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风眉头再次一挑。

其实,以新野城现在的实力,区区三五万黄巾军还真不是个菜。

反倒是这个消息一来,蔡邕和顾雍就能暂且留下。

本来,蔡邕着急去洛阳城签到,现在反倒可以留下来。

那么蔡琰,也就不会重复历史上的命运了。

“传令,封锁县城,近期加强守备历练,检查来往的客商流民。”

刘风对陆柄和岳飞命令道。

随后,又吩咐下人把蔡邕和顾雍二位大儒请了过来。

“二位,只怕你们无法离开。”

他故作叹息,把黄巾军来犯的事情说了出来。

闻言,蔡邕和顾雍脸色骤变。

他们怎么都没想到,汝南的黄巾军会趁势进入南阳郡。

目标,还就是来新野城与江夏贼汇合。

“也罢,既然如此,我们只能暂时留在新野县,等待附近州郡的援军。”

蔡邕眉头拧紧,奇怪道:“不过老夫总觉得有哪里不对劲。”

“汝南离新野千里迢迢,为何他们会绕过这么多郡县来找你的麻烦。”

“沿途粮食辎重,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对于这点,刘风心里早就锁定了嫌疑人。

只是现在还没有有力的证据,说出来二位也不可能全部相信。

他没有说明此事,只是安慰蔡顾二人不必担心。

而就在当天,南阳郡和汝南郡的交界处。

卧牛山山寨之中。

五万汝南黄巾正整装待发。

军帐之中,一名身穿百姓服装头戴黄巾的将士禀报。

“启禀盟主,我前部军已经抵达襄乡县城。”

“只要再行军五日,就能抵达新野县城。”

“好!”

汝南黄巾的盟主刘辟一拍大腿,喜滋滋地看着旁侧交椅上的人奉承道:“此次行军,可是多亏了贵使蒯家的帮助。”

“要不是贵使家探子的探报准确,我等也不可能这么快拿下如此多的县城。”

而那位坐在第二把交椅上,穿着华丽的蒙面男子闻言则是自信一笑道:“刘头领客气了。”

“刘头领此次能千里迢迢地来荆州帮助我蒯家,我家主定然会回报。”

“如若能拿下新野城,救出我家族弟,并且擒杀那刘风。”

“到时候,家主必然保举刘头领为新野县令。”

闻言,刘辟的眼眸更加闪亮。

对着那位蒯家的使者连声称谢,又倒了几杯酒敬了上前。

而下一刻,锦服使者则是又看向刚才的探报自信道:“刘盟主且放心,我蒯家的商号遍布荆州。”

“几乎每一城,每一池,都有为我们的眼线。”

“为了探听情报,早在月前就已经派人去盯梢,必定没有问题。”

对于这点,刘辟还是非常相信的。

否则此次南下攻城也不可能那么容易,简直可以说势如破竹。

刘辟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笑盈盈地看向了那蒯家的探子。

“不知道新野城那边的情况如何?”

然而,那探子这次却是久久没有回应,只是愣在那里半晌。

“怎么了?”

蒯家使者眼眸一凝,似乎非常不满。

“刘盟主在问你话呢,还不答利索点。”

就见到那探子吞吞吐吐地说不出话来,最后竟然噗通跪倒。

“属下办事不力,潜伏在新野城的探子前日被一锅端了。”

“这条消息,属下也是刚刚知悉。”

“什么?”

蒯家使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蒯家的谍报系统在荆州可是灵敏至极的。

怎么可能出现被一锅端的现象。

他踉跄两步上前,不小心直接扯掉了蒙面。

一看之下,正是蒯家的二家主蒯越。

此时蒯越也管不了身份暴露,直接揪住探子的领子道:“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闻言,探子吓得浑身发抖。

只能把在新野城的情况如实说出来,也是唯一一个幸存者的口述。

“据说,当时我们好几家商号都被一群身穿锦衣的家伙给包围了。”

“那外围的人呢?”

蒯越再次问道。

探子硬着头皮回答道:“外围的人在新野呆了一阵子,都觉得跟着我们干,不如在新野的工厂里赚的多,干脆老老实实地当工人去了。”

“啪!”

蒯越气得鼻子都歪了。

什么玩意......

自家精心培养的探子,不是被莫名其妙端了。

就是叛变,到别人手底下干活。

这新野县的县令到底是什么人?

难道还就真有鬼神之能?

看着蒯越气急败坏的样子,刘辟很想笑。

但他毕竟受过专业训练,只能抬手劝慰道:“蒯二当家,其实不必介意。”

“如今我大军已经整装待发,只要蒯家能提供充足的粮草,拿下新野小城指日可待。”

......

不出旬日,整整五万黄巾军就将新野团团包围。

黄巾军大帐外,看着不远处的城门,刘辟冷笑了起来。

这一次,他可是势在必得。

毕竟,蒯家的粮饷已经通过江夏贼陈生的船送到了军前。

总计,一共十万石。

虽然黄巾军攻城能力比较差,但人数众多啊。

只要包围新野,不出两个月,新野城必破。

接下来,他所需要做的就是每日在城外骂阵,摧毁新野的军心。

只要制造一个缺口,让他们的人上去。

那连围都不用围了。

这时。

新野城,县府之中。

客房里,蔡邕和顾雍正对坐下棋。

二人面色都很凝重,棋盘上也是一片乱糟糟的。

本来,他们只是打算在此地呆七日左右再走。

可如今,汝南黄巾却是席卷而来,因此只能继续留下来。

就在两人整理棋盘的时候,刘风缓缓敲门而入:“蔡先生,三百余卷书籍已经印刷完毕,我正在让人整理,交换与你。”

“不过,我建议蔡先生可以放下那些沉重的书简。”

“因为我已经让人额外印刷了一份,送与先生。”

闻言,蔡邕大喜,起身答谢。

几百卷竹简,沉重得很。

可若是换成纸质的书,不仅重量减少了不少,就连储存的空间也少了很多。

“另外,这十几本书,且当做答谢也送给你。”

言罢,刘风摆了摆手。

就见下人立刻抬着十几本纸质书籍走了过来,放在了书上。

蔡邕和顾雍都好奇,随机抽取了一本查看。

那上面写的都是什么......经济学,教育学。

还有什么红楼梦,西游记......

“这,这书里的内容,老夫生平未见。”

“不知道这东西是何人所著?”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