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上。

永安县发生灾情,一夜之间传遍整个京城。

大臣们在早朝上,也是各抒己见,对于如何控制灾情议论纷纷。

刘旭坐在龙椅上,听着大臣们说着各种对于灾情控制,以及去往灾区的人选,默不作声。

看大臣们讨论得差不多了,刘旭才看了一眼李全。

李全立马会意,抬起头喊了一声。

“宣,郭海山觐见。”

听到郭海山的名字,大臣们一片哗然。

谁不知道那日在宫门前,郭海山自动请辞,陛下没有挽留,允了郭海山辞官的想法。

那今日又召郭海山上朝,是何意?

只见郭海山身着官服,抬头挺胸的走到大殿上,笔直地站在大殿中间。

路过王年昌的时候,郭海山冷冷地看了一眼,然后跪在地上。

“参加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着穿朝服的郭海山,大臣们都惊呆了。

这郭海山何时又被陛下起用了?

站在最前面的王年昌,自从听到李全喊郭海山进殿开始,心中就涌上一丝不好的预感。

尤其是郭海山那冷冷的眼神,让王年昌遍体生寒。

刘旭看到郭海山,满意地点点头。

这么个大贪官被起用,刘旭相信郭海山定然会不遗余力地贪污。

这样一来,昏庸值又能提升。

想到此处,刘旭和颜悦色地看着郭海山,说:“爱卿,起来吧。”

“谢陛下。”

等到郭海山站起来,刘旭才说。

“郭海山在朝中德高望重,运筹帷幄,是国之栋梁。”

“而今南方灾情严重,朕甚是痛心。”

“所以朕决定,派郭海山去永安县赈灾。”

虽然郭海山已经知道自己要去永安县赈灾,但是如今在朝堂下,陛下当着大臣们的面说出来,郭海山才觉得这件事是真实的。

而且从兵部尚书,摇身一变,成了钦差大臣,郭海山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

“臣,定不辱命!”

说完,郭海山跪在地上,朝刘旭磕了三个响头,谢陛下的不杀之恩。

让郭海山去赈灾?

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朝中一阵躁动,大臣们议论纷纷。

高杰听到这个消息,心中一喜,郭海山定然和自己一样,投靠陛下了。

这样一来,高杰觉得自己一定要好好表现,助郭海山一臂之力,让赈灾顺利进行,陛下定然会更加信任自己。

和高杰的开心不同,王年昌听到让郭海山去永安县,心中的不安更甚。

当初在宫门前,刘旭当着众位大臣的面,罢免了郭海山。

此番,又让郭海山去永安赈灾,怕不是朝着自己来的。

谁不知道永安县是王年昌的老家,那刘旭此番的目的,就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当初郭海山失踪,王年昌一直没有查出来是去了哪里。

如今看来,郭海山定然是找刘旭表忠心去了。

现在王年昌有些后悔,没有早一点把郭海山杀了。

但是现在也不晚,赈灾路途遥远,王年昌准备通知阴阳,把郭海山在路上就解决掉。

绝对不能让郭海山进入永安县,然后查出什么不利于自己的消息。

……

此时,京城外。

杨易在前骑在马上,文天德和带着图门等人在后,领着十万将领在城门,气势轩昂地候着,等待着陛下的觐见。

不一会儿,刘旭坐在龙辇上,带着文武百官,随行的禁卫军,还有京师卫部队,浩浩荡荡的队伍来到宫门前,接大获全胜的杨易入京。

此番接杨易入京,刘旭其实内心是拒绝的。

但是,当初毕竟是刘旭以一己之力举荐杨易北征的,如果今日不给杨易这个面子,那不是刘旭自己打自己脸吗?

虽然刘旭想做个昏君,但是他还是在乎自己脸面的。

到了城门口,远远地刘旭就看到杨易雄赳赳气昂昂地坐在马背上,脸上尽显威风。

等到刘旭走到近前,杨易带着兵马朝刘旭行大礼。

“参加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不得不说,十几万大军喊出来的气势,确实比朝堂上大臣们喊得气势大。

刘旭虽然心中生气,但是看着如此恢宏气势朝自己行礼,心中涌上一股骄傲的感觉。

“起来吧!”

“臣,不负陛下圣恩,终于凯旋归来!”

看着站在面前,身着盔甲的杨易,刘旭重重地拍了杨易肩膀。

“好!好!好!”

被刘旭拍了三下,杨易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似乎重了许多。

杨易感觉,这定然是陛下对自己委以重任的信号。

“谢陛下!”

看着杨易一脸求夸奖的表情,刘旭就觉得应该好好给杨易想个去处。

打仗肯定是不行了,不然自己的昏庸值何时能攒够。

那就把杨易放在自己眼皮底下吧。

刘旭决定让杨易好好学学“为官之道”,这京城中的官员哪有几个好官。

说不定在京城官员的耳濡目染中,这杨易也能融入其中,和他们一样呢?

就这么办!

想通了之后,只见刘旭缓了缓,继续说。

“杨易骁勇善战,以一当十,是我朝不可多得的人才。”

“特封杨易为五城兵马司,掌管京城治安!”

但是王年昌听到这话,觉得这杨易刚刚回来,还未进京城,刘旭就迫不及待地封杨易为五城兵马司,就是在防着自己了。

谁不知道,现在的五城兵马司是王年昌的人。

现在刘旭这么做,就是在传递一个信号,刘旭不信任王年昌了,正在削弱王年昌的势力。

众位大臣刚刚从杨易胜利的喜悦中缓过神来,就听到陛下封杨易为五城兵马司的消息。

大臣们心中对于陛下看中杨家,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

而想要巴结这王年昌往上爬的人,都歇了自己的心思,准备好好看看这朝中的形势。

听到自己被封官的消息,杨易喜不自胜,没有想到还未入京,陛下就册封自己了。

而且是如此重任,看来如今的朝堂,定然是暗流涌动啊。

杨易心想,陛下把京城的治安让自己管理,那就是要让京城变成铜墙铁壁,任何人不得在京城有异心!

“谢陛下!”

“臣定不辱命!”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