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维多村里,首饰匠马哈德瓦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人物。他在自家的屋檐下,从早到晚坐在火炉前,叮叮当当敲个不停。听惯了这种声音的人,由于某种原因这种声音停止时,他们就好像失去了什么东西。马哈德瓦每天大清早提着鹦鹉笼子,哼着颂神诗到湖边走一趟。在那朦胧的晨光里,看到他瘦骨嶙峋的身躯,干瘪无牙的嘴和弓着的腰,任何陌生人都可能怀疑他是一个妖怪。一当人们的耳中传来了“师尊所授,与天赐同”的诗句时,人们就知道已经天亮了。
马哈德瓦的家庭生活并不幸福。他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媳,孙儿孙女一大群,但是减轻他负担的人一个也没有。他的儿子们说:趁老爷子健在,我们好好享受享受生活的乐趣,将来担子就落在肩上了。可怜的马哈德瓦有时还不得不挨饿。吃饭的时候,他家响起了抱怨分食不公的冲天喊声,使得他不得不饿着肚子就站起身来走开,一边吸着椰壳烟斗一边睡觉。他的职业生活更令他不得安宁。虽然他工艺熟练,对金银的酸性处理比其他的人要纯得多,而他进行的化学流程工艺要难得多,可是近来他不得不听那些多疑和急躁的人的难听的话,他总是低着头专心地听下去。一等争执平息了下来,他就望着自己的鹦鹉呼唤起来:“师尊所授,与天赐同。”一念这一颂神诗句,他的心就完全平静下来了。
二
有一天,一个孩子偶然打开了鸟笼,鹦鹉飞出来了。当马哈德瓦抬头望见空鸟笼时,他惊呆了,鹦鹉哪里去了呢?他再看看鸟笼,鹦鹉的确不在了。马哈德瓦着急地站起身来在屋顶的泥瓦上来回打量着。如果这世界上还有他爱的东西的话,那就是这只鹦鹉。他对自己的儿子、孙子孙女都厌烦了,孙子孙女们的顽皮任性妨碍他的工作。他也不爱自己的儿子们,不是因为他们都无用,而是因为他们往往把他珍惜的那些小罐罐搞丢。他也对邻居们生气,因为他们常常从他的火炉里把火取走。对他来说,使他从所有这些障碍和烦恼中摆脱的也只有这只鹦鹉。只有它不会给他造成任何麻烦。他现在的这种年纪,正是人们除了享受宁静以外别无所求的时候。
鹦鹉呆在一片泥瓦上。马哈德瓦取下笼子,展现给鹦鹉看,嘴里说:“来,来,师尊所授,与天赐同。”但是家里的孩子和村里的孩子聚在一起,又是喊叫,又是拍手,而天空中还有老鸦哇哇在叫,于是鹦鹉飞了,飞到村外的一棵树上落了下来。马哈德瓦提着空笼子在它后面跑着,他跑得这样快,使人们都感到惊讶,再也不能想象出有比这更精采、更生动、更感人的迷恋之情了。
到中午了,农民们都从田里往家里走,他们得到了寻开心的好机会。大家都从挑逗马哈德瓦中取乐,有人扔石子,有人拍掌。鹦鹉又飞了,从那里飞到芒果园中一棵树的枝头落了下来。马哈德瓦又提着空笼子,像青蛙一样往前跳着。当他到达芒果园中的时候,他的脚心火辣辣地像冒着火星,头晕目眩,稍为镇静后,他举起笼子念着“师尊所授,与天赐同”。鹦鹉从树枝头落到下面的小枝上了,它用怀疑的目光打量着马哈德瓦。马哈德瓦以为它害怕了,扔下笼子自己藏到了一棵树的身后。鹦鹉向四周打量了一番,放心了,于是落到了笼子的上面。马哈德瓦的心高兴得跳了起来,口中念着“师尊所授,与天赐同”,慢慢地走到鹦鹉的旁边,突然向它扑去,想抓住它,但是他未能抓住鹦鹉,鹦鹉又飞到树上去了。
直到傍晚,鹦鹉有时飞到这一枝头,有时又飞到那一枝头,有时又落到笼子的上面,有时又落到笼子的门口看看给它装食物和水的小杯,然后又飞走了。如果说老人是体现迷恋者形象的话,那么鹦鹉则是体现被迷恋者形象。傍晚都过了,这一对迷恋者和被迷恋者的角逐消失在黑暗里。
三
