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铺‖南取常思铺二十三里。

大义临津驿‖河口渡次。

常思铺‖福清。南取太平七里。

岭‖高一里,相承为“相思”。故王文公珪赠元公绛诗:“颁春莫向相思岭”。

太平驿‖福清县西四十里。熙宁六年,省并方山、太平、渔溪三驿不批支驿券。七年,犹雇衙前主持给马草。八年,除渔溪外,复罢。绍圣元年,转运、提刑司状:以方山至迎仙,只一百二十七里,輒作三程。乞减罢太平一驿,移渔溪驿于石堘马铺盖造。寻留渔溪驿为憩息亭馆。拆太平驿材料盖造于石堘。

太平铺‖南取假面十七里。

假面铺‖南取渔溪十八里。

渔溪驿‖有蔡密学襄《梅》诗。

渔溪铺‖南取蒜岭二十三里。

蒜岭铺‖南至莆田县界三里,至迎仙二十八里,至兴化军五十里。或曰山形如蒜,亦其间多蒜苗。由建、剑、汀、邵武至此,方见涨海烟波万顷。岭头有照海亭,宣和间有唐运使留题。隆兴初废。今送迎,时寓民家。

已上八铺,元丰六年,并添马、步、急递共八人。今并额管十二人。常思现缺三人,假面二人,蒜岭一人,内供申、节级各一人。

北西‖取建宁后路

出州北门,由沙溪、别仕、新蓝、鸡菜、““距县百里,极嵲恶。觜于旁而啄衣,牙于中而啮足,蹲于前而梗步。”嘉祐三年,知怀安县樊纪易而夷之,自记云。”雪峰,至古田县。“一出西门,经石岊,至葛崎,与北门路通。”

鸣玉驿‖古田县东。初,溪有洪濑滩。知县李堪以其非雅,改为“鸣玉”。遂以名桥,亦以名驿。前有“涵碧亭”,绍兴七年,移于县西北旧学基。

通建驿‖县北。

镇安驿‖县北,地名孤镇村。西至建宁府七十里。崇宁元年,废西门路,行北门。由土{土区}、葛崎、别仕、鸡菜、雪岭、杉仓、北望、青田、船岭、(底本作“{舟谷}岭”,库本同,据崇抄改。)中馆、龙爬、林换、营顶,凡十四铺,至建州。三年,以山岭危险,里数隔远,每铺各增厢军二人。五年,以改路后,雪峰一带,山岭既峻,道旁绝少人家,每铺几三十里,或七八十里,始至馆驿,实有未便。其水口下虽有倒羊、猪猔等岭,然官员并行水驿,独铺兵往来而已。况自行北门,六驿、十四铺添厢军二十八人,一岁请给衣、粮,约一千五百余贯、匹、石。比之西门添置渡子、古田添置解子费,绝不等。今将六驿、十四铺及古田县西南剌从谷口出至南剑一驿、二铺,并行废罢。仍旧行西门路。

北‖取温州路

出井楼门,经四明亭、盘石,陟北岭,“一路出井楼门,经安国寺、透马溪,抵北岭下。岭高一千八百步,十五里属连江界。顽石根互,沿崖而跻。嘉祐三年,知怀安县樊纪“僦工致治。乃奠高为夷,正曲为直,凹者培,陷者续。(底本作“回者培,陷者续”,库本作“陷者培,回者续”,据崇抄改。)迄今利之。”主簿王知微《记》。“又治路,自北门入岩溪,抵青山,又培土筑趋府道。积德、承平、移风三乡地庳泞,(底本作“庳宁”,据崇抄改。)悉砌石以便民。至溪涧或江浦之阻,梁石以渡者五十一。木为桥十有六。皆利民之著者。”周希孟《记》。”下汤岭。“谚云:“汤岭兜,(底本作“阳岭兜”,据崇抄改。)北岭头。”志险也。”

温泉馆‖距连江三十二里,旧名汤泉驿。淳熙元年重作,因改名。

潘渡桥‖东取连江二十三里。道罗源,即绝渡而北。异时溪涨,需渡者病之。绍兴十四年,知连江阮珪,始创桥焉。未几,水淙啮以坏。(各本皆作“水淙啮以坏”,“淙”字疑为“流”之误。)乾道三年,晁子开更新之。长六十五丈,累趾十九。(底本作“□趾十九”,缺一字,据崇抄补。)名惠政。

陀驿(底本作“陀驿”,库本同,崇抄为“陀市驿”。)‖北取罗源四明驿七十五里。

四明驿‖南取飞泉驿四十里。(各本皆作“南取飞泉驿”。按:此为北去之驿路,南取则逆行,疑为“北取”之误。)建炎三年置。淳熙三年重作。

飞泉驿‖有渡。熙宁七年置。过官井洋百八十里,达长溪盐田。元祐八年,移置焦门颊。绍兴三十年,以风海险恶,禁渡。驿今佃为民居。陆行出宁德县。

白鹤岭“岭头有白鹤亭,半有憩亭,泉眼清澈可饮,亭多留题。(底本作“清澈可处多留题”,库本同,据崇抄改。)下,即县也。”

