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宣观亲仁坊。本是睿宗藩国地。开元初。置昭成肃明皇后庙。号仪坤。后昭成迁入太庙。开元四年九月八日敕。肃明皇后前于仪坤庙安置。二十一年五月六日。肃明皇后祔入太庙。遂为道士观。宝历元年五月。以咸宣公主入道。与太真观换名焉。

太真观道德坊。本隋秦王浩宅。

都元观道德坊。本隋秦王浩宅。天后朝置永昌县。神龙元年。县废。遂为长宁公主宅。景云元年。置道士观。开元五年。金仙公主居之。改为女冠观。十年七月。改为都元观。

安国观正平坊。本太平公主宅。长安元年。睿宗在藩国。公主奉焉。至景云元年。置道士观。仍以本衔为名。十年玉真公主居之。改为女冠观。

元都观本名通达观。周大象三年。于故城中置。隋开皇二年。移至安善坊。元都观有道士尹崇。通三教。积儒书万卷。开元年卒。天宝中。道士荆朏。亦出道学。为时所尚。太尉房管每执师资之礼。当代知名之士。无不游荆公之门。初。宇文恺置都。以朱雀门街南北尽郭。有六条高坡。象干卦。故于九二置宫阙。以当帝之居。九三立百司。以应君子之数。九五贵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元都观兴善寺以镇之。

三洞观醴泉坊。本灵应道士观。开皇七年立。贞观二十三年。朱崇坊移换于此。

清虚观丰邑坊。隋开皇七年。文帝为道士吕师辟谷炼气。故以清虚为之名。

天长观侍贤坊。本名会圣观。隋开皇七年。文帝为秦孝王俊所立。开元二十八年。改千秋观。天宝七载。改名天长观。

五通观安定坊。隋开皇八年。为道士焦子顺能役鬼神。告隋文受命之符。及立。隋授子顺开府柱国。辞不受。常咨谋军国。帝恐其往来疲困。每遣近宫置观。以五通为名。旌其神异也。号焦天师。

崇真观新昌坊。本李齐古宅。开元初置立。

兴唐观长乐坊。本司农园地。开元十八年造观。其时有敕。令速成之。遂拆兴庆宫通干殿。造天尊殿。取大明宫乘云合造门屋楼。白莲花殿造精思堂屋。拆甘泉殿造老君殿。

昭成观颁政坊。本杨士建宅。咸亨元年九月二十三日。皇后为母度太平公主为女冠。因置观。初名太清观。寻移于大业坊。垂拱二年。遂改为魏国观。载初元年。改为崇福观。开元二十七年。为昭成皇后追福。改为昭成观。

九华观通义坊。开元二十八年。蔡国公主舍宅置。其地本左光禄大夫李安远宅。开元初。为左羽林大将军李思顺宅。

玉芝观延福坊。本越王贞宅。为新都公主宅。公主舍宅为新都寺。废为郯王府。天宝二年立。名为玉芝观。

新昌观崇业坊。天宝六载。新昌公主因驸马萧衡亡。奏请度为女冠。遂立此观。

华封观平康坊。天宝七载。永穆公主出家。舍宅置观。其地西北隅。本梁公姚元崇宅。以东即太平公主宅。其后敕赐安西都护郭虔曜。今悉并为观。号华封。

元真观崇仁坊。东半以左。仆射高士廉宅。西北隅。左金吾卫。神龙中。为长宁公主宅。又吞人数十屋。主既承恩。盛加雕饰。朱楼绮阁。惊绝一时。韦氏败后。公主随夫外住。遂奏为景龙观。初欲出卖。官估木二十万。山池仍不为数。天宝十三载。改为元真观。

福祥观布政坊。本开府窦瑊宅。天宝十三载置。

宗道观永崇坊。本兴信公主宅。卖与剑南节度使郭英乂。其后入官。大历十二年。为华阳公主追福。立为观。元和八年七月。命中尉彭忠献帅徒三百人。修兴唐观。赐钱十万。使壮其旧制。其观北拒禁城。因是开复道为行幸之所。是日。又命以内库绢千匹。茶千斤。为兴唐观复道夫役之赐。又以庄宅钱五十万。杂谷千石。充修斋醮之费。

杂记

永徽四年四月敕。道士女冠僧尼等。不得为人疗疾。及卜相。

文明元年二月十一日。金阙亭置一女冠观。并度内人。奉天宫置一道士观。芳桂万全等各为僧寺。各以旧宫为名。

其年九月。册元元皇帝妻为先天太后。尊像于老君庙所。

先天二年五月十四日。敕王公以下。不得辄奏请将庄宅置寺观。

开元九年十二月。天台山道士司马承员上言。今五岳神祠。山林之神。非正真之神也。五岳皆有洞府。有上清真人降任其职。山川风雨。阴阳气序。是所理焉。冠冕章服。佐从神仙。皆有名数。请别立斋祠之所。上奇其说。因敕五岳。各置真君祠一所。