夜里,四周漆黑一片,不知鹦鹉是藏在哪儿的树叶里了。马哈德瓦知道鹦鹉在夜里不会飞到哪儿去,也不会进笼子里来,可是他仍然呆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今天他一整天没有吃一点儿东西,吃晚饭的时间也已经过去了,而且一滴水也没有进他的喉咙,可是他既不感到饿,也不感到渴。没有鹦鹉,他会感到他的生活没有意义,枯燥和空虚。他过去日夜干活,因为鹦鹉是他的动力,他也干生活中其他的事,那只是出于习惯,而不感到有什么生气。只有鹦鹉才能唤醒他的意识,失去了鹦鹉就等于失去了生命。
马哈德瓦经过一整天的劳累和饥渴,不时地打起瞌睡来了,但是很快他又惊醒过来睁开眼睛,这时广阔的黑夜里响起了他的声音:“师尊所授,与天赐同。”
半夜过去了,忽然他听到什么动静后惊醒了。他一看,在另一棵树的下面竟亮着暗淡的灯光,有几个人坐着在彼此交谈。他们都在吸旱烟,旱烟的香味使他失去了耐性,于是他一面高声说着“师尊所授,与天赐同”,一面走到那些人那里去抽烟。可是正像野鹿听到枪声后立即逃走一样,那些人一听到他的声音就站起来逃跑了,有的人朝这边跑了,有的人朝那边跑了。马哈德瓦开始喊“站住,站住”,突然他意识到了,这些人是小偷,于是他又大喊:“抓住小偷,抓住小偷。”
小偷们头也不回地跑掉了。
马哈德瓦走到油灯旁边,他看到有一个生了锈发黑的铁罐。他高兴得跳了起来,他把手伸过去一摸,全是金币。他取出一枚在灯光下一看,啊,果真是金币。他马上拿起了铁罐,又吹熄了灯,躲在树下坐了下来。工匠似乎成了小偷。
他又疑心了,要是小偷回来,发现自己单独一个人而把金币抢走,那又如何是好呢?于是他拿出几枚金币,放在腰间缠好,然后他用一根干木棍在地上挖了几个洞,把金币放了进去,把土盖好。
四
马哈德瓦的内心里出现了另一个世界,既充满担心,又充满幻想。虽然现在这笔钱财丢掉的危险还存在,但是理想开始运作了:建了一栋大瓦房;开设了一家大钱庄;和亲戚们都恢复了往来;享用的东西都有了。接着又去朝圣;从圣地回来后非常热闹地举行了祭祀;宴请了婆罗门。然后又修了一座湿婆神庙;开凿了一口井;修了一座花园。而他本人呢,则开始每天听“往世书”经典中的故事,而且开始殷勤接待修行人和出家人。
突然他又想到如果小偷回来了,那该怎么跑呢?他为了试验一下,提起了铁罐,拚命地跑了两百来步。他的脚上好像插上了翅膀一样,他的担心慢慢平息下来了,他在幻想中度过了后半夜。朝霞开始出现,晨风吹拂,鸟儿们也开始歌唱。马哈德瓦的耳朵中忽然传来了他自己的声音:
师尊所授,与天赐同。
罗摩足前,一心尽忠。
这颂神的诗句一直是马哈德瓦的口头禅,一天千百次地从他的口里念出来,但是他的宗教情感从来没有触及到他的内心深处,就像一种乐器发出声调一样,他的这颂神诗句也从他嘴里说出来,没有什么意义,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因为那时在他的心里这棵枯树上没有叶子,而颂神诗句的纯洁的风不能把它吹响。但如今那棵树上长出了嫩叶、枝条,风把枝叶吹得摇晃起来,发出了声响。
黎明时大自然沉浸于一种可爱的晨光之中。这时鹦鹉收住了翅膀,从高的枝头落了下来,就像从天空落下来的星星那样,它进到笼子里。马哈德瓦跑了来,举起笼子说:“来啦,鹦鹉,你把我折磨得够苦了,可是你又使我达到了人生的目的。现在我要把你安放在银制的笼子里,而且要把笼子镀上金。”他的每根毛孔都在发出歌颂至高天神的声音:主啊,你是多么仁慈!这是你的无限的慈悲,要不像我这样的堕落的罪人,又什么时候配得到你的恩典啊!这种圣洁的感情使他的心灵激动起来,他深情地唱起了:
师尊所授,与天赐同。
罗摩足前,一心尽忠。
他一手提了鸟笼,腋下夹着铁罐回了家。
五
马哈德瓦回到家的时候,天还没有大亮。路上除碰上了一只狗之外,没有遇上任何人,而狗对金币是没有什么特殊好感的。他把铁罐装在一个大土罐里,放在自己的房间里用煤盖好。天大亮后他就直奔祭司的家里,祭司先生正坐着敬神并一边在想:官司今天就要开庭了,可手头还一个子儿也没有,施主们中谁也不让松一口气。就在这时马哈德瓦来向他施礼,婆罗门先生把头扭到一边,他想:从哪里来了这位瘟神!还不知道粮食准备了没有。他生气地说:“什么事?有什么话要说吗?你不知道这个时间是我敬神的时候吗?”
