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官修的记载典章制度的史书。又名《明会典》。始纂於弘治十年三月﹐经正德时参校後刊行。共一百八十卷。嘉靖时经两次增补﹐万历时又加修订﹐撰成重修本二百二十八卷。洪武二十六年﹐明太祖朱元璋仿《唐六典》敕修《诸司职掌》。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和通政使司﹑都察院﹑大理寺和五军都督府十门﹐共十卷﹐记载了明王朝开国到洪武二十六年前所创建与设置的各种主要官职制度。孝宗嗣位後﹐因洪武後累朝典制散见叠出﹐未及汇编﹐不足以供臣民遵循﹐遂於弘治十年三月﹐敕命大学士徐溥﹑刘健等纂修﹐赐书名为《大明会典》﹐十五年修成﹐但未刊行。正德四年武宗命大学士李东阳对《大明会典》重加参校﹐六年﹐由司礼监刻印颁行。有明刻本传世﹐一般称《正德会典》。纂修《大明会典》时﹐定有凡例二十四条﹐该书以《诸司职掌》为本﹐参考《皇明祖训》﹑《大诰》﹑《大明令》﹑《大明集礼》﹑《洪武礼制》﹑《礼仪定式》﹑《稽古定制》﹑《教民榜文》﹑《军法定律》﹑《宪纲》﹑《大明律》﹑《孝慈录》等十二种颁降的官书﹐并附以历年有关的事例﹐以本朝官职为纲﹐使官领其事﹐事归於职﹐将六部中的吏﹑礼﹑兵﹑工四部各有司例者﹐均以司分。其余户﹑刑两部所属诸司﹐则分省而治﹐如江苏﹑浙江等布政司等。与《诸司职掌》不同处是增添“宗人府”一门﹐列为首卷。其後第二至一百六十三卷皆记六部掌故﹐第一百六十四至一百七十八卷为诸文职官﹐最後两卷为诸武职官﹐仅录职务及沿革。万历四年六月﹐明神宗朱翊钧敕命张居正为总裁﹐定纂修凡例十五条﹐校订弘治﹑嘉靖旧本﹐补辑嘉靖二十八年以後的六部现行事例﹐分类编纂﹐改编年为从事分类﹐从类分年。书成於万历十三年。十五年二月﹐大学士申时行奏进﹐由内府刊行。全书共二百二十八卷﹐合凡例目录共二百四十卷。通称《万历重修会典》。其卷一至卷二百二十六记文职衙门﹐卷二百二十七和二百二十八记武职衙门。文职先後为宗人府﹑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都察院﹑通政使司﹑大理寺﹑太常寺﹑詹事府﹑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国子监﹑翰林院﹑尚宝司﹑钦天监﹑太医院﹑上林苑监﹑僧录司﹑道录司﹔武职则为五军都督府与锦衣卫等二十二卫。南京存留诸司附於北京诸司之後。该书辑录明代的法令和章程﹐对研究明代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机构与职掌﹑官吏的任免﹑文书制度﹑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行政管理和监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土地制度﹑赋税﹑户役﹑财政等经济政策﹐以及天文﹑历法﹑习俗﹑文教等﹐提供了比较集中的材料﹐是研究明代典章制度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