二十二年十月十三日诏。道家三元。诚有科戒。朕尝精意久矣。而物未蒙福。今月十五日。是下元斋日。禁都城内屠宰。自今已后。及天下诸州。每年正月七月十月三元日。十三日至十五日。并官禁断屠宰。

二十四年五月十三日敕。每年春季。镇金龙王殿功德事毕。合献投山水龙璧。出日。宜差散官给驿送。合投州县。便取当处送出。准式投告。

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七日。敕诸州元元皇帝庙。自今已后。每年二月降生日。宜准西都福唐观。一例设斋。

二十六年六月一日。敕每州各以郭下定形胜观寺。改以开元为额。至天宝元年四月八日。开元观主李昭宗奏。本观先是清都观。敕改为开元观。属元元降符。陛下加号。往年改额。题开元文字。今日崇号。合兼天宝之名。其额望请改为大唐开元天宝之观。敕依。其天下诸州开元观。并加天宝字。

二十七年五月二十八日敕。祠部奏。诸州县行道散斋观寺。准式。以同华等八十一州郭下僧尼道士女冠等。国忌日各就龙兴寺观行道散斋。复请改就开元观寺。敕旨。京兆河南府。宜依旧观寺为定。唯千秋节及三元行道设斋。宜就开元观寺。余依。至贞元五年八月十三日。处州刺史齐黄奏。当州不在行香之数。乞伏同衢婺等州行香。敕旨。依。其天下诸上州。未有行香处。并宜准此。仍为恒式。

二十九年九月七日敕。诸道真容。近令每州于开元观安置。其当州及京兆河南太原等诸府有观处。亦各令本州府写貌。分送安置。天宝三载三月。两京及天下诸郡。于开元观开元寺。以金铜铸元宗等身。天尊及佛各一躯。

天宝元年二月二十二日敕文。追赠庄子南华真人。所着书为南华真经。文子。列子。庚桑子。宜令中书门下更讨论奏闻。至其年三月十九日。宰臣李林甫等奏曰。庄子既号南华真人。文子请号通元真人。列子号冲虚真人。庚桑子号洞灵真人。其庄子。文子。列子。庚桑子。并望随号称。从之。

二年三月二十八日。上亲祠元元皇帝庙。追尊元元皇帝父周上御史大夫。复追尊为先天太上皇。母益寿氏号先天太后。

其年十二月二十日。太子宾客贺知章。请为道士。还乡。舍会稽宅为千秋观。至七年八月十五日。敕两京及诸郡所有千秋观寺。宜改天长名。

四载十月二十三日诏。其坟籍中有载元元皇帝及南华真人旧号者。并宜改正。其余编录经义等书。宜以道德经在诸经之首。南华等经。不宜编列子书。

五载二月十三日。太清宫使门下侍郎陈希烈奏。大圣大祖元元皇帝以二月十五日降生。既是吉辰。请四月八日佛生日。准令休假一日。从之。

六载五月十三日。后汉张天师。册赠太师。梁贞白先生陶宏景册赠太保。

八载闰五月五日制。文宣王与圣祖同时。俱为教首。虽考言比德。理在难明。而问礼序经。迹亲授受。思广在三之义。用崇德一之尊。宜于太清太微宫圣祖前。更立文宣王道像。与四真列侍左右。

其年八月二十日。司封奏。道士籍每一载一度。永为恒式。

至德二载十一月二十七日敕。道士女冠。宜依前属司封。

贞元七年四月。吉州刺史阎采上言。请为道士。从之。赐名遗荣。

元和二年二月诏。僧尼道士。同隶左右街功德使。自是祠部司封。不复关奏。

其年三月诏。男丁女工。耕织之本。雕墙峻宇。耗蠹之源。天下百姓。或冒为僧道士。苟避徭役。有司宜备为科制。修例闻奏。

大中五年五月。河中节度使郑先奏。永乐县道士侯道华上升。诏改所居道净院为升仙院。仍赐帛五百匹。以饰廊房。

八年八月。敕改望仙台为文思院。始会昌中。武宗好神仙之事。于大明宫筑台。号曰望仙。及上即位。杀赵归真以惩其弊。是年。复命葺之。右补阙陈嘏抗论。立罢修营。遂改为文思院。

十一年九月。上命中使赍诏。就罗浮山迎道士轩辕集。左拾遗王谱。右拾遗薛廷杰。上疏极谏。上谓宰相崔慎由曰。为朕言于谏臣。虽少翁栾大复生。不能相惑。但闻轩辕生高士。欲与之一言尔。至十二年正月。至京师。上召入禁中。谓曰。长生可致乎。对曰。彻声色。去滋味。哀乐如一。德施周给。自然与天地合德。何必别求长生耶。上深嘉美之。

唐会要“)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