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炭
国初供应柴炭、悉於沿江芦洲、并龙江瓦屑二场取用。及永乐间定都北京、则於白羊口、黄花镇、红螺山等处采办。宣德四年、始设易州山厂、专官管理。景泰间、移於平山。又移於满城。天顺初、仍移於易州。其派办运纳、各有定例
凡山厂职官。旧设督理侍郎一员督理。其领运柴炭、设官甚多。嘉靖五年革。存同知一员。通判四员。都事经历知事各一员。判官十员。县丞一员。主簿十一员
○八年、改设郎中一员管理。尽革同知等官
○四十四年、改主事管理
凡山厂岁办柴炭。天顺八年、坐派本厂四百三十余万斤
○成化元年、增至六百五十余万斤
○二年、又增至一千一百八十余万斤
○三年、又增至一千七百四十余万斤
○四年奏准、内府各衙门柴炭、减省支用。止照三年例采办
○弘治九年奏准、每年派去本厂数目、但有过一千五百万之外。工部照例另行斟酌、奏请定夺
○嘉靖二年奏准、上明并各宫合用柴炭、各二十万斤。照弘治间例、量派本厂、拨夫采运
各衙门年例柴炭
惜薪司每年供应各宫及内官内使人员
木柴二千四百五十六万二百九十四斤二两
本色柴一千八百一十二万斤“内杨木长柴五万斤。顺柴一千八百七万斤。召商办纳”
折色柴六百四十四万二百九十四斤二
两“正德十二年、加该司柴九百五万五千八百斤。十四年、又加二百一十万二千四百斤。十六年题准、二次新加柴、每一万斤。折银十七两。共该价银一万八千九百六十八两九钱四分。内官内使人等、每名每月该柴一百五十斤、折价银一钱五分。每年候司礼监查出实在的数、解送该司。其本折旧例、每名每年本色四个月。有闰五个月。折色八个月。嘉靖九年题准、折色六个月。定如今额。该银一万一千七百四十八两五钱。四十一年题准、如人数加多。於柴夫银内通融处给”
木炭、六百八万斤“以隆庆元年为额。近年增添之数不在内”
长奘炭五十五万斤“即红螺大炭。万历十三年、额外添十五万斤。候足用停止”
白炭五百四十三万斤“即黑炭。工部原额五百四十二万斤。外後府二百万斤。共七百四三十万斤。後改十万斤为坚实白炭。工部七万斤。後府三万斤。後又以坚实炭价重、准於黑炭内、工部减二万八千斤、後府减一万二千斤、共减四万斤。以补坚实炭价。万历十年、令工部额外加二百一十万斤。後府额外加九十万斤。共加三百万斤。召商办纳”
坚实白炭十万斤“工部七万斤。後府三万斤。召商办纳”
荆条二万斤“召商办纳”
惜薪司年例柴炭、皆军三民七。民柴、工部坐派山东山西二省、及顺天保定真定三府。军柴、後军都督府派所属各卫。正德五年奏准、後府招商上纳顺柴簰筏、验实免税。十二年、令本年加添该司木柴、与先年类办之数、一体徵收夫价、解易州山厂买运。十四年、令惜薪司收买木柴、每一百斤、明加耗十五斤。其收放大秤、听工部依式造完、较勘相同、送司用使。不许任意更变、及换大锤、遗害官民。如违、行缉事衙门访拏究问。嘉靖八年、令工部收掌後府供应惜薪司柴炭银两
光禄寺每年供应木柴一千二百八十五万三千斤“嘉靖十三年、加至一千三百九十万八十二斤。二十一年、又加六十七万七千四百斤。二十四年、又加三十万斤。隆庆元年照旧”
闰、加一百七万一千八百斤
木柴一百一十三万九千斤“嘉靖二十一年、加六十七万七千四百六十一斤八两。二十四年、又加三十万斤。隆庆元年照旧”
闰、加九万四千九百一十六斤
