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早晨5:00,林凌背着包,拉着行李箱,和同学从他的住处出来。晨光中,只能隐隐约约看清主楼的轮廓。在这所拿到录取通知书之前从没有想过的学校生活四年,度过了生命中最可珍惜的时光。终于要离开校园了,一片欣喜中夹杂着厚厚的伤感。他不会再回到这里了吧,也不会再见到她了。

“兄弟,保重啊。我走了。”

“保重。常联系。以后回来一定要通知我。”

“一定,一定。”

拥抱。挥手告别。大学四年,最后只剩下几个兄弟。

林凌一个人坐在火车上,打开手机,删除了她的号码——虽然早已刻在心里,但是他会想方设法遗忘的,衷心地祝福她,但是不会再去打扰她了。往日的感情,就这么脆弱不堪。她可以在这里安心地读研究生了。他还要为雅思等等未知的事项继续奋斗。为了自己所谓的理想,或者其他。她曾经多次提出让林凌和她一同报考本校的研究生专业,因为这样最保险。他每次都拒绝了,他不希望本科在三流学校,研究生依然是三流的。

命运弄人。高考以后报志愿,他和父母在为了能否上一所“好学校”而惆怅很久。最后,据说是一分之差,他的高考第一志愿落空,他最终被发配到边缘地区的二流城市的三流学校。郁闷也好,伤感也罢,只能接受这个铁打的现实。

本来高中每年都会给单科的最高分得主一些经济奖励,可那一届却什么都没有。林凌的英语和语文都得了很高的分数。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只能偶尔自己想想,作为一种心理安慰罢了。不过他还是得到了一项口头奖励——被广大同学评为那一年高考的最倒霉人物。他还面带微笑接受了这一“荣誉”。

父母为了他被调配到这样的学校也伤透了脑筋,他不想让他们再失望了。有人说,高考是以家庭为后盾的综合实力的竞争。那么在这次竞争中,在一定意义上,林凌是一个失败者。他从来没有怨怪他们,因为他觉得,如果自己的分数再高一些,也不会有这样的结果了。

梦想

只是想用指尖

刺破厚重云天

现实的闪电

却把稚嫩的翅膀击穿

盘旋

坠入漆黑的沼潭

你要施舍嘲笑

那是过早狂欢

我也会漂浮在脏污的水面

雷雨

把身躯没入汪洋

十指作桨

理想作帆

泥泞波澜

孤独笑看

(2006.1.16)

更何况,每年的就业形式都不乐观,本科生浩浩荡荡,研究生也是人数众多。如果依然在这样的学校读研,很有可能毕业之后依然是一职难求。于是,他坚持报考了上海的名校,她报考了本校。最后的结果表明:自不量力的他失败了,稳扎稳打的她成功了。研究生考试的初试成绩公布的一个月后,经过无数次的讨论和考量,父母决定让林凌到澳大利亚读书,而且事先为他准备了足够的资金担保。按照父母的意思,他们觉得在高考的时候“亏欠”的,一定要想法设法地补偿回来。

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但这句话,一些时候都作为法律条文更加符合它的意义。在现实中,更多的时候是人生来——或者说还没有出生时,就决定了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个人的家庭。有人说,一个在偏远的山区的孩子出生时拥有的一切,比起在大城市里一般的孩子要“落后”200年。要跨越这种“天然”的鸿沟,前者要付出难以计算的艰辛和努力,即便在最终离世的时候,也可能没有达到这个宏伟的目标。这种差距——如果他意识到的话,那么给他带来的冲撞是剧烈的。有人说,人生是接力赛,接力棒从父辈手中传到子辈的手中,在从子辈手中传到孙辈手中……这样不停地传递,才可以实现家族的或者说是家庭的梦想。其实,林凌觉得,前人早就告诉我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子辈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父辈的努力基础上做成的。即使没有经济的资助,也会有思想的传承。

出国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他的一个“梦想”。大二的时候有机会去英国,可是因为专业不合适放弃;大三,学校设立了去德国交流的项目,虽然那里的大学不收学费,但是由于英语教学——德国学习英语,只怕是英语没有学好,德语也没有过关啊。大四的最后几个月,是做最终选择和决定的时候了。更何况,他没有通过研究生初试。

林凌思前想后很久——他决定去。毕竟这样的机会,也许一生有且仅有一次。

做出了决定,就要逐步开始实施。父母说:“你自己准备,具体的事情我们也帮不上,都你自己做吧。”

“好吧,我先看看。”林凌知道主要的事项只能靠自己完成。

“听人说,一般都要找中介,自己做,恐怕不行。我们单位的老李说,自己整,能行吗?”老爸虽然嘴上说让他自己处理,但还是抓住各种机会,通过各种渠道打听相关的信息。

“我先自己做,实在不行,再找中介。”林凌自己也没有底气,万事开头难。没有头绪,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开始。

不过,为什么不可以自己申请?林凌想,难到国外的学生读书都要找中介吗?如果他们可以做的,那么我就可以做;如果我自己连这点都做不成,那么估计也很难适应国外的生活。谁说自己做不可以?那好吧,我就一定做成给你看看。

五月中旬,他终于把申请材料邮递出去。

二十一天后,他收到了三所学校的有条件的通知。

他立即把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告诉她,得到的只是“恭喜了”。还有无休止的争吵。

他对她说:“等我回来。”“接你出去?”

他只得到一句话:“如果分开,那么我们就分手吧。”没有胜负,只有苦恼。“终于”分手了——林凌不知道这样的结果,究竟是一种解脱,还是重新得到一种负担。

下这个决定,他也思考了很久。现在,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坚定地走下去吧。他开始用这样的方式鼓励自己。曾经觉得,如果考不上研究生,那么就去找一份工作。林凌相信自己的能力。然而父母却极力反对——如果考试不理想,那就接着再考,父母却说,家里并不着急他挣钱。看到父母每天忙忙碌碌,他也不想再这样庸庸碌碌地混日子,但是,他最终还是“屈从”于他们的意愿。

他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林凌被列车员叫醒:“上铺的!别睡了啊,沈阳的,沈阳的,换票了。”

回家了,真好。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