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八年七月。将作监元亘。当摄太尉荐祭享昭德皇后庙。以其私忌日。不受誓戒。为御史劾奏。令尚书省与礼官法官集议。于是尚书左丞相卢迈等奏曰。谨按礼记云。大夫士将奉祭于公。既视濯而父母死。犹是奉祭也。又按唐礼。散斋有大功丧。致斋有周亲丧。斋中疾病则还家。不奉祭祀。皆无忌日不受誓戒之文。虽假宁令。忌日有给假一日。春秋之义。不以家事辞王事。今亘以假宁例程。而废摄祭新命。酌其轻重。誓戒则祀之义。校其礼式。忌日乃循常之制。详求典据。事缘荐献。不宜以忌日为辞。由是亘坐罚。

元和三年四月。太常礼院上言。太庙时享。及告庙朔望荐食同日。谨按礼经。祭不欲数。伏以太庙禘祫祭。礼重于时享。准礼。时享与禘祫同日。即其月但行禘祫。不行时享。盖不欲烦。是礼先重者。今时享重于朔望荐食。详求礼情。参酌轻重。于时享之月。其朔望荐食。亦合便停。若两礼兼行。即祭恐烦黩。伏请每至时享及腊享。但行享礼。其月朔望荐食请停。余月一准旧制。如告庙日与朔望荐食日同。伏请先行告庙礼。然后荐食。所冀疏数有节。合于礼中。从之。

长庆二年十一月。监祭使监察御史苏景胤奏。祠祭称定出斋宫等旧例。准庙参不到。四品以上罚二千文。五品以上罚一千文。伏缘所罚稍轻。更请加罚。诏曰。郊庙之仪。本于恭恪。罚轻生慢。须议稍加。自今以后。有临祭出斋者。宜罚一月俸。仍委监祭使每具所罚官名衔闻奏。

太和九年十一月。兵部尚书判太常卿充礼仪详定使王起。请创造礼神九宝玉奏议曰。邦国之礼。祀为大事。拜璧之仪。经有前规。谨案周礼。祀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黄琮礼地。青珪礼东方。赤璋礼南方。白琥礼西方。元璜礼北方。又曰。四珪有邸以祀天。两珪有邸以祀地。圭璧以祀日月星辰。凡此九品器。皆礼神之玉也。又云。以禋祀祀昊天上帝。郑玄云。禋。烟也。为玉币祭讫燔之。而升烟以报阳也。今与开元礼仪同。此则焚玉之验也。又周礼。掌国之玉镇大宝器。若大祭。既事而藏之。此则收玉之证也。梁代崔灵恩撰三礼义宗云。凡祭天神。各有二玉。一以礼神。一则燔之。礼神者。讫事却收。祀神者。与牲俱燎。则灵恩之义。合于礼经。今国家郊天报地。祀神之玉常用。守经据古。礼神之玉则无。臣等请下有司。精求良玉。创造苍璧黄琮等九器。祭讫则藏之。其余燎玉。则依例程。从之。

牲牢

武德元年十一月九日诏。祭祀之本。皆以为民。穷民事神。有乖正直。杀牛不如禴祭。明德即是馨香。望古推今。民神一揆。其祭圜丘方泽宗庙以外。并可止用少牢。旧用者宜用特牲。待时和年丰。然后克修常礼。

开元二十二年正月一日敕。自古圣帝明王。岳渎海镇。祭用牲牢。余并以酒脯充奠。

天宝三载闰二月敕。祭必奉牲。礼有归胙。将兴施惠之教。以广神明之福。比来胙肉。所进颇多。自兹以后。即宜少进。仍分赐祭官。及应入衙常参官厨共食。

六载正月敕文。祭祀之典。牺牲所备。将有达于虔诚。盖不资于广杀。自今以后。每大祭祀应用骍犊。宜令所司量减其数。仍永为例程。其年起。请天地合祭。四时各用二犊。五帝迎气各用一犊。冬至圜丘用一犊。夏至方泽用一犊。九宫贵神四时祭。每祭各用一犊。神州用一犊。太庙五享。每用一犊。东京准上。文宣王三祭。每祭各用一犊。东京三祭。五岳每载一祭。各用一犊。右据旧料。每载用犊五百一十四头。今请减一百六十五头。既用三十九头。余祠享并请停用犊。至上元二年九月二十二日敕文。国之大事。郊祀为先。贵其至诚。不美多品。黍稷虽设。犹或非馨。牲牢空多。未为能享。圜丘方泽。任依例程。宗庙诸祠。但临时献熟。用怀明德之馨。庶合西邻之祭。其年起。请昊天上帝太庙各太牢一。羊豕各三。余祭随事而供。(太庙羊豕。旧各九头。)

