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制之臣,相与比周,宫邻金虎。(案:东京赋注引“比周”下有“比周者”三字。)〔九五〕宫邻金虎者,言小人在位,比周相进,与君为邻坚若金,〔九六〕谗言之人恶若虎。〔九七〕(文选东京赋注、王元长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注)

帝室,犹古言王室。(文选魏都赋注、西征赋注)

凡章表皆启封,其言密事得皁囊。(後汉书蔡邕传注、公孙瓒传注)

里语云“任智不正车生咀”。〔九八〕(太平御览人事部)

肃宗赐诸尚书剑,陈宠济南椎成。汉官仪“椎成”作“锻成”。(後汉书韩棱传注)

应劭字仲远。汉官仪作仲瑗。(後汉书应劭传注)

(校勘记)

〔一〕“下号曰皇帝”五字乃涉御览卷七六引下条汉杂事之文而衍,故删。

〔二〕“第”原作“帝”,诸本後汉书光武帝纪注均作“第”,故改。

〔三〕初学记卷一〇引作“国人美其繁以为兴”。

〔四〕此出处当作广韵卷二下平声宵第四椒注。

〔五〕後汉书宦者传论注无此引,实出文选范蔚宗宦者传论注。

〔六〕续汉祭祀志补注诸本“千人”上均无“一”字,故删。

〔七〕类聚卷六“刻号”下有“石”字。

〔八〕诸本续汉祭祀志补注“尚”下均有“言”字,故据补。

〔九〕诸本续汉祭祀志补注均作“扶挟”,孙辑误作“扶掖”,据正。

〔一〇〕事类赋注卷二六有此引,并与御览果部引同。

〔一一〕续汉志补注诸本皆有“先”字,孙案非。

〔一二〕类聚卷一引无“有峰”二字。又事类赋注卷一引作“泰山东南名曰日观,鸡鸣时见日”。

〔一三〕文选频延年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诗注引“泰观者”作“言日观者”。又引书作“汉书仪”。

〔一四〕卢文弨续汉书志注补曰:“周观者,望见嵩山。齐西讹。”

〔一五〕初学记卷五、御览卷三九“如从”上均引有“仰视天门”四字。

〔一六〕“十五六围”原误作“五六十围”,据初学记卷五、御览卷三九引而改。

〔一七〕御览卷九五三、事类赋注卷二四“赖得”下均有“抱”字。

〔一八〕类聚卷八八引作“封为大夫松也”,御览卷九五三作“封其树为五大夫松”,事类赋注卷二四作“因封其树为五大夫”,均与孙辑异。

〔一九〕此引又见书钞卷九一,孙辑脱注。

〔二〇〕据书钞卷九一引补“天”字。

〔二一〕孔本书钞卷九一“燔燎”下有“烟”字。

〔二二〕孔本书钞九一“升车”两引俱作“升山”。

〔二三〕“辇者”二字乃刘昭之语,孙辑误引,故删。

〔二四〕书钞卷九一“大行礼毕”引在“退复位”之下。续汉志亦曰:“尚书令以五寸印封石检。事毕,皇帝再拜,群臣称万岁。”孙辑引有误。

〔二五〕“三引”当作“四引”。

〔二六〕孔本书钞卷九一作“南北二检”。

〔二七〕孔本书钞卷九一即作“东方、西方各三检”,孙辑所据本误。

〔二八〕孔本书钞卷九一“色”下引有“青”字。

〔二九〕书钞卷九一、又卷一五一、御览卷一五“属天”均引作“上与天属”。

〔三〇〕孔本书钞卷九一“人在”上无“山巅”二字,末句作“不知山下人之见也”。

〔三一〕影宋本御览卷一五天部“久”正作“夕”,孙辑脱注。

〔三二〕据御览卷八七二补“极望”二字。

〔三三〕“巅”原误作“此”,据御览卷八七二引改。

〔三四〕类聚汪绍楹校本无“下”字,又“阙”作“关”,甚是。

〔三五〕“见”殿本作“无”,点校本作“旡”,此从汲本。

〔三六〕点校本续汉志补注“行”上无“能”字,“卧”上有“正”字。

〔三七〕点校本续汉祭祀志补注“明日”下无“早”字,“迫前”下有“人”字。

〔三八〕据孔本书钞卷九一改“上”作“天”。

〔三九〕孔本书钞卷九一引有“日”字。

〔四〇〕孔本书钞九一此句引作“禅乎泰山,祭地於梁阴”。

〔四一〕汉书艺文志如淳注引作汉官。

〔四二〕“墓”原误作“其”,诸本後汉书明帝纪注均作“墓”,故据改。

〔四三〕书钞卷九一、类聚卷三九均作“驾苍马”。惟御览卷五三七引作“驾苍龙”。按张衡东京赋叙及藉田曰:“乘銮辂而驾苍龙。”则“青”当作“苍”为是。马而称其为龙,以其八尺以上神骏如龙也。

