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业禅师塔铭。“在香积寺。”
灵运禅师塔铭。“崔琪撰。僧勤书。在少林寺。”
大法师基公塔铭。“在兴教寺。”
大德进法师塔铭。
大德檀法师塔铭。“在崇仁寺。”
圆测法师塔铭。“在兴教寺。”
思恒律师塔铭。“在玉泉寺新出。”
敬节禅师碑。“在杜永村。”
大德禅师迁葬记。“在华严寺。新出。”
圆和尚塔铭。“沈兴宗撰。”
赵素法师石函题额。“在温国塔。”
比丘尼法琬碑。“在贾林村。新出。”
比丘尼法印塔铭。“在後沟。新出。”
比丘尼法证塔铭。“在军滹沱。新出。”
卷之十。“唐石幢经。”
唐石幢心经。“僧元普书。”
唐石生兜率天经。
唐燃灯功德经。“在香积寺。”
唐保唐寺天王灯赞“在雍家村。今亡。”
唐光宅寺灯台记。“在华藏寺。”
王岳灵灯台铭。
尊胜陀罗尼经。“刘慎徽书。在宝庆寺。”
唐僧无可书。“在百塔寺。”
唐僧藏器书。“在蔺家村。”
唐席彪书。“在广济寺。”
唐洞宣书。“在蔺家村朱氏园。”
三原县。“北原。”
韩参塚。
泾阳慧果寺。
富平六井寺。
长安普贤寺。
三桥镇。
宜川王府。
二龙寺。
兴庆寺。
贾里村。“以上俱石幢。书尊胜陀罗尼经。”
佛顶尊胜呪。“张少悌书。在崇仁寺。”
佛顶尊胜呪。“僧嗣洁书。在牛头寺。”
佛顶尊胜呪。“僧玄德书。在开福寺。”
尊胜呪“马季武大书。”
尊胜呪。“赵庄观音寺。”
尊胜呪。“塔坡寺。”
尊胜呪。“黄渠头。”
尊胜呪。“慈恩寺。”
“琼花”宋徐节孝先生积集中云。淮南转运林公次中所居之府。有花一株。旧名玉蕊。改曰瑶真。即琼花之别本也。琼。赤玉也。名其花者。盖误矣。
“奉天老民”奉天老民。关中人。不知其姓氏爵里。所着还山前集八十一卷。後集廿卷。近监三十卷。韩子十卷。概言二十五篇。研纂八卷。北见记三卷。正统书六十卷。好蓄书。老不便检阅。作圆转书厨。聚所用环而帙之。以便轮阅。号曰臂僮。谓不过一引臂也。作记时六十有九。愚意此老作韩子。必韩姓。
“诗话”顾元庆夷白堂诗话云。越僧不知名。索画于石田翁。寄一绝句云。寄将一幅剡溪藤。江面青山画几层。笔到断崖泉落处。石边添个看云僧。按此诗为海盐朱元素作。见西村集中。
“胡云”无锡胡云题楹曰。思亲每忆临危日。对卷常怀赴考时。“云官松阳知县。”
“漳州府额”闽中军府之类。皆用真书。独漳州府额用古篆体。故老相传。谓其字从泣从早。书法当避。故篆以别之。
“制书偶遗”大明官制不载翰林院庶吉士。盖官制一书。定于洪武。而庶吉士则始于永乐二年甲申也。似宜补入。
大明一统志不载水马驿巡检司。
大明会典不载内臣职掌。
“甘水”京师天坛城河水甘。余多苦。兰州黄学士谏京师水记云。自郊畿论之。玉泉第一。自京师论之。文华殿东大庖厨井第一。“谏正统壬戌探花。”又故相石珤酌泉诗。往往城中水。不如郊外甘。如何城市客。不肯住长安。京师各巷。有汲者车水相售。不得溷汲。其苦水听之亡论。
“房寰无後”德清房寰。万历初。以监察御史提督南畿学校。多通苞苴。与操江都御史琼山海瑞不相下。互讦奏。各去位。时人大为瑞不平。今传三世而绝。偶燕中客房生言。余豁然有省。昔人云。天道有记性。无急性。观于房寰侍御。天之记性。固未爽也。
“字谏”二人同上树。两树又无人。换却两人字。令人无处寻。乃来、来、耒、三字也。处州万象山庙。或题曰。戊境本有心。须得一口来。佳人倚檐立。闷把门儿推。云感应字也。
“白石”京师白石如玉。出都城北三山大石窝。
“魏氏石狮”故宁国公魏良卿旧宅二大石狮。其目下视。魏太监怒之。榜石工至死。良卿诛。没官。曰策勋府。以待复辽者赐之。今门墙圯矣。
