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小学。

这算得上是本市最好的学校了,相比于乡村甚至是偏远市区的师资力量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只要把孩子送到这里,至少环境上已经保证给到最好的了。

门口前来等待的家属和小孩数不胜数,自从两年前的义务教育政策落实,再加上改革开放的大环境趋向。

每个家长都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看到了那么多自己之前从未见过的新奇玩意儿,深感社会的发展如此之快。

自己已经是半辈子的睁眼瞎了,绝对不能让孩子也步了后尘。

哪怕是砸锅卖铁都要让孩子念上书,只有这样,他们以后才能够有更好的出路。

“咱们是不是来的有点晚了呀?”

“没事,先排队等一会儿吧。”

秦文雅默默的点头,看着涌动的人潮,她紧紧的抓着尖尖的手,生怕一个不注意她就跑丢了。

报名的通道很长,已经被来来往往的家长都给占满了。

几个上了年纪的家长在旁边探讨着现在要交的学杂费与书本费都是多少钱,这里和乡村的小学不同,拿着番薯和土豆交学费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都担心需要缴纳的费用太多,会不会要去找别人借钱。

女儿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同龄小伙伴,眼睛里面充满了兴奋和好奇。

为了避免女儿太过无聊,李鑫还专门在旁边给她买了几个大白兔的奶糖。

这种零食深受小孩子的喜爱,但是价格并不低,能够拿到的小孩子也经常用刀将奶糖分成两块。

吃掉其中的一半,另外一半则是重新用红蓝相间的油性包装纸给装起来。

像是尖尖这样能够一整颗奶糖全部都吃到嘴里的情况,简直是屈指可数。

旁边的小男孩一直盯着尖尖,嘴巴也不自觉的开始咀嚼起来,仿佛自己也在吃奶糖似的。

两个小孩子瞪着大眼睛,互相看着对方,像是发呆,又有些不像。

不知不觉,尖尖突然张开自己的左手,小小的手掌里放着一个刚刚好大小的的奶糖。

“给你。”

声音引起了李鑫的注意,他回过头一看,发现了那个站在自己女儿身边的小男孩。

仔细的打量一番,这个男孩身上所穿着的衣服也是比较时尚的款式,应该也是一个富裕人家的小孩子。

还没等自己回过神来,那个小男孩便伸出手拿走了尖尖手中的奶糖。

两人又用一种询问的目光看着李鑫,似乎在征求这颗奶糖是否可以赠送给他。

这是女儿自己的选择,她现在的年龄也的确该找些新的小伙伴了,更何况从一颗奶糖就能够看出自己女儿有分享的意愿,这更值得他去开心。

于是他笑着微微点头,两个小孩子的脸上也随即浮现出了稚嫩的笑容。

拆开包装,小心翼翼的把奶糖放入嘴中,两个小孩吃的一个比一个开心,这样的快乐,尖尖之前从来都没有体会过。

正在这时,旁边的一个男人开口说话,并且蹲在了两个孩子中间。

“子阳,有没有谢谢小妹妹呀?”

那男孩低着头,半天不敢多说一句话。

“实在是不好意思,小孩子有些怕生,谢谢你了,小妹妹。”

李鑫倒是并不介意这些,这个年龄的孩子才有最朴实的稚嫩。

“没事,以后上学了就会慢慢变好的。”

看着自己面前的这个男人,身上的着装打扮果然有一番气质,根本不是普通人家能够比拟的。

排队的进展非常快,李鑫也总算是在这茫茫人海中找到了几个可以简单聊天的人。

“这边的学校已经算得上是本市最好的了,所以学杂费也会稍微高一些。”

“一二年级的时候一个学期的费用好像要7~8块了。”

这个价格的确是比较高,一般的乡镇小学在一年级入学的时候只需要每个学期缴纳1~2块钱的费用而已。

但这些钱也算是花到了地方,从外面就能够看得出来,这座小学盖的非常不错。

不仅有一块黑板,就连书桌和椅子也都像点样子。

要知道此时国内大部分的乡村小学都是非常简陋的设施。

凹凸不平的教室地面,一个不小心都有可能会摔倒。

教室的墙壁都是青砖砌起来的,黑板也是在墙面上挂着一块木制黑板,更简陋的还要用水泥和黑色的颜料铺在墙上制作而成。

当家长有能力的时候,肯定还是会让孩子去更好的学校。

愿意带孩子来这里上学的家长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工薪家庭,只有极少数的父母会比较有钱。

对于人均年收入四百多块钱的年代,每年花费20多块钱用来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算下来也的确是值得的一笔开销。

伴随着人群慢慢的往前移动,很快就轮到了他们两个了。

在面前的这个小房间里,负责报名的是一个看起来慈祥和蔼的老人家,他戴着一副眼镜,鬓角的斑白看起来更像是一位老教师所该有的模样。

只见他一只手揪着眼镜,腿缓缓的向上抬了抬,看了一眼小孩子的父母,又低头看了看面前的小姑娘。

随后平静的问了句,“姓名。”

还没等李鑫开口,旁边的秦文雅就把自己的名字说了出来。

那老先生低下头,撇开眼镜往上看,见怪不怪似的说道。

“我是问小孩的名字。”

那一刻,秦文雅的脸红的通透,尖尖的名字和对不起她都不知道该先说哪个了。

“李尖尖,六岁。”

李鑫十分淡定的回答让秦文雅顿时放心了,站在旁边一句话也不说。

“父母姓名。”

“父亲李鑫,母亲秦文雅。”

老先生写的很慢,但字体却刚劲有力,十分好看。

身后的人都在小声议论,“不愧是教书先生,字写的真好。”

当询问到接下来的家庭住址时,李鑫也非常准确的把当前住址说了出来。

如此流利的对答让老先生都非常惊讶,国家大部分的百姓都是文化水平不高,能够出现这样一个逻辑清晰的家长的确难得。

“小学一年级是嘛,学杂费五块,书本费三块,一共是八块。”

说着,他把手中刚刚写好的纸张撕了下来,递给李鑫。

“交完钱把单子拿回来就行。”

李鑫点点头,收下了单子,还没说话,旁边的尖尖就微微弯腰。

“谢谢老师。”

这一举动让面前的老先生很是惊喜,但一刹那的情绪只表现在了眉宇之间,很快便消散了。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