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县本盐场。令、簿、尉、丞,旧四厅。建炎二年,建寇皆焚之。绍兴改元,令,赵诜之更创;丞,县西。尉,又在其西;簿,二十八年始移治故驿舍地,“今馆驿即旧主簿厅。”今县南。

罗源‖自庆历八年移廨宇县北。时,令陈偁也。“偁,延平人。开渠以膏民田,人号永利渠。作亭以来商征,且燕息于是,人号陈公亭。新孔庙以劝民学,数年,学优而仕,知名者众。人曰:陈公之门人。既去,而人思之。元丰中,守温陵。士人、父老越境迎之数十人,争奉酒肴。(底本作“争奏”,库本同,据崇抄改。)陈诗云:“壶浆压境来迎拜,犹记溪山旧主人。”元祐中,闻其讣。邑人相与聚哭者三日。元符改元,为立祠堂。余太宰深时为太学正,为《记》。”旧令、尉二厅,“尉兼簿。”亦坐建寇毁。“(底本无“毁”字,据崇抄补。)”建炎三年,令吴确始建县宇。尉犹草创,其厅事,淳熙六年,尉施炎乃克为之。簿,自绍兴四年初置,寓水陆寺。淳熙二年灾。其明年,王葵为簿,始即寺建厅事。“(底本作“始印寺”,据崇抄改。)”

此其诸县兴造废革之大概也。若县故各有回车院,县官率先后秩满移此以俟代者。怀安,天禧初改创;古田,祥符初,以废簿厅为之;长乐,元祐初,簿废,尉迁入其廨,以所居立。斯见于碑志者。他可知矣。今皆无之。

◎诸县社坛

社稷,宰邑有之,从古然也。风伯、雨师附社稷坛左右,雷师之祭寓雨师坛。自唐,州、县同制。五代,干戈蹂躏无禁;洁夷缮饰,取其临时。“(库本、崇抄皆前句作“蹂践”、末句作“取具”。)”

皇朝景德、祥符以来,申戒严饬诸县,以次修举。至政和,颁降图式,或乃改创焉。

闽县‖故坛南台尉厅之西。绍兴二年,始移于西南。“(底本作“始□□西南”,缺二字,崇抄作“始移西南”,据库本补。)”今法海寺北。

侯官‖乌石山下。于县亦为西南。政和元年,始建斋厅。

怀安‖在县东北,旧矣。政和二年,吴与为宰,援据礼典,正位西南。”见教授张读《记》。”

长乐‖福清‖皆去县西南一里,如故。

古田‖坛今县西南。景德二年,李堪始立坛二于县东,“《记》云:“廨垣东址曰县学,学左顾曰县社。””正厅一,祭器房四。自初献至终献与陪位者,斋宿有所。祀事毕,引乡老、秀民,效“乡饮酒”、歌丰年。时人称之。

闽清‖大中祥符二年,史温亦始置社稷坛县西南隅,坛左右,风伯、雨师坛各一,其南植双表,北为亭以待三献。堪、温皆自为文记之。

宁德‖自有县以来,建于白鹤岩西。政和二年,徙西南置。

惟连江、长溪、永福各分置坛近县三所,如郡之制。

连江‖社稷坛县西南,风伯坛县西,雷、雨师坛县东北。

长溪‖坛社稷县西南惠海山下,坛风伯县西明宗山下,坛雷、雨师东北龙泉山下。“(此段文中,库本、崇抄皆置“坛”字于“社稷”、“风伯”、“雷雨师”之后,与底本异。)”

永福‖方位如二县,皆政和后作也。

◎诸县庙学

(底本只以“诸县庙”三字为题,按本志目录,当是“诸县庙学”,据补。又,底本自标题以下脱简一整页,即自“唐制……”至侯官条“……治平甲辰重修侯”止,复将前一章“诸县社坛”之半页文字窜入。今去其窜入之重复内容,并据库本、崇抄补正所缺。)

唐制:县学立孔子庙。释奠,以令、丞、主簿若尉为三献。本州,唐以前诸邑故行之矣。巢寇之后,毁废殆尽。皇朝始渐建庙。景德中,诏定县令、丞、主簿三献之礼。是时,令之贤有才者,间请于郡自建学,然作者尚寡。庆历四年,诏诸郡置学,二百人以上许更置县学,若民力未给,许姑就孔子庙,或系官屋宇。于是,建学者始众,然教养规约,人自为之。职事、生员,大率略具耳。“(崇抄作“大率略具尔至……”,库本作“大率略具耳……”,据改。)”崇宁初行舍法,乃诏:学置学长一人,学谕一人。学长掌一学之事,学谕以经术训导诸生。委州知、通、教授,选老成有行艺、为闾里所推服者,各给俸禄,县以不系省杂收钱充。诸生在学一年,从学长、学谕考选,以报令、佐审验,升州学。仍置小学,择可为教谕者。十岁以上愿入学者,听之。惟倚郭县皆不置。时,学各增建斋宇。逮舍法罢,重以兵火,圮坏者相继。后率更创,犹有旧制焉。闽、侯官,盖倚郭县。

