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要求让吴刚都有些意外,明明刚才还在诉说着自己要一直找下去,一定要自己创业。
还没几分钟呢,现在就打算跟着李鑫一起干其他的了。
吴刚打心里认为这两个男人根本靠不住,最好还是不要跟他们扯上什么关系。
唯一可惜的就是替他们付了一顿饭钱,简直是太亏了。
要知道那17块钱,可是相当于吴刚小半个月的工钱了。
“当然可以,而且我非常欣赏你,可以考虑让你跟着一点一点的学习。”
突如其来的信任和关照让许世辉都有些受宠若惊,他刚才只是说了自己的一点想法而已,放在别人那里根本就是红口白牙,没有任何可信度。
他甚至都有些哽咽,红着眼眶,情绪完全失控。
在餐厅里面,一个大男人哭成泪人,看起来让人都有些难以置信。
但这种在绝境中,能够有一道光芒照进来的感觉,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够了解。
“不过你要考虑好,如果选择留在我这里,你可能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都没法去寻找你所想要的商品和市场了。”
许世辉还想继续证明自己的坚决态度,但是却被李鑫伸手打断了。
“你先不要着急回复我,找个地方先住下来,仔细的考虑两天,等你有了准确的想法之后在回答。”
李鑫并不着急,他知道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显得非常冲动。
很有可能事后会对现在的想法做出质疑和后悔,只要有这种情绪,他就绝对不可能在自己手下认认真真的做事。
到时候很可能就是放虎归山,给自己在食品行业创造一个强而有力的敌人。
说着,李鑫找餐厅的服务生要来了纸跟笔,在上面详细的写下了一串文字。
“这是我工厂的厂址,如果你想清楚了,可以来这里给我一个回复。”
许世辉接了过来,看了一下,心里也冷静了许多。
“好的,多谢李老板的建议,我会回去好好的考虑一下的。”
李鑫起身结账,回过头来说道。
“走吧,吴站长。”
两人又吃了一惊,原来坐在面前这个一直很少说话的人,竟然是站长级别的人物。
“先生,你这次一共消费了57块钱。”
一次又一次的惊讶已经彻底刷新了他们两人的认知,这个在餐厅里面碰巧遇到的男人竟然如此厉害。
李鑫头也不回的就走了,只留下了一副帅气的身影。
出了餐厅,吴刚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为什么要收留他们两个?”
“当然是有用了,我看人的眼光不会错的,你相信我就好了。”
吴刚苦笑了一下,这工厂本来就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就算反对也没用啊。
“我能做到的事情就只有这么多了,南方那边……”
回到粮站,站在门口的吴刚依旧感觉有些不好意思。
自己能够帮他的,也就只有北边的仓库了。
其中还有很大有一部分是因为李鑫给出的条件非常丰厚,跟自己的关系根本不大。
“没关系,你已经尽力了,北边的事情还多亏你的帮忙呢,南边的事情我都已经想好了,你就不必担心了。”
虽然他知道这是客套话,但心里多少还是舒坦了许多。
“那我就先回去了,多谢李老板今天的款待。”
“客气了。”
一天时间就把南北方的销售规模扩张计划给完成了。
不得不说,在这个年代里,出去随便走一圈,碰到机遇的概率都要比专门去找大得多。
回到工厂里,李鑫还在犹豫北边的合同到底应该派谁过去签订。
铁柱和张宁都没有过多的商业经验,让他们过去怕是会被别人给忽悠了。
这个纠结的问题,让李鑫躺在自己的椅子上闭目养神,如果实在不行的话,他就已经打算让吴刚找人去跑一趟了。
这些事情一定要尽快的落实,绝对不能有敷衍的态度。
商业市场的变化一天比一天快,也正是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国内会陆陆续续的出现好几个食品方面上很有作为和成就的公司。
中午碰到的许世辉所要创立的福建达利食品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员,更不要说在这两年会不断出现的乐百氏、娃哈哈、厦门银鹭等几个未来知晓度非常高的国民品牌。
其中像是厦门银鹭这种被雀巢以低价的方式甩卖的品牌,很快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甚至在第二年就拿到了爱国华侨的20万美元投资。
乐百氏也是有当地的镇政府出资95万帮助建厂,转身从一个民间作坊变成了正式的保健食品有限公司。
哇哈哈就更不用说了,宗庆后早在87年就已经着手创办自己的工厂,更是将目标准确的放在了幼儿饮食营养上,打造出了“娃哈哈儿童营养液”这款火热的产品。
几乎每个都是天顺开局,只有许世辉的食品厂是靠着自己在食品行业里的经验和敏锐的市场行情判断成长起来的。
如果现在再不注重公司的发展,90年代初,他们就一定会在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下被淘汰,所拥有的一切全部都是短暂的。
只有将工厂的规模做大,在全国范围内都推销出自己的产品,才能接得住接下来要发生的一切意外情况。
仓库的事情已经基本定下来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产量大幅度提高。
没有足够多的资金支持,总工厂就必须要生产出供给三个大区的商品量,仅凭现在的七台设备根本不够。
不一会儿,铁柱走了进来。
“李哥,您叫我吗?”
“你不是说另外的几台设备都没问题吗?动工生产吧,不能拖了,仓库里面还剩下多少的预留货?”
李鑫仔细的询问着工厂现在的情况,准备为接下来的安排做布局。
“工厂前段时间出点状况,现在存量只够当前规模一天的样子。”
一天的量,供给到北边还不太够,还是需要再囤一些。
“开始生产吧,现在工厂的工人按照熟练程度分为新老两批,每两个新工人搭配一个老工人。”
一老带两新。
以最快的方式把所有工人进行基本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让工人都有单独处理较小事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