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去商在程,正月既生魄,太姒梦见商之庭产棘,小子发取周庭之梓树,于阙闲化为松柏棫柞,寤惊以告文王,文王乃召太子发占之于明堂,王及太子发并拜吉梦,受商之大命于皇天上帝。
文王曰:“法宽刑缓,囹圄空虚。”
文王曰:“周视民如子爱也。”
因五行相克而作五刑,墨、劓、剕、宫、大辟,是也。火能变金色,故墨以变其肉;金能克木,故剕以去其骨节;木能克土,故劓以去其鼻;土能塞水,故宫以断其淫泆;水能灭火,故大辟以绝其生命。
文王独坐,屏去左右,深念远虑,召大公望曰:“帝王猛暴无文,强梁好武,侵陵诸侯,苦劳天下,百姓之怨心生矣。其灾,予奚行而得免于无道乎?”大公曰:“因其所为,且兴其化,上知天道,中知人事,下知地理,乃可以有国焉。”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大公曰:“知与众同者,非人师也。大知似狂,不痴不狂,其名不彰,不狂不痴,不能成事。”
文王曰:“吾闻之,无变古,无易常,无阴谋,无擅制,无更创,为此则不祥。”大公曰:“夫天下,非常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国,非常一人之国也。莫常有之,唯有道者取之。古之王者,未使民民化,未赏民民劝,不知怒,不知喜,愉愉然其如赤子,此古善为政也。”
武王悦箕子之对,赐十朋。
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破木为耜鉏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以助果蓏之实。
黄帝作井,始□灶,亨谷为粥,蒸谷为饭,燔肉为炙。
少昊曰:“清清者,黄帝之子青阳也。”
三王之统若循环,周则复始,穷则反本。
更火: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
三日粤朏。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蛰虫始震。乃命太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乃择元日,祈谷于上帝。
掩骼薶骴。
兵戎不起,不可从我始。
春行夏令则雨水不时,草木蚤枯,国乃有恐。
仲春始雨水。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是月献羔。
以太牢祀高禖。
虹始见。
命榜人。
仲夏之月,令祀百辟卿士之有德于民者。
季夏烧薙。
腐草为蠲。
季夏月,可以封诸侯,立大官。
孟秋,行冬令,则草木枯,后乃大水,败其城郭。
中秋筑城郭。
七驺咸驾。
中冬,奄尹申宫令,谨门闾。
岁将□终。
季冬行春令,则胎夭多伤,民多蛊疾,命之曰逆。
□雨。
春食麦羊,夏食菽鸡,秋食麻犬,冬食黍豕。
春牝陈弓为前行,夏方陈戟为前行,季夏圆陈矛为前行,秋牡陈剑为前行,冬伏陈楯为前行,是为五陈。
凡禾,麦居东方,黍居南方,稻居中央,粟居西方,菽居北方。
夏食郁律、桃、李、杏、梅;秋食樝、梨、橘、柚;冬食菱、藕。
明堂方一百四十四尺,高三尺,阶广六尺三寸,室居中,方百尺,室中方六十尺,户高八尺,广四尺,牖高三尺,门方十六尺东应门,南库门,西皋门,北雉门。东方曰青阳,南方曰明堂,西方曰总章,北方曰玄堂,中央曰太庙,亦曰太室,左曰左介,右曰右介。
明堂者,所以明天气,统万物,明堂上通于天,象日辰,故下十二宫象日辰也。水环四周,言王者动作法天地,广德及四海,方此水也,名曰辟雍。
笃仁而好学,多闻而道慎,天子疑则问,应而不穷者谓之道,道者,导天子以道者也,常立于前,是周公也;诚立而敢断,辅善而相义者谓之充,充者,充天子之志者也,常立于左,是大公也;絜廉而切直,匡过而谏邪者谓之弼,弼者,拂天子之过者也,常立于右,是召公也;博闻强记,接给而善对者谓之承,承者,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