闽县‖以万岁寺,补山下。

侯官‖以县治之东为宣圣庙。庆历后皆尝修完。“闽县,庆历中始建,治平甲辰重修。侯官县,先圣神座,熙宁九年正月二十八日,县令方叔完塑像并建庙;(各本皆作“熙宁九年……建庙”,后文重修却作“熙宁三年”,疑前为“熙宁元年”之误。)熙宁三年,知县庄谊重修。”舍法行,二县学并寓府学西北。后罢。今为府学房廊。今春秋释奠,即庙行事而已。

怀安‖故有亭。北门道南为祭所。“(底本作“切门道南”,崇抄同,据库本改。)”大中祥符四年,主簿陆柬乃卜县东隅为庙。“自为《记》。”嘉祐二年,知县樊纪复移于县西,择地之胜,崇建学宫,讲堂敞严,斋室閟静,中尊夫子,“(崇抄作“中奠孔夫子”。)”殿配享以十哲,图七十二弟子、传经诸儒于壁,塑孟、荀、扬、韩、王五贤于堂,辟小学,祭器、庖廪咸具。周先生希孟为之《记》。舍法行,增至八十一区。建炎中,建寇焚毁。绍兴初改创县东。斋二:资深、日新与小学为三。

连江‖嘉祐三年,修庙为学。政和初广之,凡四十三区。有善养堂;斋二:笃信、好信。武士及小学,军兴久废。绍兴八年,林觉为县之三月,改作于县东南,背长汀,面云居。邑人林日华率陈元礼、林芘、林錞等缗线万有奇助之。重门、修廊,巍殿中峙,有:繙经阁、驾说堂,更为四斋:富文、能信、移孝、怀忠。“(底本作“龙信移忠”,据崇抄、库本改。)邑人李侍郎弥逊为《记》。”淳熙八年,以学与夫子东向非宜,改为面南。“用邑人郑侍讲鉴之言也。陈淳宗率生徒为之。”

长溪‖学,县东南。庆历中筑菱湖地以建。元祐二年,移东门外,以建善寺地为之。五年,仍旧。大观二年,知县叶安节重创,为屋八十八间,大风拔毁。明年复葺,凡四十六区,“(底本作“凡六十四区”,据库本、崇抄改。)”斋四:近智、养智、崇智、好智。外,小学。

长乐‖学最古。起唐乾符四年,建于县东南。皇朝,宰董渊、吴仲举、萧竑、施闻踵缮治,“(底本作“吴外举”,据崇抄改。)”莫能就。元祐戊辰,袁正规既视事,“(底本作“租事”,据崇抄改。)”亟议修建。邑人林通者作《县图经》,命鬻之,得钱二十万,县富民皆相与出力,乃仍旧殿新之。背殿有堂,翼以两序,为斋十二。岁种田十二斛,更盖房廊、后圃余十间,以佐给费。时养士几一百人。“见林通《图经》及林勰《学记》。”崇宁初,增至五十三区。后舍法罢,多省废。今斋二:依仁、进德,与小学为三。

福清‖学,县东,元丰元年,广庙地作。崇宁初,增至八十四区。有稽古堂,“(底本作“有稽古□”缺一字,据库本、崇抄补。)”邑宰方叔完市钱塘书籍以储。斋三:亲仁、依仁、武士及小学。

古田‖旧学,廨垣东趾,其地也。景德二年,李堪为宰,毁淫祠三百一十五,撤佛宫四十三,取其材植为县庙学。位先圣,列十哲,绘六十二子、二十一贤及孔伋以下大儒至唐韩愈氏九十六人。有亭一,曰函丈;台一,曰舞雩;又阁一,“(底本作“阁十二”,崇抄作“閤十二”,据库本改。)”曰草玄。校典一人,主缃牍,礼生二人,主奠谒。蹑屩赢粮来就学者盖多。国初时,视诸邑独盛。“堪自为《记》。”嘉祐二年,陈昌期领邑事,复修之。昌期自为《记》。“(底本作“□期自□记”,缺二字,据库本、崇抄补。)”崇宁初,增至九十一区。有九经阁、“(底本作“九理阁”,据崇抄、库本改。)”会道堂。左右序为斋八:精义、达义、遵义、思义、抱义、由义、摩义、喻义,外小学。绍兴元年,建寇尽焚之,寓讲所于佛屋。“(底本作“寓□所”,缺一字,崇抄作“斋所”,据库本改。)三年,令周彦雄始作于县西郊。(底本作“令周君”,据库本、崇抄改。)林好古《记》。(底本自“始作”以下四页皆残失上半,每行缺六至八字不等。今以崇抄、库本互校,但两本文字出入甚大,或至全异其意,而崇抄多文从句顺,因取崇抄,以库本之文存注备考。此处库本作“创于邑西郊”,其下无“林好古记”注文。)”七年,诸生林好古、陈高、卓冠与其邑人鸠金钱百余万,“(底本“陈高”,崇抄作“陈鬲”;并以崇抄“其邑人鸠金钱”六字补底本缺文。)”请还学景德旧址于令邓观。帅张致远许之。“(“于令”以下,库本作“二十四年汤选”六字。)”岁终告成。像塑、绘事、讲堂、斋舍、庖圃之所皆备。“(“讲堂”以下,库本作“斋室祭器庖廪”六字。)李广文为《记》。讲堂之侧有应沙轩。林好古为之《记》。”“)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