宁川驿‖宁德驿南。绍兴二十八年,以主簿廨置。(底本作“主簿□”,缺一字,库本作“主簿王”。崇抄作“主簿廨”,据改。)乾道八年重作。

深浦渡‖元丰三年置。渡头有康济亭。十里至双岩。

双岩岭‖五里至黄崎。

黄崎镇滩头渡‖元丰三年置。陆路径绝,经环坞村秦家山,路如马齿,旁无逆旅。行者多过渡至下杯。

下杯驿‖长溪县西出七十里。有渡,一潮至盐田,准陆二十五里。

盐田驿‖县西三十五里。有渡。元祐八年移于析棣置。

温麻驿‖县海晏门内。今废。

倒流溪驿

饭溪驿‖县东五十里。有渡。

白林驿‖县东北百里,(崇抄于“白林”下无“驿”字;底本作“县东北首里”,据崇抄改作“县东北百里”。)去桐山五十里,今废。只憩天王院。

牌岭。

桐山驿‖去泗洲驿二十五里,今废。只憩栖林院。

骆驼岭、平阳,二十里,泗洲院。

过分水岭。

是路,国初置驿。自使星至陀驿、罗源县、下杯驿、白林驿、饭溪驿,支给驿券。熙宁六年,减并陀驿、盐田驿、白林驿、饭溪驿,併归所过州县批支。绍兴六年,本路陈运使国瑞请立马递铺,招置土兵承传文字。寻罢。

◎渡

州东南门,河口登舟。

大义渡‖乘退潮,东经古山尾,憩程水港候潮,西入峡门旁入港,即此渡。贞观中,别驾卫总持见其处商旅(底本作“西旅”,库本同,据崇抄改。)宾主有序,故名之。

长乐航头渡‖百二十里。

洋门渡‖百五里。

白田渡‖百十五里。

洋下渡‖百八里。皆退潮一。初,临水、洋门、洋下、白田四渡,皆贫民以私船装载,(底本作“私船□载”,缺一字,库本作“私船渡载”,据崇抄补。)志在逐利,(底本作“遂利”,库本同,据崇抄改。)安弊不修。中经鸡屿,风涛最险,多方难之,必厚获而后涉,桨无宿手,(底本作“必淳获而从涉奖无宿手”,不可解,崇抄作“必浮获而后涉桨无宿手”,暂据改。)惟取于所渡之人,操纵不调,以此易致漂溺。嘉祐中,长乐始置三渡于临水,创官船以渡之,募善水者为桨夫。渡者,人输钱七,籍给募之余,为船具及补败之资。后因循不举。元祐六年,知县丁掌乞奏举行。明年敕以白田距临水十五里,洋下相距八里,洋门相距五里,且同岸,又三渡水路皆避征者所由。遂罢之。止于临水造官船四。大船所载止百人,水手十五人;小者五十人,水手八人。渡者,人输钱五,均给之。(底本作“均给为”,崇抄同,“为”疑为“焉”字之误,据库本改。)绍兴元年,流寓民姜子清乞收江淮河港溪渡钱。遂令日收,岁终较额为殿最。令渡人输钱十一。(崇抄作“输钱三十”。)

洞江、营前、洋屿、筹崎、浮崎、翁崎。皆一退潮。

王峬渡‖河口渡抵翁崎。由翁崎渡三十里乃至,入城亦然。

出西门十五里渡桥‖旧有之。岁久颓甚,霖潦艰涉。绍兴七年,汪义和知怀安。举一讲僧更造之。六十五间。(底本作“六批五间”,库本同,疑误,据崇抄改。)

灵光桥‖旁有灵光寺。至怀安县。

石岊亭‖县之右,建炎间置。亭东有石,异时,岁觉增长,后因火乃止。

闽越亭‖县前,闽越王游憩之地。旧有记,相传为雷震飞入水中。

石岊渡‖驿路,百六十里至水口;水路,经甘蔗衙、大小目、福院、小若、大若,亦百六十里,至水口渡;风,或跨二日。尝有监司诗云:“朝辞虎节门,暮宿牛头寺。江神也世情,一送三程路。”(此诗文句各本皆同。但疑“牛头寺”为“牛头渡”,方与末句“三程路”合辙。“江神也世情”疑为“也有情”之误。)

又‖西门十五里,洪塘、高崎渡‖即石岊江东流分为二,自洪塘渡至水西高崎。

江南‖杨崎渡、大章渡‖杨崎属怀安,大章属永福,相去三十里。由大章至永福县。

越峰渡‖永福县下。元丰元年造桥。

重光渡

五十口渡‖皆县下。

洪面渡‖县南七十里。南取溪东渡七十里。熙宁十年置。渡阔十五丈,涨准十五里。

溪东渡‖县北百一十里。北去洑口东渚渡二十里。渡阔七丈,涨准三里。熙宁十年置。(底本作“熙宁十一年置”,误。检《宋史·神宗纪》,熙宁只有十年,即元年至十年,据改。)

洑口埕‖(缺十字)剑阔十丈(缺六至七字),绍兴二十六年罢。(“洑口埕”条注文,各本同虚缺,暂无从校。)“)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