的精髓;除了亲身感受这种魅力的人之外,任何别人都认为它是不能传达,也是毫无价值的;这个小乐句却把它的精髓抓住了,把它化为可以看见的东西。它使得它的听众只要多少有点音乐细胞,承认这种魅力的价值,尝到它的神奇的甘美,然而日后在他们身畔看到的每一个特定的爱情当中,他们却又看不到这种魅力了。当然,这小乐句把这种魅力编组起来的形式是不能化为逻辑的推理的。但一年多以来,对音乐的爱好向他揭示了他心灵中的许多宝贵财富,至少在一段时间之内在他身上生根发芽,斯万从此就把音乐的主旨看成是真实的思想,是另一个世界、另一种类型的思想,蒙着黑影、不为人所知、智力所不能窥透的思想,然而这些思想依然是完全可以相互区别,各有不同的价值与意义。

自从他在维尔迪兰家那次晚会上请人把那乐句再奏一遍以后,他竭力想弄清这乐句是怎样象一股清香、一次搂抱那样迷惑他,缠绕他的,他终于意识到那个收缩了的、冷冰冰的甘美之感得之于组成这乐句的那五个间距很小而其中两个又不断重复的音符;可事实上他不知道,他这番推理并不是从这小乐句本身得来,而是得之于在首次听到那个奏鸣曲的晚会上认识维尔迪兰夫妇以前,由于懒得动脑筋而用来解释他所探索的音乐这个神秘实体的简单的标准。他也知道,在他回忆之中的钢琴的乐声就越发歪曲他观察与音乐有关的事物的观点,而且展现在音乐家面前的天地并不是仅有七个音符的可怜的键盘,而是一个无限宽广的键盘,几乎还完全未为人所知,只是星星点点地散布着千千万万表现温柔、激情、勇气和安谧的琴键,中间被层层从未被我们探索过的黑暗所阻隔;这些琴键彼此之间有天地之别,只为少数伟大的艺术家所发现,他们在我们心灵深处唤醒了跟他们发现的主题相应的情感,告诉我们,在我们原以为空无一物的心灵这个未被探索,令人望而生畏的黑暗中却蕴藏着何等丰富多彩的宝藏而未为我们所知。凡德伊就是这样的音乐家中的一个。他那个小乐句虽然为我们的理性设置了一层薄膜,但我们还是可以感到它如此充实、如此明确的内容,它又给这内容以如此新鲜、如此独特的力量,使得听众把乐句和凭智力获得的思想一视同仁地保存在心中。斯万每次想到这个乐句,就仿佛是想到了爱情观和幸福观,马上就能从中体会到它的特点,就如同一想起《克莱芙公主》和《勒内》①这两个标题就知道它们的特点一样。即使在他不想到这个小乐句时,它也跟一些无可替代的概念(例如光、声、凹、凸、肉欲这些概念)处于同等地位,潜伏在他的心灵之中,而我们的内心世界之所以如此多彩多姿,绚丽斑斓,正是由于这些丰富的精神财富。假如我们一命归天,我们也许就将失去这些财富,它们也许会自行消失。但只要我们活着,我们就不可能不认识它们,正如我们不可能不认识一个具体的物体一样,也正如当我们的房间里点上了灯,虽然屋里的物体都变了样,对黑暗的回忆也已不复存在,我们却不可能怀疑灯光的存在一样。就这样,凡德伊的这个乐句,正如《特里斯坦》②的某个主题(它为我们表现了心灵的感受)一样,也歌颂死亡,也体现了相当动人的人生景象。这个乐句的命运,日后是要跟我们的心灵的现实联系在一起的,它是我们心灵的最特殊,又最各不相同的装饰物之一。也许只有虚无才是真实的东西,而我们的梦幻并不存在,然而那时我们就会感到,那些与我们的梦幻相关连而存在的乐句和概念也就不复存在了。我们终究会死去,但是我们手上有这些神奇的俘虏作人质,他们将在我们生存的机会丧失时继续存在下去。有了他们,死也就不会那么凄伤,不会那么不光彩了,甚至不会那么太肯定了。

--------

①《克莱芙公主》作者是法国十七世纪女作家拉法耶特夫人,被认为是法国第一部心理小说杰作。《勒内》则是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的作品。

②全名为《特里斯坦与依索尔德》,是十九世纪德国作曲家瓦格纳所作歌剧,歌颂死亡和黑暗,充满叔本华的悲观主义色彩。

斯万相信那个乐句的确存在着,他没有错,当然,从这个观点来看,它是人间的东西,然而它却属于一种超自然的创造物的世界;我们虽然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创造物,但当有某位探险家探索这不可见的世界,捕捉到一个这样的创造物,从他进入的这个神奇世界中带到我们这个尘寰的上空闪耀出片刻的光焰,我们看到时是会欣喜若狂的。凡德伊用他那个小乐句所做的就是这样一件工作。斯万感到,作曲家只是以他的乐器把它揭露出来,使它成为清晰可见,以他如此轻柔、如此审慎、如此细腻、如此稳健的手忠实描绘出它的轮廓,使得音响随时变幻,有时变得模糊黯淡以表现一个幽影,而当它必须勾勒奔放的轮廓时又重新活跃欢腾起来。斯万相信那个乐句确实存在,这有事实可以证明:如果凡德伊看见那个乐句,把它的形式描绘出来的能力较差,而竭力在一些地方凭他臆想添上几笔来掩饰他观察的不到和技巧的欠缺,那么,任何一个耳朵稍为灵敏一点的音乐爱好者就会发现他的骗局。

