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礼篇目

武德初。朝廷草创。未遑制作。郊祀享宴。悉用隋代旧制。至贞观初。诏中书令房元龄。秘书监魏征。礼官学士。备考旧礼。着吉礼六十一篇。宾礼四篇。军礼二十篇。嘉礼四十二篇。凶礼六篇。国恤礼五篇。总一百三十八篇。分为一百卷。初。元龄与礼官建议。以为月令蜡法。唯祭天宗。谓日月已下。近代蜡。五天帝。五人帝。五地只。皆非古典。今并除之。神州者。国之所托。余八州则义不相及。近代通祭九州。今唯祭皇地只及神州。以正祀典。又皇太子入学。及太常行山陵。天子大射合朔。陈五兵于太社。农隙讲武。纳皇后行六礼。四孟月读时令。天子上陵朝庙。养老于辟雍之礼。皆周隋所阙。凡增二十九条。余并依古礼。七年正月二十四日。献之。诏行用焉。

苏氏曰。五礼等威。三代沿革。盖上圣有作。情必备于吉凶。后世遵行。事岂变于文质。源清则流永。根正则苗长。我唐始基。刊定礼乐。去亡隋之繁杂。备前古之雅正。作万代法。成四海仪。光阐皇猷。永固帝业。而修礼官不达睿旨。坐守拘忌。近移凶礼。置于末篇。斯为妄矣。房梁公魏郑公。庶务自殷。一心有限。虽统其事。无暇参详。为礼官所误。不然者。白圭无斯玷矣。暨乎永徽之初。再修典礼。遂删去国恤礼。以为预凶事。非臣子之所宜言。此又乖也。且礼有天子即位。为椑。岁一漆而藏焉。汉则三分租赋。而一奉陵寝。周汉之制。岂谬误耶。是正礼也。且东园秘器。曾不废于有司。国恤礼文。便谓预于凶事。何贵耳而贱目。背实而向声。有以见敬宗义府之大妄也。

永徽二年。议者以贞观礼未备。又诏太尉长孙无忌。中书令杜正伦。中书侍郎李义府。中书侍郎李友益。黄门侍郎刘祥道。许圉师。太子宾客许敬宗。太常少卿韦琨。太学博士史道元。符玺郎孔志约。太常博士萧楚材。孙自觉。贺纪等。重加缉定。勒成一百三十卷。二百二十九篇。至显庆三年正月五日。奏上之。高宗自为之序。诏中外颁行焉。(初。五礼仪注。自前代相沿。吉凶备举。萧楚材孔志约。以国恤礼为预凶事。非臣子之宜言。敬宗义府深然之。于是删而定之。其时以许敬宗李义府用事。其所损益。多涉希旨。学者纷议。以为不及贞观礼。)至上元三年二月。敕五礼行用已久。并依贞观年礼为定。至仪凤二年八月。又诏。显庆已来新修礼。多不师古。其五礼并宜依周礼行事。(自是。礼司益无凭。每有大事。皆参会古今礼文。临时撰定。)

开元十年。诏国子司业韦绦。为礼仪使。专掌五礼。十四年。通事舍人王岩。疏请撰礼记。削去旧文。而以今事编之。诏付集贤院学士详议。右丞相张说奏曰。礼记。汉朝所编。遂为历代不刊之典。今去圣久远。恐难改易。今之五礼仪注。贞观显庆。两度所修。前后颇有不同。其中或未折衷。望与学士等更讨论古今。删改行用。制从之。初令学士右散骑常侍徐坚。左拾遗李锐。太常博士施敬本等检撰。历年不就。说卒后。萧嵩代为集贤学士。始奏起居舍人王邱。撰成一百五十卷。名曰大唐开元礼。二十九年九月。颁所司行用焉。

元和十三年八月。礼官王彦威。集开元二十一年已后。至元和十三年。五礼裁制敕格。为曲台新礼。上疏曰。臣闻礼之所始。及损益之文。布于前书。不敢悉数。开元中。命礼官大臣。改撰新礼。五礼之仪始备。又按自开元二十一年已后。迄于圣朝。垂九十余年矣。法通沿革。礼有废兴。或后敕已更裁成。或当寺别禀诏命。贵从权变。以就便宜。又国家每有礼仪大事。则命礼官博士。约旧为之损益。修撰仪注。以合时变。然后宣行。即臣今所集开元以后。至元和十三年。奏定仪制。不惟与古礼有异。与开元仪礼已自不同矣。又检修礼官故事。每详定仪制讫。则约文为之礼科。以移责于百司。又约之以供备。然后礼事毕举。礼科者。名数之总。与仪注相扶而行者也。阙一不可。臣今所集。备礼科之单复。具供给之司存。欲使谒者赞引之徒。官长辟除之吏。开卷尽在。按文易征。其它五礼之仪式。或旧仪所不载。而与新创不同者。莫不次第编录。窃以圣朝典礼。于元和中集录。又曲台者。实礼之义疏。故名曰元和曲台新礼。并目录勒成三十卷。谨诣光顺门奉表以闻。伏乞裁下。从之。

