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人有意用玉玺的下落换文台兄鼎力相助。”
华雄拿起酒杯站直身子向孙坚敬酒。
“贤弟若有什么困难尽管道来,咱家定当竭尽所能。”
孙坚也跟着站起来回敬了一杯。
孙策和周公瑾自然也随着孙坚举酒相敬。
“此话当真?”
华雄看着爽朗的孙坚一时间竟不敢相信。
这时周公瑾站了出来。
“如若华将军所言有假,岂不是把吾等当毛候一般耍?”
他怀疑华雄在妖言惑众,毕竟此次前来本就是凶多吉少,要不使点法子仅凭他千骑汜水军可无力回天。
“如若有假,文台兄自可带兵前来西北之境找鄙人问罪,鄙人今后将长居于此,绝不食言。”
华雄抱紧双拳,向着孙坚深鞠一躬以表自己所言不假。
孤身一人在敌方大营,华雄犹如鸿门宴中的刘邦步步为营却又心惊胆战。
“贤弟言重了,咱家信过贤弟,有什么需要咱家帮忙的尽管提来。”
孙坚并不认为华雄此举是瞒天过海,而自己确实对传国玉玺早就有所想法。
“鄙人希望文台兄能将麾下精兵借之于我,鄙人有贵军相助抗击起胡贼定当一帆风顺。”
见到孙坚并不怀疑,华雄便接着说道。
“荒唐,吾等精兵身经百战,乃是尔等西北之族得以统帅的?”
孙策听闻华雄要借兵一下子急眼了,他爱兵如子可不想自己的军队跟去西北荒凉之地受苦。
华雄眼看着就要游说成功了,没想到冒出了个孙策来搅和,瞬间心塞难以言语。
“休要无礼,贤弟所言甚是,吾等皆为汉室之臣,定当为边境事业献上薄力。”
孙坚执意要得到传国玉玺,怎么会不同意,且他军力雄厚,还有袁术军队相持,自然是得到传国玉玺重要。
“既然文台兄愿意相信鄙人,那么鄙人便不再买关子了。”
“传闻灵帝在位时不曾把这玉玺藏在行宫,而是将其秘密守护起来。”
“直到何氏造乱,玉玺失踪,天下难平,狼烟四起。”
孙坚品着酒正仔细听着华雄娓娓道来。
一旁周公瑾仔细寻找华雄语句中是否有含糊其辞的地方,他一直不相信眼前这个董卓之将能有多么正直。
“鄙人以往跟随相国入京之时,路过长安城,正值灵帝驾崩不久。”
“那日麾下一将前来报道,距称在那长安城南天宇之上聚有七彩祥云。”
孙坚至此忽然眼睛一亮,坐正了身子细细听来。
“鄙人判断此乃传国玉玺聚集来的福瑞之兆,当即派兵前去往。”
“只见一口枯井之中冒出丝丝白烟,若不是传国玉玺在内怎会出现这等奇观?”
众人已经完全被华雄的故事带了进去,已经不在乎其真实与否。
“贤弟可曾派人下去一探究竟?”
孙坚激动的伸着脖子问道。
“当日时局变化,相国有传,不得延误,最终玉玺不得而知。”
华雄说到这停下,拿起酒杯啜了一口。
言下之意就是那传国玉玺华雄他自己没拿,而如今大有可能还留在其中。
这下激起孙坚莫大的兴趣,这唾手可得之宝怎能落入董卓之手。
于是孙坚开始盘算着赶往长安取得那传国玉玺。
他认为机不可失,对于目前的形势,十八路诸侯可没空打理这些。
孙策身后的周公瑾若有所思,面对华雄所言当下无可证实,只能听随自家主公命令。
“主公,华将军所言不假,那七彩祥云果真为传国玉玺之瑞兆。”
周公瑾附身移步到孙坚耳旁,低声细语道。
听到周公瑾这么说,孙坚也更加确定华雄不是在忽悠。
“贤弟今日之言可曾向他人道过?”
孙坚心想这华雄不会给自己设下圈套吧。
“鄙人发誓,今日之言只对文台兄即诸位道过。”
华雄见这个老狐狸还不答应,心里开始着急起来。
一旦成功,不仅游说技能增强,还能借到江东精兵,岂不美哉。
在短暂的沉默片刻后,孙坚拿起酒杯站起身子。
“既然贤弟坦诚相言,作为兄长定是要敬贤弟一杯。”
说罢便举起酒杯互相敬酒。
“请贤弟随我前往军中挑选精兵。”
说罢便领着众人走出营帐。
华雄走在孙坚身旁,眼看计谋成功内心早已激动不已。
“叮,任务达成,游说技能升至白银等级。”
听到这华雄激动的差点跳将起来,不过跟随着孙坚等人可不敢有什么动作。
……
红日高挂,热浪滚滚。
一行人来到军队前面。
跟在后面的华雄已经汗流浃背,这么热的天怎么这些古代人都不热的。
他羡慕和敬佩着这些古代的军人们,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还能坚定不移的练兵习武。
“众将士们,见过华将军。”
“参见华将军!”
五万士兵一吼如同闷雷响彻,地动山摇。
华雄着实被吓到了,强行使自己淡定下来。
“贤弟且看吾等精兵无一不是上等之才,贤弟要是看中哪位将领自可带走。”
孙坚看着一旁的华雄说道。
华雄现在一边擦汗一边看着面前一列排开的江东将领,眼睛直勾勾巴不得全都带回去。
华雄移步在军队前面,细细观察这一位位身材健硕面露凶光的将领们。
华雄心想,自己前往西凉建城夺地,最需要的是骑兵,且需要一位能够带领军队七进七出的晓勇之将。
再转念一想,这孙坚手下不是有着四大将吗?
华雄突然想起一人,此人骑术了得,擅长弓箭,手持长戟,作战英勇。
此人便是孙吴开国功臣韩当韩义公,后来的昭武将军。
华雄心中有目标后便开始寻找起韩当来。
刚走几步便见一人,手持雷霆长戟,气宇轩昂,定当不凡。
“请问将军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