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屋子‖《岭表录异》记:蛤类,南中呼为蚶子,亦名瓦屋子,以其壳上有棱如瓦垅,故名。

文蛤‖有文理者,唐时常充岁贡,(底本作“常充□贡”,缺一字,据崇抄补。)亦名海蛤。其壳为风涛所洗,(底本作“□壳□风涛所洗”,缺二字,据崇抄补。)则自然圆净。

龟脚‖以形名,坳中肉美,大者如掌。

螺‖有数种。状若鹦鹉、堪作酒杯者,为鹦鹉螺。色紫而斑点者,为紫背螺,俗谓之砑螺。大如拇指、有刺而味辛如蓼者,为蓼螺。生海中而色红,可为神杯,肉可作酱者,为红螺,磨令尖平,可以酌水。其肉可作鲊者,为香螺。

牡蛎‖近海皆有之。(底本作“□□皆有之”,缺二字,据崇抄补。)附石而生,磈礧相连如房,故名蛎房。(底本作“故□□房”,缺二字,据崇抄补。)韩退之诗:“蠔相粘为山”,谓此。晋安人呼为蛎莆。(底本作“晋安□□为□”,缺三字,据崇抄补。)州多出萩芦、东沙、关岭。一种名黄蛎,(底本作“一种□□蛎”,缺二字,据崇抄补。)生海中,大如杯。渔者为绳系腰,跏足屏息,入海中取之。(底本作“跏□□息入水中取□”,缺三字,据崇抄补。)少间,振绳乃举。(底本作“□间振绳”,缺一字,据崇抄补。)

●虫

蛇‖有数种。(底本作“蛇□□□”,缺三字,据崇抄补。)蝮蛇,胎化,腹裂子生,最毒。青竹蛇,与竹同色,(底本作“与□□色”,缺二字,据崇抄补。)小而不可犯。花蛇,好入人家捕鼠食之。惟乌蛇不螫人,医家用之。绝大者曰蚺蛇,胆可和药。它又有白花、白颈、黄领之类。

蛙‖背青绿色。方言谓之青蠼,其声{口矍}{口矍}然。亦有背作黄文者,名金线蛙。

黾‖名虾蟆。《尔雅》曰:“在水为黾”。腹大脊青,俗名土鸭,其鸣甚壮。色黑者,呼为蛤子,亦名水鸡。

蟾蜍‖《尔雅》云:“似虾蟆,居陆地下湿处。”身大,背黑,行迟。其腹下有丹书“八”字者,真蟾蜍也。《抱朴子》云:“蟾蜍万岁生角,划地流水”。

蜜蜂‖在岩石间作房,色黑;在人家窠槛中作房,甚小而微黄;内必有大者,身稍长,呼为蜂王。外有黄蜂、土蜂之类,其种不一,皆有螫毒。

寒螀‖二月鸣者,名{虫宁}女,音宁,似寒螀而小。七月鸣者,名炤蟟,音凋寮,色青。九月、十月中鸣甚凄急者,乃寒螀也。《旧记》:“入秋鸣者,名促织。”曾师建云:“有数种,通名蟋蟀。有尾者为雌,无尾者为雄,雄者能鸣。北地寒,惟秋始鸣,冬则蛰;南地暖,往往鸣声不绝。”

蜩‖《诗》:“五月鸣蜩”。本生土中,至夏则登木而蜕。秋鸣者为蝉。有象鼻蝉,红翠相间,好登荔支木而不能鸣。又有碧玉蝉,翠色可爱,韵如轧筝。或曰,闰年蝉多。

蜗‖郭璞谓:“头小有角”。《庄子》所谓“战于蜗角”是也。南方积雨,蜗涎书画屋壁,悉成银迹。

蜥蜴‖似蛇而四足,尾青碧。以五色者为雄,而不备者为雌。一种,喜延篱壁,形小而黑,名蝘蜓,亦名蛇师。以其常在屋壁,故名守宫。一种形小尾长,见人不动,名龙子,在草泽。大者,名蝾螈。

虻‖数种。皆能啗牛、马血。木虻,形大而绿色,(底本作“木虻□大”,缺一字,据库本补。)几若蜩蝉。飞虻,如同蜜蜂,黄色。鹿虻,(底本作“□虻”,缺一字,据崇抄补。)大如蝇,大抵能治血。五月,采腹有血者。

蜈蚣‖能制蛇。《庄子》称“螂蛆”是也。(底本作“螂蛆□□”,缺二字,崇抄作“螂蛆甘带”,据库本补。)《淮南子》云:“腾蛇殆于螂蛆”,即此。

蝙蝠‖一曰飞鼠,能啖荔支。五百岁变白,体重。

螟蛉‖桑虫。

蜻蜓‖一曰绛驺,一曰赤衣使者,又曰赤弁丈人,俗呼青鸦娘。

蛷螋‖似促织,隐墙壁,口溺人影,令生疮。

蜘蛛‖空中结网,取蚊虻食之。小者,南人呼为蟢子。

螳螂‖青色,长臂。

蚯蚓‖《淮南子》曰:“食土者,无心,不慧。”

蜚‖方言谓之石蜚。《尔雅》曰:“{虫卢}蜰”。(底本作“示推白庐蜰”,据库本、崇抄改。)

蝴蝶‖有黄色、白色。一名野职。

苍蝇‖苍色。首赤者,呼为景迹。欧阳公《赋》云。

白蚁‖《礼》谓之“蚍蜉”。(底本作“礼谓之世蜉”,据崇抄改。)梅雨时化为飞蛾。又有黄蚁,出入有序。“)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