乐句消失了。斯万知道,它还将在最后一个乐章的结尾出现,其间要隔着很长一段乐曲,而维尔迪兰夫人家中那个钢琴家老是把这一段跳过。这一段里有一些美妙的思想,斯万在第一次听时未能辨认出来而现在却发现了,仿佛这些思想在他记忆的衣帽间中突然把掩盖着它的新颖之处的外衣脱掉了似的。斯万听着那分散的主题组成乐句,正如三段论法中的前提演绎为必然的结论,他亲眼目睹这乐句的生成。他心想:“噢!凡德伊的大胆敢情跟拉瓦锡①和安培②一样,都是得之于天才的启发!他试验并发现了掌握着那未为我们所知的力量的规律,把他信赖不移但永不能见的无形的巨车,驶过从未探测过的地域,奔向那唯一可能的目标!”斯万在最后一段开始时听到的钢琴与小提琴之间的对话是多么美啊!虽然摒弃了人间的词语,却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让幻想主宰一切,恰恰相反,这里却排除了幻想;从来也没有象这里这样更迫切需要对答的语言,然而问题从来也没有象这里这样提得如此贴切,回答也从来没有象这里这样明确。首先是钢琴独自哀怨,象一只被伴侣遗弃的鸟儿;提琴听到了,象是从邻近的一株树上应答。这犹如世界初创的时刻,大地上还只有它们两个,也可以说这犹如是根据造物主的逻辑所创造,对其余的一切都关上大门,永远是只有它们俩的世界——这奏鸣曲的世界。钢琴紧接着又为那个看不见的、呻吟着的生灵倾诉哀怨,可那生灵到底是什么?是一只鸟?是那小乐句还是不完整的灵魂?还是一个仙女?那叫喊声来得是如此突然,提琴手得赶紧抓起琴弓来迎接。真是一只神奇的鸟儿!提琴手象是想遮住它,驯服它,抓住它。它已经深入到他的心灵,由它召唤的那个小乐句已经使得提琴手那当真着了魔的身体象通灵者一样颤动起来。斯万知道这小乐句就要再次向他倾诉了。而这时他自己早已分裂成为两人,以至在等待他即将面临这乐句的时刻到来时,不禁哽咽起来,就象我们在读到一行美妙的诗句或者听到一个伤心的消息时那样——而且并不是当我们只身独处的时候,而是仿佛在把这诗句或这消息告诉给我们的朋友们的时候,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我们自己成了一个情绪能影响他们的第二者。乐句又重新出现了,但这次是高悬空中而且一动也不动地仅仅持续了片刻,立即又消逝了。它延续的时间是如此短暂,斯万的眼睛连眨都没眨一下。它还象一个完整充实的虹色水泡那样悬着。又象一道彩虹,光泽逐渐减弱黯淡,然后又升腾起来,在最后归于消失以前,大放前所未见的异彩:它原先还只露出两种色彩,现在又添上棱镜折射出的所有绚丽多彩的琴弦,奏出动人的曲调。斯万不敢动弹,他也希望别人也都象他那样安安静静,仿佛稍有动静就会破坏这随时都会消失的美妙脆弱的、神乎其神的幻景。说真的,谁也不想开口。那一个不在场的人(也许是一位死者,因为斯万不知道凡德伊是否还在人世)的美妙得难以言传的话语,在这些祭司们的头上回荡,足以吸引住在场的三百人的注意,把这个召唤阴魂的乐台化为举行神奇仪式的庄严的祭坛。就这样,当乐句终于结束,只剩下袅袅余音在随后取而代之的旋律中回荡时,斯万先还为那愚蠢得出了名的蒙特里安德伯爵夫人在奏鸣曲还没有完全终止时就俯过身来对他讲说她的感想而恼火,后来却禁不住微微一笑,也许是为在她的话语中发现了她自己所未曾体会到的更深的含义而高兴。伯爵夫人对演奏者的高超演技赞叹不已,冲着斯万嚷道:“真是奇怪啊,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神的……”她怕把话说得太绝,又找补了一句:“只有招魂时用的灵动台才是例外!”

--------

①拉瓦锡(1743——1794):法国化学家,建立了化学命名法,发现氧在燃烧中的作用,提出物质守恒定律。

②安培(1775——1836):法国物理学家、数学家,电动力学的创始人。“)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