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题准、京官告病三年限满、又称患病者、不拘在籍在途、行所在抚按官查勘、如有诈托、据实参处

○十一年题准、京官患病危笃不能久待者、掌印官勘实、即与代奏、不拘注门籍三月

○十三年题准、京官再奏养病者、准与题覆。再告违限者、虽起文在三年之内、亦不准理、径行参究。若请告至三、止许告休、不许转假。如有材难终弃者、致仕之後、听抚按科道、从公荐举起用

○凡各边督抚兵备等官患病。隆庆三年奏准、不许自奏、听巡按御史勘明转奏。如有托疾避难者、该科及巡按御史、参奏处治

凡出差御史患病。天顺二年、令御史不许养病省亲

○成化二年、令御史久病勘实、许还籍调理

○嘉靖七年、令各处御史有告病者、该部查勘是实、方准放回。若系推避、就令致仕

○八年、令御史养病三年以上者、革职冠带闲住

○二十一年题准、巡按并别差御史、如果患病不支、许地方官具实奏闻、不许径自具奏

○二十七年、令巡按御史告病、巡抚官代奏者不准。着回道自行具奏听勘

○三十三年题准、御史在差患病、有抚按官代奏者、仍准回籍调理

○万历六年、令巡按御史养病、巡抚官代题者、行都察院勘实咨部、方准题覆

凡五城兵马患病。旧例致仕。隆庆五年奏准、照序班例、不分正副指挥、俱准养病、痊日起文赴部

凡进士患病。弘治十五年奏准、令在京调理两月未痊、行太医院诊视是实、各取具办事衙门官员、同办事进士、及医士保结、方许放回调理

○万历二年题准、今後进士有疾、在京调理三月之後、如果真病、令各该办事衙门掌印官、亲自验实、方与具题

凡京官陞外告病。隆庆二年议准、患病在先、推陞在後。比外官已到任者不同、准令回籍养病、痊日给文赴部

○五年题准、今後京官陞外告病乞休者、俱令致仕。不许病痊起用

凡京官进士养病违限。旧例延至三年之外、起送赴部者、革职。若到部虽在三年之外、起文尚在三年之内、具奏定夺

○嘉靖八年议准、各官养病限内丁忧、及起文在三年之内者、与违限情似不同。进士未经受职、亦难与各官概论、许吏部催取听选

○十二年、令以後进士养病、但违限三年以上者、一体查革

○隆庆四年题准、但到部在三年之外者、不论起文日期、俱照违限革职。其三年赴部、而又称中途患病者、照有疾例致仕

○六年题准、养病官员、起文在三年之内、到部在三年之外者。该司查验、果有本处官司印信保结、照例收选

凡外官患病。洪武间令、在外大小官员、不许养病

○成化六年奏准、各处抚按官、遇有司府州县官告称老疾者、依例放回原籍、俱类奏作缺

○嘉靖四年、令有假托养病致仕者、不准。方面年六十以上、方准致仕。外官有不奏弃官、及奏不候

命而去者、该部科道及抚按官纠举

○二十二年奏准、外官在任患病、务由抚按官题允查明、方许回籍。如不候擅回者、革职为民。同僚官一并治罪

○万历三年、令外官有疾照例致仕。不许抚按官更为议调、以启规避

○九年题准、仓官巡检考满、及在籍服阕、呈告起送者。抚按官查已老疾不堪、即令致仕

凡外官陞京职未任患病。隆庆五年议准、行彼处抚按勘实、放回调理“以上老疾”

凡内外官员过名。洪武九年、令诸司正佐首领杂职官、犯公私罪。应笞者赎。应徒流杖者、纪录。每岁一考、岁终。布政司、呈中书省。监察御史、按察司、呈御史台。俱送吏部纪录

○二十六年定、在京在外、见任官员、但系兵刑等部、都察院等衙门、因事提问、问过应有的决纪录、公私过名、开咨吏部、於纪录文册内明白附写、候九年通考、以凭黜陟。其有司官员、三年考满、给由到部、供报任内公私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