大历六年十二月三日敕。五方上帝九宫。并大祠。朝日夕月。百神大社。先农释奠。并中祠。自今以后。太社用犊。中祠用猪羊各一。委所司支给。送太常入涤其副。准前。

贞元十八年五月太仆奏。每年四季。送太常入涤羊犊。送后或称暴死。准式埋讫。真伪难明。伏以毛色羊犊。甚难择采。如有病死者。望还太仆卿。准数送替。庶易辩明。永为例程。制曰。可。

忌日

贞观十九年。太宗亲征高丽。以五月五日行。既至辽阳。属高祖忌日。八座奏言。臣等谨按礼云。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乐。此所谓星回岁改。亲没同辰。思其居处。不为乐事。今陛下亲御六军。己登寇境。庶务繁拥。伏待剖决。可以尊先圣之常经。略近代之公议。望请所有军机要切。百司依式闻奏。手诏答曰。今既戎旅大事。不可失在机速。所以仰顺古风。俯从今请。

神功元年七月。清边道大总管建安王攸宜。破契丹凯还。欲以是日诣阙献俘。内史王及善以为军将入城。例有军乐。今既国家忌月。请备而不奏。凤阁侍郎王方庆奏曰。臣按礼经。但有忌日而无忌月。晋穆帝纳后用九月。其月是康帝忌月。于时疑不定。下太常。礼官荀讷议称。礼只有忌日无忌月。若有忌月。即有忌时忌岁。益无礼据。当时从讷所议。军乐是军容。与常乐不等。臣谓振作于事无嫌。

贞元五年八月敕。天下诸上州。并宜国忌日准式行香。十二年五月诏。先圣忌辰。才经叙慰。戚里之内。固在肃恭。而乃遽从燕游。饮酒作乐。既乖礼法。须有所惩。前邠州长史郭煦。宜于袁州安置。前南郭县尉郭晅。于柳州安置。曹自庆配流冰州。其驸马郭暧王仕平。仍令勒归私第。先是。初经代宗忌辰。驸马诸亲。悉诣银台奉慰。及回。王仕平遂邀驸马郭暧。张昭贤。张怙。及暧女婿嗣许王昭。暧堂弟煦。晅。用教坊音声人曹自庆。并于宅中欢乐。上怒之。故有此诏。寻亦许暧及仕平出入。

永贞元年十二月。中书门下奏。昭成皇后窦氏。按国史长寿二年正月二日崩。其时缘则天临御。用十一月建子为岁首。至中宗复旧用夏正。即正月行香废务日。须改正。以十一月二日为忌。

元和九年正月。修撰官太学博士韦公肃上疏曰。准礼。无忌月禁乐。今太常及教坊。以正月是国家忌月。停习郊庙享宴之音。中外士庶。咸罢庆乐。伏寻经典。切恐乖宜。臣谨按礼记。有忌日不乐。无忌月之文。汉魏以降。世袭斯旨。惟晋穆帝将纳后。以康帝忌月。下议。礼官荀讷。王洽。曹耽。王彪之。并当时知礼者。皆称礼有忌日无忌月。若有忌月。即有忌时忌岁。益无礼据。时从其议。伏以仍前所禁。皆在二十五月之中。今既世远。礼须改革。臣又闻统人立法。必守先王之常经。企及俯就。不违圣哲之明训。下尽群言。上留元鉴。不以私怀。而逾于礼节。又记曰。禫月从乐。明王制礼。渐去其情。不应以追远而立礼反重也。今太常停习郊庙之乐。是反重而慢神。有司禁中外之音。是无故而去乐。详其前典。情礼不伦。考其沿袭。又无所据。倘陛下正因循之越度。法经典之明文。约礼之仪。传于史册。天下幸甚。诏付中书门下。令召太常卿与礼官学官等详议可否。中书门下奏曰。忌日。太常寺及教坊。悉停阅习。中外士庶。亦皆禁断。准礼文及历代典故。并无忌月禁乐。请依常教习者。敕旨宜依。其士庶之家。亦宜准此。

太和七年三月敕。准令。国忌日惟禁饮酒举乐。至于科罚人。吏部无明文。但缘其日。不合厘务。官曹即不得决断刑狱。大小笞责。在礼律固无所妨。起今后。纵有此类。台府更不要举奏。(均王传王堪男损。国忌日于私第决责从人。为御史台所奏。遂下此敕。)十五年五月。太常礼院奏。睿宗神主祧迁。其六月二十日忌。并昭成皇后十二月二日忌。准礼合废。从之。

开成四年五月。太常寺奏。今月二十二日。祀先农于东郊。其日。与穆宗皇帝忌日同。太和七年十二月八日季冬。蜡祭百神。与敬宗皇帝忌日同。准其年十二月六日敕。近庙忌辰。奏乐非便。冬季蜡祭。又不可移。变礼从宜。古有明据。宜令其日悬而不乐。庶协典经。今月二十二日祀先农。欲准先敕。悬而不乐。从之。“)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