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梦高曰:国依于民,民依于德。溪山之险,不足恃以为固也。虽然王公设险以守,其国狡焉。思启之俦非形格势禁,何以制之。是故秦得百二,齐得十二,遂雄长一时,而四战之地建邦设都,智者虑焉。保德东有高地、石梯之岩峻;南则王湖、济道诸岭;西则禅师、黑石等崖栈;理贤、西廓诸山互相控扼;北则长河天堑,襟带环绕。是真表里河山,地形四塞,天下之雄国也。又况前朝所设墩寨星罗棋布,壁合珠联。虽复倾颓,而基址尚存,一修复之,即有长山蛇阵,首尾击应之势。是亦所谓支翰相承,维持巩固者矣。若夫胜地名区,琳宫梵宇,不过山人、逸士恣游观而供凭吊之所,聊志之以备景物耳。保民固圉者,岂屑屑于是哉。作形胜志。

形势二之一,山川二之二,墩寨二之三,古迹二之四,名胜二之五,庙社二之六,寺观二之七,祠宇二之八,往鉴二之九

◎形势

北瞰黄河,南阻峻岭。

《通志》云:群山屹乎东南,大河绕乎西北,襟带麟、府,控制夏疆。(详见《建置》)

苍崖千仞俯黄流,山城一望临紫塞。(薛宣显见旧志)

十里九沟。

山谷高深,足以设伏。

石梯天险

上据峭璧,下临黄河。亦一夫当关,千人莫逾之险也。

杨永芳曰:郡踞山颠,地势峭峻,入境以来,皆陡涧深沟。车不能行,马亦难驰。诚据险易守之地。然昔经变乱,则伤残尤酷焉。昔人谓在德不在险。州名保德,惟顾名思义,则生民幸甚。苟抚之无其道,虽黄河天堑,未可遂云天限南北也。

◎山川

莲花山‖(在州城南一里)发脉自高地。五十余里至下流碛复起。至大墩分为五支:东一支为东廓山,至圣母庙临黄河;西一支为西廓山,至下园头,亦临黄河;中一支至小墩。又分三小支:西一支为山川坛;东一支为演武场;中一支峰腰过脉为本州城。城内又分三小支:东一支为铁山;西一支为金山;中一支为居民正街。至中街又一峰腰过脉,中为州治;西一支为文庙;东一支为城隍庙。形如莲房,故名。

凤凰山‖在城内戴家坪。一名铁山。

飞龙山‖一在州东北十里康家湾。一在西南十里。——段家沟

观音峁‖在州东北十里。出炭。

逍遥山‖在州东北二十里。一名腰庄。出铁器。

石梯山‖在州东北二十里。山上一墩,墩下一堡,正在石梯中。有一夫当关,千人莫逾之势。扼而守之,能令北贼不得西下。

马头山‖在州东二十里。

鹰窝山‖在州东六十里。

窝弓山‖在州东六十里。

毡帽山‖在州东六十里窑圪台。山半有石洞,可容百十余人。

狮子山‖在州东南二十里下流碛。

孤山‖在州东南三十里全家坪。

郝家岭‖在州东南三十里。

刘家山‖在州东南五十里。

黄龙山、倒座山‖俱在州东南六十里。

堂子山‖在州东南六十里。崖半有石洞可避兵。(容六十人)

袁家山‖在州东南七十里。

赤山‖在州东南八十里。山多枫木,霜后其山尽赤。——见《通志》

土门山‖在州东南八十里。

贺家山‖在州东南九十里。

柏山‖在州东南一百里。

潘家山‖在州东南一百里。

桑林山‖在州东南一百里。

苍水山‖在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岢岚州界,内出木炭,以山中水色元,故名。)

银炉山‖在州南十里井儿村。

寨山‖在州南三十里。

羊头山‖在州南四十里。

峰子岭‖在州南五十里,即小墩。

石门山‖在州南六十里大塔铺。

麦子山‖在州南七十里。有石洞,可避兵。

杨家岭‖在州南九十里。

伊山‖在州南一百里。世传伊尹曾寓此,故名。

王家岭‖在州南一百里。

木瓜崖‖在城西。包城后不生。

黄金山‖在州西南六十里。

禅师崖栈‖在州西南六十里。崖半有石洞,可避兵。

黑石崖栈‖在州西南七十里。中有石洞,深不可测。相传有人点松灯入二三里许,闻水声,恐有龙,不敢入。洞外山腰石径,上耸苍崖,下临黄河。长二十里。道路屈曲,行旅前后不相望见。昔被河西奸逆架艇泊藏,缚行人而御其货。明万历三十八年,知州胡楠设义勇官于林遮峪,责之巡缉。奸宄远遁。又捐俸募义兵,与禅师栈俱辟为大道,出途者遂众。

