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三万石
扬州府三万七千石
凤阳府三万三百石
徐州一万八千石
镇江府一万二千石
淮安府六万九千石“以上旧运徐州广运仓”
山东二万六百石
河南五万石“以上旧运临清广积仓”
山东七万五千石
河南六万石“以上旧运德州德州仓”
支运米六十四万四千八十三石三斗
天津仓米六万石
蓟州仓本色米十万石。折色米一十四万石
密云镇米一十五万四千八百一十石八斗
昌平镇米一十八万九千二百七十二石五斗“以上即上兑运内数”
预备米一十九万四千四百石
临清广积仓。山东五万四百石。河南六万石。德州德州仓。山东六万石。河南一万石
“以上凡有灾伤府分停免。就於邻近府分照数辏补。候成熟徵还。如遇各府俱有灾伤。就将二仓贮备米内支运。务不失四百万石额数”
脚耗轻齎
国初民运、无脚耗等项。至宣德间、令民粮兑与军运。成化间、将徐、淮、临、德、四仓支运、亦改兑军。皆给路费。始各有耗米。兑运米、俱一平一尖收受、故有尖米。耗尖米、除随船给运外。余折银、谓之轻齎。备运军盘剥费用。改兑无尖米、以耗米二升折银、谓之折易轻齎。费不足、则於兑运轻齎内穵贴。後通惠河成、省脚价、始立减扣法。扣留者、以备修理通惠河闸。量减者、以宽民力
兑运加耗米、一百七十五万一千一百九十五石九升八合
两尖米、三十一万二千二百二十六石五斗三升
轻齎银、四十四万五千二百五十七两零
江西、湖广、浙江、每石加耗米六斗六升。又两尖米一斗。共七斗六升。内除四斗随船作耗。余米三斗六升、折银一钱八分。名三六轻齎。今於三斗六升内、减去二升。止徵三斗四升。改为三四轻齎。於内仍扣留银二分
应天、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太平、宁国、池州、庐州、安庆、每石加耗米五斗六升。又两尖米一斗。共六斗六升。内除四斗随船作耗。余米二斗六升、折银一钱三分。名二六轻齎。今减去二升。止徵二斗四升。改为二四轻齎。於内仍扣留银一分。凤阳、淮安、扬州、徐州、每石加耗米四斗六升。尖米一斗。共五斗六升。内除三斗随船作耗。余米二斗六升。折银一钱三分。名二六轻齎。後改为二四。与应天等府相同。山东、河南、每石加米三斗一升。尖米一斗。共四斗一升。内除二斗五升随船作耗。余米一斗六升、折银八分。名一六轻齎。内俱无减扣。河南、每石再加耗米三升。山东府属县、在小滩交兑者、亦再加耗米三升。俱折银一分五厘、给军以资盘费
过湖米。九江府每石徵米七升。饶州、广信、建昌、铅山、抚州、五所兑本省粮者、每石亦徵四升。折银一分二厘、给军作过湖脚耗、及什物等用
脚米。江北三总、并南京浙江下江等总、每石徵脚米六升。折银给运官、同有司为买办物料修船之费。镇江、庐州二卫、亦加脚米六升。其江宁、上元、江浦、六合、句容、五县脚米六升。将三升量给船户、三升给军盘剥修(舟念)改兑加耗米。二十万四千九百三十七石五斗。浙江、江西、每石俱加耗米四斗二升。应天、苏州、松江、镇江、广德、每石俱三斗二升。凤阳、淮安、扬州、每石俱二斗七升“以上各加耗内、各折米二升、易银一分。名折易轻齎。余俱本色”徐州、每石二斗二升。山东河南、每石一斗七升。俱本色、无折银“凡改兑、俱无尖米盘剥之费。折易轻齎如不敷。於本总属下、各卫所兑运轻齎银内、穵贴应用”永乐十三年、令儹运粮、每石俱两平斛收放。官军儹运、止一尖一平。定为例
○宣德六年、令兑运官军。量其远近、给与路费耗米
○八年题准、兑军脚耗。每石湖广八斗。江浙七斗。南直隶六斗。江北淮扬凤阳五斗。徐州四斗。北直隶河南山东三斗。若民自运至□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