“五谷”五谷。颜师古曰。黍、谷、麻、麦、荳。朱晦翁曰。稻、黍、稷、麦、菽。晋江何镜山先生(乔远)曰。稻。说文谓稻为粳稬。稌属也。亦名秫。福州曰粳。曰秫黍。诗名物云丹谷也。其类有黏。黏如稻之粳糯。不黏为饭。黏者亦名秫。以为酒。按黍。北人曰粱。浙人曰黍。泉中有一种名稊。粒似黍而小。稷。说文曰五谷之长也。北人曰高粱。泉曰番黍。浙人曰芦穄。朱梅麓太史以尔雅难详。采本草诸说。曰。稷一名穄。与黍相似。而粒殊大。黍乃作酒。此乃作饭。疎爽香美。塞北最多。今人不甚珍此。惟祠事用之。农家惟以备他谷之不熟则为粮耳。黍出北地。江东时有。而非土所宜。其苗如芦。粘滞与糯米同性。其气性温煖。丹黍皮赤。其米黄。惟可为糜。不堪作饭。北人以之酿酒作糕。粟。江南所种皆是。苗俱似茅。种类凡数十。早则赶麦黄、百日粮之类。中则有八月黄、老军头之类。晚则有雁头青、寒露粟之类。古但呼为粱。以本草言之。稷乃是今高粱。黍乃是今小米。粟乃是今所常用之漕白米也。
“项氏家箴”嘉兴项中翰墨林元汴好墨蹟古画。多令仇实父“英”临本。今子孙亦不能辨。其古画如顾恺之女史箴图、阎立本豳风图、王维江山霁雪图。皆尤物也。余不论。
“王仁”武功王仁。有美才。所着有林泉清漱集。其诗若词。得谐即已。初不深求东、钟、江、阳之细。或以庚、青叶东、钟。以寒、山□监、咸。曰歌之不离。是即大协。我道盖如是耳。客有难者。笑而不答。已而曰。於戏。三百篇亦古之乐歌也。被之管弦。荐之郊庙。神人以和。顾岂拘拘于韵者。天地间所闻皆韵。视作者何如耳。夫岂有不协哉。见康对山先生序中。
“牧羊”北人牧羊。尝数百为群。暮归。从隘道。两人交挺如乂。羊逐一跃过。即得其数。
“泅人”重舟渗水。猝不得其处。泅者从舟底听之。知某仓受水。发之不爽。
“种麦”北地正二月种麦。以冬雪厚。湿透而锄之。艺麻麦。弥茂。其八月种曰冬麦。二麦获。始种荞麦。
元王祯农书。八月社前。即可种麦。经两社即倍收而坚好。又汉武帝纪。劝郡种宿麦。盖二麦比他谷隔水种。故号宿麦。
“水稻”畿内间有水田。其稻米倍于南。闻昌平居庸关外保安、隆庆、阳和并艺水稻。其价轻。
北人饔飱。多屑麦稷荞菽为(食不)飥及粟饭。至速客始炊稻。市仅斗升。其价甚昂。土人亦不之种。密县超化寺前一区二百亩始稻。“密县志。”按稻必水田。北多坟土。易黍稷麦粟。其滨水处。又直渠而少支流。不能时灌。又无水农以导之。故田有遗利。
“早蔬”汉太官园。种冬生葱韮菜茹。昼夜然蕴火。待温气乃生。见汉书召信臣传。今都下早蔬亦其法。以先朝内监。不惜厚直。以供内庖。三月末。以王瓜不二寸辄千钱。四月初。茄弹丸或三千钱。
“福州梨”福州有梨。十月方熟。重至二斤。甚甘美。
“芹”江南芹生于泽。视为剩物。北芹土种。修可二尺。味亦佳。
“笋藕”北笋以芦以蒲。非竹萌也。其腴脆如笋。藕。细如小儿臂。不耐嚼。屑为粉。佳甚。
“槟子沙菓”吴匏庵先生集。有马槟榔诗。白花细而密。实甘翻可尝。意即槟子也。林檎。吾乡曰花红。北人曰沙菓。又柰似林檎而小。北人曰唬喇槟。有红黄二种。
“芍药”宣府赤城卫。春时芍药满山谷。土人摘其芽。或鲜食。或乾食。以和牲俎。味佳甚。枚乘七发所谓芍药之酱也。隆庆州岁贡芍药二百斤。永宁县岁贡百斤。并充药物。
大同山阴县辛寨南山麓龙王祠前。芍药一丛。每岁开花十五朵。色各不同。昔有一僧折其一。将以供佛。随萎。复至其处。则原茎复开一花如旧。人惊其神异。不敢攀折。虽无药栏。牛马不敢践。“山阴县志。”
“赤城”昌平州西居庸关外三百里。至赤城。始见屠宰席。多木器。去赤城卫十二里汤泉。周二亩。沸涌可燖鸡。良久辄糜。常堕大牛。肤溃死。
“鹿园”崇文门外二里大通桥东园。旧豢鹿处。地平如掌。漫衍可数里。
“银鱼”宝坻银鱼似吴中脍残。而大倍之。出海中舡山下。秋深霜後。泝流而上。育子诸淀中。夏雾映日。波浪皆成银色。人每候其至网之。瓦窑头出尤佳。有银鱼厂。命内监提督。冬月抱子以冰进。价颇贵。
“西安低银”友人朱义儒过西安。云市易并低银。余按康对山集有为乡人论银禁书云。此县自国初至今。惟纳边银粮用足色。其余用使。常五六程耳。九程则太高者也。今欲一切悉用足色。使贫者典无衣服。卖器物以十易五。尚不得常行六七程。谓为通行之物。今被抚公之命。市井之徒动勒卷桶。卷桶者。此间足色银之别称。彼贫寒之家。安得有卷桶耶。抚公之意。以两直隶、山东、河南、江、淮俱行用细丝银。盖此数处。钱法通行。故不得不用细丝。今若能使百姓通用钱法。则可不刑一人。而自无低银矣云云。读此知习尚难变。虽厉禁无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