神山‖在州西南八十里。

花花崖‖在州西南八十里。

野人山‖在州西南九十里。俗传野人居此,有骸骨长大。故名。

党家岭‖在州西南九十里。

韩家岭‖在州西南九十里。

以上皆山

孙家沟‖在城内金山下。西角有水洞,后包城塞之,水壅溃城。万历间知州胡楠水道以通水。

草厂沟‖在城内铁山下,东角旧无水洞,今有水道泄水。

苦水沟‖在城内西北角文庙下。有水洞。

黄河‖在州北一里许。自天桥子入州境,西流经城下,至韩家川稍折而南,至后会村入兴县界。在州境内共长一百四十里。

西庄沟‖在州北三十里。

狄家沟‖在州北三十里。

石梯滩水‖在州东北二十里。明季种稻。万历二十六年水冲成河。

杨家滩‖在州东北二十里石梯山下。即石梯滩。

卧龙沟‖在州东北三十里。卧龙石出此。

倒回谷‖在州东北三十五里。沟上有桥,金时郡僧才公募建。

天桥峡‖在州东北三十五里。上阔十二丈五尺,中阔七丈,下阔八丈五尺。共长九十丈。冬月积冰成桥,民呼为天桥。(详见八景〗

老鸦泉‖在州东一里。水出石峡。

杨家泉‖在州东坡下。从平地喷涌出。煮豆粥不用碱。

东沟水‖在州东城下。水出岔道村背后,至东关入河。

康家滩‖在州东五里。

石坂沟‖在州东五里。

郭家滩‖在州东十里。计沟中水可灌地百余亩。万历间,为河水冲坏,失其利。后知州胡楠查滩未尽没,乃修堰引灌,捐俸募工,刻期举行。

张家滩水‖在州东十里。今河没无存。

腰庄水‖在州东二十五里。由郭家滩入河。

芦子沟水‖在州东三十里。由张家滩入河

热窑河沟‖在州东十五里。出炭。

双井‖在州东六十里。

朱家川‖在州东六十里。发源自宁化山,南流绕王家寨,转而西至石铺,过桥头村、下流碛、由花园村入黄河。

龙潭‖在州东七十里窝弓村。

峡查沟‖在州东南三十里。

济道沟‖在州东南二十里。

王湖渠‖在州东南三十里。

赤泥沟‖在州东南五十里。

井沟井‖有二,俱在南门外,水从峡出。弘治十五年,义士翟全、王鼐修浚,石板厢。州人甚赖之。后板朽。万历间,知州胡楠补修如旧。

深沟水‖在州南三十里。由西北流到柴家入黄河。兴县往来通路,最为崎岖。

四井潭‖在州南四十里。山下四井,其色元,有鱼,人不敢取。

卧龙池‖在州南四十里。有石窟,蛟龙潜焉。水色常清,虽大雨,不为泥沙所汩。

石堂水‖在州南四十里。由韩家川入河。

龙池‖在州南五十里石涧中。周围十余丈,人不敢近。旁建五龙祠,祷雨辄应。

鸦前塔沟‖在州南五十里。

土门沟水‖在州南六十里。由林遮峪入河。

扒楼沟水‖在州南八十里。由神山入河。石燕出此。

寺河塔沟‖在州南九十里。

鸭头川‖即冯家川。在州南九十里。水由东南流入黄河。

号风沟‖在州西南六十里。内有石窍,虽盛署,常有凉风刮出。

神池‖在州西南八十里。

西沟井‖在西门外。水色常清。万历中,知州胡楠改凿岩石中,官民赖之。

西沟水‖在州西城下。水出峰子岭,由下园头入河。

马家滩‖在州西二里。

王家滩‖在州西三里。

煤灰沟‖在州西王家滩。

张家谷坨‖在州西六里。以上万历间,俱为河水冲没,今渐复。

以上皆水

胡洵阳曰:晋中多山,盖重水利云。保德濒河,且众泉争流,乃亢而不下者,势与水违,与波俱逝者,荡为巨浸。堤堰莫施,桔槔徒巧。即好为民兴利,亦有盱高长叹,监流兴嗟而已矣。民之生也,其何赖哉。

王瑞庭曰:昔年各滩,旧皆引沟水或汲井泉浇灌,春秋两熟,果实菜茹,青黄被野,一望如绣。自河变以后,遂成巨浸,民之荀全性命者,傍谷依岩,形容鹄立。吁!桑田沧海世变,江河可胜叹哉。

白君林曰:环保皆山也,其在东南者,自河曲界高地与岢岚界,岢岚山发脉,在西南者,亦自岢岚山来,逶迤相属,而随地异名,其实三面皆荒凉土冈而已。童无木,涸无泉,风则沙飞,雨则土溃。小民耕耘播种,战战惊惊,时恐陷坠。生斯土者,曾不得享驰驱之乐,安步之适焉,何侈言名胜哉。“)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