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仁宗天圣五年正月尽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壬寅朔,上率百官上皇太后寿于会庆殿。

黎明,百官并常服并契丹使班庭下,内侍请皇太后出殿后幄,鸣鞭,升坐。又诣殿后皇帝幄,请服肆袍,于帘内皇太后前再拜称贺,皇太后曰:“履端之祉,与皇帝同之。”遂奉觞跪进曰:“谨上千万岁寿。”又再拜,皇太后曰:“恭举皇帝之觞。”教坊乐止,皇帝还幄。宣事舍人引百官横行再拜。太尉自西阶升贺,俛伏,兴,降,还位,在位皆再拜。侍中承旨曰:“履新之吉,与公等同之。”太尉又自东阶升,奉觞跪进于帘外,内谒者接以进,太尉北向拜,奏曰:“谨上千万岁寿。”太尉降,还位,典仪曰:“再拜。”在位再拜。宣徽使承旨曰:“谨举公等之觞。”典仪曰:“再拜。”分班序立,宣事舍人引太尉以下升殿,帘外及东西厢坐,酒三行,侍中奏:“礼毕。”皇帝乃服衮冕,御天安殿受朝贺。

丙午,契丹遣左监门卫上将军萧道宁、给事中知制诰张克恭来贺长宁节。

癸丑,命枢密直学士、礼部侍郎刘筠权知贡举。中书初议择官,上曰:“刘筠可用也。”筠时在颍川,遂驿召之。

己未,诏礼部贡院比进士以诗赋定去留,学者或病声律而不得骋其才,其以策论兼考之,诸科毋得离摘经注以为问目。又诏进士奏名,勿过五百人,诸科勿过千人。

庚申,降枢密副使、刑部侍郎晏殊知宣州。先是,太后召张耆为枢密使,殊言:“枢密与中书两府,同任天下大事,就令乏贤,亦宜使中材处之。耆无它勋劳,徒以恩幸,遂极宠荣〔一〕,天下已有私徇非材之议,奈何复用为枢密使也?”太后不悦。于是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撞以笏,折其齿。监察御史曹修古、王沿等劾奏:“殊身任辅弼,百寮所法,而忿躁无大臣体。古者三公不按吏,先朝陈恕于中书榜人,实时罢黜。请正典刑,以允公议。”殊坐是免,寻改知应天府。殊至应天,乃大兴学,范仲淹方居母丧,殊延以教诸生。自五代以来,天下学废,兴自殊始。论张耆不可为枢密,据张唐英政要及欧阳修神道碑,史不载也。

戊辰,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龙图阁直学士夏竦为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初,武臣赏罚无法,吏得高下为奸,竦为集前比着为定例,事皆按比而行。

庚午,诏西京、福建路水灾州军,去年秋税未纳者,特与倚阁。

二月癸酉,命参知政事吕夷简、枢密副使夏竦修真宗国史,翰林学士宋绶、枢密直学士刘筠陈尧佐同修,宰臣王曾提举。初,内出札子,以先朝正史,久而未修,虑年祀浸远,事或沦坠,宜令王曾修纂之。故事,宰臣自领监修国史,至是,以曾提举,乃别降敕焉。会要云:修两朝史时,王旦未领监修,故特授敕,曾已监修而再授敕为提举〔二〕,盖一时之制也。

甲戌,龙图阁学士、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陈尧咨为翰林学士,仍以尧咨先朝初榜第一人,特班蔡齐上。

乙亥,诏民间摹印文字,并上有司,候委官看详,方定镂板。初,上封者言契丹通和,河北缘边榷场商人往来,多以本朝臣僚文集传鬻境外,其间载朝廷得失,或经制边事,深为未便。故禁止之。

赵德明使都知兵马使白文美来告东南蕃部多逃入汉界者。诏鄜延部署司据数遣还夏州,其先落蕃户口,亦诏德明护送境上。

丙子,诏京东灾伤,其流徙之民,令所在赈恤之。

己卯,左班殿直、合门祗候成正忠为右侍禁、知辰州。初,正忠提点广南西路刑狱,代还,磨勘院以正忠能辨冤狱,课在第二,故特迁之。

庚辰,吏部铨引对选人,上谓辅臣曰:“州县秩卑,而长吏多以爱憎捃摭细故文致,使不得自进,朕甚念之。”王曾对曰:“引对之际,在陛下酌所犯重轻,而特加选拔,则塞滞靡遗也。”

丙申,知宁州杨及上所修五代史,上谓辅臣曰:“五代乱离,事不足法。”王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