马哈德瓦说:“祭司先生,今天我家要举行毗湿奴大神的故事会。”
祭司先生感到惊讶,他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想:马哈德瓦家里举办毗湿奴大神的故事会,这种不同寻常的事正像他自己对上门行乞的乞丐进行施舍那样稀罕。他问道:“今天是什么……?”
马哈德瓦说:“今天没有什么。我想今天听一听大神的事迹。”
从早晨就开始作准备。维多村和附近的村子里的人都受到邀请,还邀请了他们在故事会后留下赴宴。凡听说的人都感到奇怪:怎么沙地上长出了青草?
傍晚,当所有的人都聚在一起,婆罗门祭司先生已经就坐,于是马哈德瓦站起身来高声说道:“弟兄们,我的这把年纪是在行骗中度过的,我不知道蒙骗过多少人,使多少真的变成了假的。但是现在大神可怜我,他想洗涤我脸上的污点。我向你们所有的兄弟表明,凡是该由我付谁的欠款,凡是我侵吞谁的款项,凡是我把谁的真货换成了假货,所有这些人都可以找我结算取款。如果有谁不能前来,那我就请你们转告他,从明天起,一个月以内,什么时候来都可以结算自己的帐目,不需要什么人证或物证。”
所有的人都哑口无言。有一个人动情地摇着头说:“我没有这种事。”有一个人不相信地说:“要赔,吃什么啊?总数要上千的卢比哩。”
一个村长开玩笑说:“如果那些人升天了呢?”
马哈德瓦回答:“他们家里还会有人的。”
不过,这时人们的兴趣不在于想要多少欠款,而在于想知道马哈德瓦从哪儿得到了这么多钱。谁也不敢到马哈德瓦的身边来。都是农村的人,哪里知道算旧帐,何况一般说来,人们也不记得他们要向马哈德瓦索取什么。而在这神圣的场合怕犯罪过的想法也促使他们缄口不言。最重要的是马哈德瓦的一颗善良的心征服了他们。
突然,祭司先生说:“你还记得吗?我给了你黄金让你打一条项链,你在过秤时克扣了几克黄金。”
马哈德瓦:“对,我记得。那你损失了多少?”
祭司:“不少于50卢比。”
马哈德瓦从腰间取出了两枚金币,放在祭司先生的面前。
人们开始议论祭司先生的贪婪:这叫做不老实,最多损失三几个卢比吧,却向可怜的马哈德瓦敲诈了50个卢比。他也不怕毗湿奴大神,充当婆罗门,可心地这么坏,我的老天爷!
人们对马哈德瓦肃然起敬了。一个钟头过去了,那成百上千的人中没有一个人站起来说话。于是马哈德瓦又说:“看来是你们把自己的帐目忘记了。那么,今天先听大神的故事吧。我等候你们一个月,以后我将去朝圣。我向在场的所有兄弟请求,请你们解脱我吧!”
马哈德瓦等了债主们一个月,夜晚害怕小偷不能入睡。现在他什么事情也不做了,酒也戒了。出家人、修行人来到他家,他尽情地接待他们。他的名声传播得很远。一个月过去了,没有一个人来找他算帐。现在马哈德瓦明白了:这个世界多么讲求公正!又是多么道德高尚!现在他知道了:这个世界对坏人来说是不好,对好人来说却很好。
六
这件事已经过去50年了,你到维多村去,远远就可以看到金黄色的顶尖这是毗湿奴大神神庙的顶尖。和神庙相连的是一个砖砌的池塘,池塘中开满莲花,池塘中有鱼,但谁也不捉它们。池塘的岸上有一座大型的坟墓,这就是鹦鹉的遗迹。关于鹦鹉流行着各种各样的传说。有人说,那镶有宝石的笼子上天了;有人说,它念着“师尊所授,与天赐同”不见了。不过实际情况是:正像月亮被罗蚁吞食一样①,鹦鹉被猫吞食了。人们说:直到现在深夜里,还从池塘边传来这样的声音:
师尊所授,与天赐同。
罗摩足前,一心尽忠。
①印度神话传说:身为阿修罗的罗蚁混在天神队伍里偷饮长生不死的甘露,被日神月神告密,毗湿奴大神用神盘腰斩了罗蚁。罗蚁由于甘露入口,上身得以不死,旋转遨游于太空。为了报复,他经常吞食或咬啃月亮和太阳。
关于马哈德瓦也有很多传说。公认的是:为鹦鹉修建了坟墓之后,他和几个修行人一起到喜马拉雅山去了,再也没有回来。他的名字也因鹦鹉而远播四方了。
19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