〔四四〕据类聚卷三九、文选藉田赋注引补“推”字。又此引略见於初学记卷一四,孙辑脱注。

〔四五〕辟雍诗乃班固所作,文选附其於东都赋之末。

〔四六〕後汉书何敞传注“腊赐”二字在“大将军”之上,“各三十万”作“各二十万”。

〔四七〕点校本续汉志补注作“各万五千”。

〔四八〕此句唯见续汉志补注,汲本作“二”,殿本、点校本作“三”。

〔四九〕类聚卷三九“单衣”上引有“皂”字。又“杂会”当作“亲会”。

〔五〇〕类聚卷三九“既定”下引有“上寿”二字。

〔五一〕类聚卷三九引作“天子为起,住入,太常住车曰:“皇帝为群公起。”天子坐,方前进”。

〔五二〕宋书礼志作“永平七年”。又後汉书明帝纪、皇后纪均作“(七年”。孙辑舍宋书而从通典,失考。)

〔五三〕宋书礼志“旗”上引有“龙”字。

〔五四〕宋书礼志引有“妻”字。

〔五五〕御览卷七七三有两引,皆无“说云”二字。又类聚卷七一引无“毛诗”以下十三字。

〔五六〕影宋本御览卷七七三“青龙居”作“青安车”。

〔五七〕汉书景帝纪载中元六年五月诏曰:“令长吏二千石车朱两轓,千石至六百石朱左轓。”疑御览“朱两”下脱“轓”字,“六百石朱”下脱“左”字。

〔五八〕唐类函“鸡翅”作“鸡翘”。续汉志亦曰:民或以为鸾旗为鸡翘。孙辑从陈本,非。

〔五九〕续汉志补注实引作汉官卤簿图。

〔六〇〕史记孝文本纪索隐引有“奉引”二字。

〔六一〕史记留侯世家索隐曰:“属车即副车,而奉车郎御而从後。”据此则奉车郎所御乃副车,与孙案异。又续汉志曰:“奉车都尉,掌御乘舆车。”或“都尉”下脱“御”字亦未可知。

〔六二〕诸本後汉书杨秉传注均有“罕”字,孙氏自误。

〔六三〕後汉书光武帝纪注“郎”作“为”,御览卷六八〇“旄头”上亦有“为”字。又御览卷六八〇引无“为前”二字,而後汉书光武帝纪注此二字引作“先”。疑此句当作“被发先驱”。

〔六四〕水经注引作汉官序。

〔六五〕初学记所引实本宋书乐志,“菰”原作“箛”,据以正。

〔六六〕职官分纪卷二〇引作“鸿胪主簿驾四马”。

〔六七〕後汉书法雄传注即作“千石”。

〔六八〕“张宗传注”系“法雄传注”之误。

〔六九〕初学记无服食部,有器物部,然无此引。又书钞卷一二七衣冠部有此引,孙辑脱注。

〔七〇〕类聚衣冠部、服饰部均无此引。

〔七一〕影宋本御览卷八九“乃使”引作“乃始”,是。

〔七二〕“使”原误作“从”,据御览卷六八二引改。又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文亦作“使”。

〔七三〕按除“赐王侯书”汉旧仪作“赐诸侯王书”外,余皆同。

〔七四〕汉旧仪“各从”作“各服”。

〔七五〕据文选册魏公九锡文注补“虎”字。

〔七六〕据文选目录补“公”字。

〔七七〕史记孝文本纪索隐引作汉旧仪,孙辑引误。

〔七八〕孔本书钞、俞本唐类函此引标目均作“虎纽”。

〔七九〕据书钞仪饰部、御览仪式部引补“者”字。

〔八〇〕续汉志补注引作汉官。

〔八一〕初学记卷二六引与此同,作汉旧仪。

〔八二〕诸本後汉书蔡邕传注“六百石”上均有“秩”字,故据补。

〔八三〕孔本书钞卷一三一引作“濶三尺”。

〔八四〕书钞卷一三一、初学记卷二六“绿”均引作“缘”。

〔八五〕孔本书钞卷一三一仍作“绦地”,不误。

〔八六〕孔本书钞卷一三一引无“赤圭”二字。初学记卷二六作“赤采”。

〔八七〕孔本书钞卷一三一“侯绶”下引有“三采”二字。初学记卷二六引有“三采”,但置“绀”字下。又书钞“二丈八尺”作“一丈八尺”。

〔八八〕孔本书钞卷一三一作“二采”,且上有“紫绶”二字,与续汉志同。

〔八九〕“公主、封君同”原误作“公主同封君”,据孔本书钞卷一三一、初学记卷二六引改。

〔九〇〕初学记卷二六引作“长丈八尺”。

〔九一〕初学记卷二六曰:四百丞尉、三百长相、二百、百石为黄绶。疑书钞有脱文。

〔九二〕据孔本书钞卷一三一补两个“一”字。续汉志亦作“五首成一文,文采纯为一圭”。

〔九三〕隋书礼仪志作汉官之文。

〔九四〕据续汉天文志补“二”字。

〔九五〕文选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注引有“比周者”三字。

〔九六〕文选东京赋注“为邻”下引“贪求之德”四字。

〔九七〕“若”原作“如”,文选东京赋注、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注均作“若”,故据改。

〔九八〕御览卷四九六引作“仕宦不止车生耳”,与孙辑迥异。不详孙氏所据为何本。

◎汉官仪佚文一卷

汉官仪佚文

汉应劭撰

清王仁俊辑

里谚曰:“仕宦不止车生耳。”(诗纪补)

(俊按:汉官仪有孙氏星衍辑本。杜氏古谣谚三十二录之,复据诗纪补采出此条,以补孙氏所未及。今祗据杜氏本录之,凡孙氏已采者不录。)“)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