本寺供应木柴。嘉靖十三年议准、工部每年召商买办、赴台基厂委官处纳完。取实收到部、行节慎库领价。仍令该寺严束厨役人等、务要撙节、不许浪费。隆庆三年题准、台基厂供应光禄寺等衙门柴炭、每柴一万斤、原价一十六两、今定一十五两。炭一万斤、原价四十八两、今定四十五两。给商办纳。隆庆四年再减、每柴一万斤定价一十三两五钱。炭一万斤、定价四十四两。如遇腾贵、会估量增
礼仪房
木柴二百四十四万七千七百六十斤
木柴一十七万八千四百二十斤
银作局
木柴三十万斤“嘉靖二十四年、加一十五万斤。隆庆元年照旧”
御用监
木柴二十万斤‖木炭二十万斤
白炭一十万斤
御马监
木柴一百二十五万斤
织染局
木柴七十万斤“嘉靖二十一年、加十万斤。隆庆元年照旧”
木炭三万斤
翰林院
木炭一万斤“惜薪司送本色。如遇教习庶吉士、工部加办一万斤。折价银一百一两、送本院分给。其余中书等官、行台基厂解价。照该厂价银出给”
太常寺
乾顺木柴一十五万三千一百斤“嘉靖中、加七千斤。隆庆初照旧”
木柴六万五千九百斤“原额六万七百斤。今加”
燔柴二千五百斤
神乐观
木柴五十四万余斤“嘉靖中、加三十一万斤。隆庆初照旧。乐舞生每名、木柴一百六十斤。折银一钱七分四厘。每年增减不一。大约不过旧数”
中书舍人写诰敕木炭一千四百九十斤
兵部誊黄木炭三千斤
“以上二项、每年本衙门题□工部、劄付顺天府徵解。本部转送交收”
太医院
木柴二千四百斤
木炭六百斤“今柴炭俱停止”
会同馆
木炭四十万斤
本馆木炭、嘉靖十三年题准、召商买办。赴台基厂上纳。行令该馆、如遇夷人到日、即具花名手本、送赴工部委官处。每五日一次支给。令台基厂办送西舍饭店
木柴二十五万九千二百斤“旧额四十五万斤。嘉靖二十四年、加三十万斤。三十五年、又加十五万斤。四十二年议减、止给三十八万八千八百斤。隆庆二年、减定今数”
坝上大马房
木柴九万一千一百零二斤“旧额四千三百九十四斤。後加至七十五万斤。嘉靖间、减至二十二万斤。今行户部查实在马驼等数支给、每料一石、柴五十斤。闰月照加。大约每年多不过一十二万数”
凡山厂采办运纳。正统初、令各处纳到木柴、内有檀榆柘桑栗木、拣出。按月具数奏报。送兵仗局用
○天顺元年、令易州一带山场、系关隘人马经行去处、不许采取柴炭
○成化元年奏准、工部南廊正阳关台基各厂官攒照户部仓场例、经手柴炭务要支放尽绝。有余、仍交盘明白、方许给由
○弘治九年奏准、今後各处造作派办、务要照依原议、从实估计。不许多派。惟烧造琉璃、纯用木柴。黑窑砖瓦、用木柴三分、杂柴七分。其工程已完者、照例停免。不必再行追扰
○正德十年奏准、山厂采运柴炭官夫商人、经过紫荆关口蔚州灵丘广昌等处。守备等官即便放行。不许阻滞。派运柴炭、务查运官果有干办勤能。及经手钱粮不欠、行止无亏者、方许给价领运
○嘉靖五年奏准、易州山厂年例、额办柴炭等项价银、先期差官领运、解赴工部寄库。候召商买办、完日查给
○又奏准、山厂柴炭铺户出入紫荆关、收买大炭。不许夹带别项柴炭、并不明之人、出入禁关。亦不许樵采应禁山林。本厂将铺户姓名年貌籍贯、该买大炭数目、造册三本。一本送巡关御史。一本发把关官员盘诘。一本存留本厂备照。仍行都察院、转行巡关御史、查照施行。其各衙门年例供应柴炭、止许召商、於腹里地方买办。违者、巡关官盘诘拏问、柴炭入官
○三十一年题准、行该抚按巡关等官、会同易州厂郎中、亲诣山前山後山场、逐一踏勘。将应禁应采地方、议处明白。遵照采烧炭户、给票入山。於原议地方采纳。不许侵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