礼仪使

高祖禅代之际。温大雅与窦威陈叔达。参定礼仪。自后至开元初。参定礼仪者。并不入衔。无由检叙。

开元九年正月。韦绦除国子司业。仍知太常礼仪事。至二十三年二月。凡四改官。至太常卿并带礼仪事。

又至天宝九载正月。除太子少师。方罢礼仪事。

天宝九载正月。置礼仪使。以太子左庶子韦述为之。至十五载六月。更不改易。

至德二载闰八月二十九日。御史中丞崔器。除兼户部侍郎。知礼仪事。至干元元年四月。太常少卿王玙。兼知礼仪事。其月十八日。除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礼仪祠祭等使。二年九月七日。太常少卿于休烈。除工部侍郎。充礼仪使。

广德元年。太常卿杜鸿渐。充礼仪使。

永泰二年八月十三日。礼部尚书裴士淹。除礼仪使。

大历五年三月二十六日。敕停礼仪使事。归太常。至七年正月十九日。复置使。以太常卿杨绾为之。

十四年五月十二日。吏部尚书颜真卿。除礼仪使。建中元年停。自后不置。每有南郊大礼。权置使。毕日停。

服纪上

贞观十四年。太宗尝从容谓礼官曰。同爨尚有缌麻之恩。而嫂叔无服。又舅之与姨。亲疏相似。而服纪有殊。理未为得。宜集学者详议。余有亲重而服轻者。亦附奏闻。秘书监颜师古议曰。窃以旧馆脱骖。尚云出涕。邻里有殡。且辍巷歌。况乎昆季之亲。严亲是奉。夫之昆季。资业本同。遂乃均诸百姓。绝于五服。当其丧没。阖门缟素。己独晏然。元黄不改。静言至理。殊匪宏通。无益防闲。实开偷薄。相为制服。孰谓非宜。又外氏之亲。俱缘于母。姨舅一例。等属齐尊。姨既小功。舅乃缌麻。曲生异义。兹亦未安。愚谓昆季之妻。服当五月。夫之昆弟。咸亦如之。为舅小功。同于姨服。则亲疏中节。名数有伦。至如舅姑为妇。其服太轻。冢妇止于大功。众妇小功而已。但着代之重。名义特崇。馈奠之勤。诚爱兼极。略其恩礼。有亏慈惠。犹子之妇。普服大功。己子之妻。翻成减降。今谓冢妇周服。众妇大功。既表授室之亲。又答执笄之养。叔仲之后。诸妇齐同。则周给齐平。更无窒碍矣。侍中魏征。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与礼官定议曰。夫亲族有九。服纪有六。随恩以厚薄。称情以立文。原夫舅之与姨。虽为同气。权之于母。轻重相悬。何则。舅为父之本宗。姨乃外戚他族。考之经典。舅诚为重。故周王念齐。每称舅甥之国。秦伯怀晋。实切渭阳之诗。今在舅服止一时。为姨居丧五月。循名责实。逐末弃本。盖古人之情。有所未达。今之损益。实在兹乎。礼记曰。兄弟之子。犹子也。盖引而进之也。嫂叔之无服。盖推而远之也。礼继父同居。则为之期。未尝同居。则不为服。从母之夫。舅之妻。二夫人相为服。或曰。同爨缌麻。然则继父之徒。并非骨肉之亲。服重由乎同爨。恩轻在乎异居。故知制服虽系于名。盖亦缘恩之厚薄者也。或有长年之嫂。遇孩童之叔。劬劳鞠养。情若所生。分饥共寒。契阔偕老。譬同居之继父。方他人之同爨。情义之深浅。宁可同日而言哉。在其生也。爱之同于骨肉。及其死也。则曰推而远之。求之本源。深所未喻。推而远之为是。则不可生而共居。生而共居为是。则不可死而同行路。重其生而轻其死。厚其始而薄其终。称情立文。其义安在。今谨按曾祖父母。旧服齐衰三月。请加为齐衰五月。嫡子妇旧服大功请加为期。众子妇旧服小功。今请与兄弟子妇同为大功九月。嫂叔旧无服。今请服小功五月。其弟妻及夫兄。亦小功五月。舅旧服缌麻。请与从母同服小功。制曰。可。

二十三年五月。礼部尚书许敬宗奏言。伏奉遗诏。臣下丧服。以日易月。皆从三十六日之限。但大行在殡。皇帝主丧。山陵事毕。方释衰绖。依礼。近臣君服斯服。敢缘斯义。请延至□毕后除。从之。“)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