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之前,身为正式太监的郑和,就从来没少在圣上的面前弹劾过纪纲。

如今在护国神兽的亲自点名,让郑和担任御侍使。

这不就等于,亲手让郑和从麻雀飞上枝头,化作凤凰吗?

这怎么能不让纪纲心怀不忿?

这简直就是让他今后在仕途上,如坐针毡啊!

他心里暗恨着郑和,暗地里把后槽牙咬得嘎嘎作响。

即便如此,他要没有丝毫的办法,

因为,他不过是一个身份低微的锦衣卫指挥使罢了。

又怎么能忤逆于圣上平起平坐的护国神兽的意愿呢?

反观郑和本人的状态,实在是极度懵逼。

他怎么也想不通,如此尊贵的护国神兽,怎么会如此抬举自己。

竟然指名道姓的要自己出任御侍使!

“好!”朱棣一口答应了陈阳提出的要求:“那便依您的意思办,就让郑和担任御侍使吧。”

现在的朱棣,早就被陈阳刚才所发出的豪言壮语,震惊的五迷三倒了。

别说是让郑和担任御侍使了,就是陈阳现在立刻提出要入住乾清宫,他也绝无二话!

“嗯,很好!”陈阳满意的点点头。

看在朱棣跪舔到自己这个份上,陈阳作为大明朝的护国神兽,要是没点表示的话,就太不像话了。

就在刚才,杨士奇替郑和求情的时候,陈阳便悄悄地打开了系统的面板,进入到了系统的商城之中。

一看之下,惊得陈阳简直是目瞪口呆。

系统商城里的物品,可谓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

上到能够包治百病,还魂救命的丹药,下到各类农作物的种子,看的陈阳是眼花缭乱的。

最夸张的还不是这个!

最牛逼的是,系统的商城里,竟然可以对话现代化的武器图纸!

就连坦克和巡航导弹等高精尖的武器设计图纸,都位列其中。

这也太过分了吧!

在历史上,火器实在宋朝时期就出现了。

发展到明朝后,更是由京城禁卫军中三大营之一的神机营,来掌管使用。

神机营在明朝时,是专门掌管火器使用的特殊部队,在当时更是开创了世界上火器部队的先河。

永乐八年,征交趾(现今为YUE南)时,朱棣手下得到了神机枪炮的制作方法,由此特批由神机营学习使用方法。

在明成祖朱棣亲征漠北之战中,他根据火器的特性,更是提出了“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作战原则。

神机营配合灵活的步兵,加上机动性强的骑兵,配合穿插之下,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虽然在当时的时代很是厉害,但在陈阳这个现代人的眼里,已经是落后到不能再落后了,

火铳也就是比烧火棍稍微强那么一点而已,在现代热武器面前不值一提!

不过,现在就想要通过系统商城,达成现代化热武器的普及,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首先,现代化的武器制造,是建立在工业革命后的工业化基础上的,并不是仅仅只靠设计图纸,就可以捣腾出来的东西。

再说一点不能简单实现的理由:

在系统商城中,不说坦克、飞机、巡航导弹这样的重型现代化武器。

就拿一战时期的马克沁重机枪来说,光兑换它的设计图纸,售价就高达五千国运值!

而现在陈阳,在系统商城里的国运值点数只有1500点。

仅仅凭借着1500点的国运值点数,想要建立一支现代化的部队,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

但是,身为历史学系的研究生,陈阳深知一点。

一个王朝的想要兴盛起来,不但要武力昌盛,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发展民生!

明朝在朱棣上台后,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很注重民生的发展。发展的效果也很不错,社会经济繁荣而稳定。

但唯一的缺点,便是阶级固化造成的腐败危机,掌握经济大权的大地主们逃税漏、漏税。

明朝政府的财政收入逐年减少,再加上连年北伐征战,使得军饷增加。

当然,还有郑和七下西洋,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更是逐步加深了大明朝的财政危机。

出现财政危机后,最快的解决方式就是增加农民的赋税,从而导致了农民们的反抗起义。

只有解决了最基础的民生问题,充盈了国库,这可比穷兵黩武的领导方式要强得多。

所以,按照陈阳的想法是,首先帮助朱棣解决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完全稳定住国内的局势后,再做向外扩张的打算。

陈阳在系统商城中选择了兑换物品,脸上不在意地向朱棣说道:

“既然,陛下册封我为护国神兽,那我也理应给予陛下一些见面礼。”

系统商城只有陈阳自己才看得到,所以当他兑换物品出来的时候。

一个红色的块状物,忽然间,就这么凭空出现在陈阳的身前,情况是否诡异、突兀。

然而,所有人看到这一幕时,统一认为,是瑞兽麒麟又在大显神通了!

陈阳作为神兽,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解释这些超出常人认知的事情,别人会自动脑补。

毕竟上古神兽嘛!有些神奇的能力,也实属正常。

陈阳用细长的前肢,随意地将红色的块状物,推到了朱棣的面前,然后一言不发地看着他。

朱棣大感惊奇,瞪大了眼睛,瞅着面前的又干又扁的红色块状物,好奇地问道:“神兽?”

“您给朕的,是何物?”

陈阳老神在在的解释道:“此物名曰番薯,可生食,可煮之,亦可烤。”

朱棣听完陈阳的解释,皱了皱眉头还是疑惑不解:“番薯?”

朱棣仔细观察了一番,看此物毫无出彩之处,甚至有些丑陋。

但既然是神兽所赐,那绝非凡品!于是谦虚地向神兽请问道:

“此物,有何出奇之处?”

陈阳轻描淡写的回道:“此物,可亩产十石,且极易栽培。”

说人话就是产量高,产品大,容易培养,病害率低。

“什么?”

陈阳这番话在现代人耳中不算什么,但在朱棣眼里,这无疑又是一道平地惊雷!

亩产十石?且极易栽培?

亩产十石,这在当时的大明朝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自从进入永乐盛世以来,明朝的耕作水平就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生产经验也更为丰富。

一个农夫耕田三五十亩,每亩麦子也仅收成为一石罢了!

按照当时大明朝的计量方式换算,一石为150斤左右。

十石换算下来就是1500斤!

产量整整提高了10倍!

在历朝历代中,哪个朝代没有闹过饥荒?哪个朝代没有饿死过许多的百姓?

区别也只在于盛世时,饿死的人数少一些。乱世时,饿死的人多一些罢了!

万一天公不作美,赶上了天灾,那更是雪上加霜,哀嚎遍地。

如果在此物的帮助下,能够在自己统治的这段时期,不饿死人,这意味着什么?

此时此刻的朱棣,望着那款干扁的番薯,两眼开始冒光!

这块番薯,将会给自己带来“盖世明君”的无上成就!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