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永徽中。废神州之祀。(通考。)

礼部尚书许敬宗议。方丘在祭地之外。别有神州。谓之北郊。分地为二。既无典据。理又不通。请合于一祀。以符古义。仍并条附式令。永垂后则。可之。(旧唐书礼仪志。)

唐书萧德言传。方丘既祭地。又祭神州北郊。皆不载经。请止一祠。诏曰。可。

干封初。诏依旧祀神州皇地只坛。依旧于渭水北置。(通考。)

太常博士陆遵等议。北郊之月。古无明文。汉光武正月辛未。始建北郊。东晋成帝咸和中。议北郊用正月。皆无明据。武德来礼令。即用十月。为是阴用事。故于此时祭之。请依旧十月致祭。从之。

武后天册万岁元年。亲享南郊。合祭天地。(唐书。)

睿宗景云三年。将祀南郊。有司请设皇地只位。(唐书。)

先天元年夏五月戊寅。有事于北郊。辛巳。大赦。改元曰延和。赐内外官陪礼者勋一转。民酺五日。(唐书睿宗本纪。)

开元十一年二月壬子。如汾阴。祀后土。(唐书元宗本纪。)

开元十一年。上将还西京。便幸并州。兵部尚书张说进言曰。陛下今因行幸。路由河东。有汉武后土之祀。此礼久阙。历代莫能行之。愿陛下绍斯坠典。以为三农祈谷。此诚万姓之福。至十二年二月二十二日。祠后土于汾阴睢上。太史奏荣光出河。休气四塞。祥风绕坛。日扬其光。(初有司奏修坛。掘地获古铜鼎二。其大者容四升。小者容一升。色皆青。又获古砖。长九寸。有篆书千秋万岁字。及长乐未央字。又有赤免见于坛侧。旧祠堂为妇人素像。则天时移河西梁山神素像。就祠中配焉。至十一年。有司迁梁山神像于祠外之别室焉。诏以中书令张嘉贞为坛场使。将作少监张景为坛场副使。张说为礼仪使。见文献通考。)

开元二十年九月乙巳。中书令萧嵩等。奏上开元新礼。十一月庚午。祀后土于睢上。大赦天下。(旧唐书元宗本纪。)

开元二十年十一月庚申。如汾阴。祠后土。(唐书元宗本纪。)

开元二十年。车驾欲幸太原。中书令萧嵩上言云。十一年亲祀后土。自是神明昭佑。累年丰登。有祈必报。礼之大者。且汉武亲祠睢上。前后数回。伏请准旧事。至后土行报赛之礼。上从之。至十一月二十一日。祀后土于睢上。其文曰。恭惟坤元。道昭品物。广大茂育。畅于生成。庶凭休和。惠及黎献。博厚之位。澳在汾阴。肃恭时巡。用昭旧典。敬以琮币牺牲。粢盛庶品。备兹瘗礼。式展诚悫。睿宗皇帝配神作主。礼毕。令所司刊石于祠所。上自为文。(文献通考。)

开元二十年。萧嵩为中书令。改撰新礼。祀地一岁有二。(旧唐书礼仪志。)

祭地仪。夏至日。祭皇地只于方丘坛上。以高祖神尧皇帝配座。(每座笾豆各十二。簠簋篚俎各一。百七十二座。)祭神州地只于坛第一等。(笾豆各四。余如上也。)祭五岳。四镇。四海。四渎。五山。五川。五林。五泽。五邱。五陵。五坟。五衍。五原。五隰。于内壝之外。各依方面。(每座笾豆各一。簠簋篚俎各一。皆准旧礼为定。)立冬后。祭神州地只于北郊。以太宗文武圣皇帝配座。(每座笾豆各十二。簠簋篚俎各一也。文献通考。)

旧乐用姑洗三成。准周礼云。函钟之均八变。则地只皆降。可得而礼。郑元云。祭地有二。一是大地昆仑为皇地只。则宗伯黄琮所祭者。二是帝王封城内之神州。则两圭有邸所祭者。后礼则不立神州之祀。今依前礼为定。既曰地只。其乐合用函钟之均八变。(文献通考。)

皇帝夏日至。祭方丘仪。(后土同。孟冬祭神州及摄事并附。)

斋戒。前祭七日。戒誓。皇帝服衮冕。前祭二日。太尉告高祖神尧皇帝庙。如常告之仪。(告以配神作主。)孟冬。祭神州则告太宗文武圣皇帝庙。余并如圜丘之仪。

陈设。前祭三日。尚舍直长施大次于外壝东门之外道北。南向。(摄事。卫尉设祭官公卿以下次于东壝外道南。北向西上。)尚舍奉御铺御座。卫尉设文武侍臣次于大次之后。文官在左。武官在右。俱南向。设祭官次于东壝之外道南。北向西上。三师于南壝之外道东。诸王于三师之南。俱西向北上。文官九品以上于祭官之东。北向西上。介公酅公。于南壝之外道西。东向。诸州使人。东方南方于诸王东南。西向。西方北方于介公酅公西南。东向。皆北上。诸国之客。东方南方于诸州使人之南。西向。西方北方于诸州使人之南。东向。皆北上。武官三品以下。七品以上。于西壝之外道南。北向东上。(褒圣侯于文官三品以下。摄事无御座以下至此仪。)设陈馔幔于内壝东门西门之外道。北面南向。(坛上及神州东方南方之馔。陈于东门外。西向。西方北方之馔。陈于西门外。东向。神州无西门之馔。)前祭二日。太乐令设宫悬之乐于坛南内壝之外。树灵鼓于北悬之内道之左右。余如圜丘仪。又为瘗坎于坛之壬地。内壝之外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前祭一日。奉礼设御位。(摄事无御位。)于坛之东南。西向。设望瘗位于坛西南。当瘗坎北向。设祭官公卿位于内壝东门之外道南。分献官于公卿之南。执事者位于其后。每等异位。俱重行西向北上。设御史位于坛上。正位于东南隅。西向。副位西南隅。东向。设奉礼位于乐悬东北。赞者二人在南。差退。俱西向北上。设奉礼赞者位于瘗坎西南。东向南上。设协律郎位于坛上南陛之西。东向。设太乐令位于北悬之间。当坛北向。设从祭之官。三师位于悬南道东。诸王位于三师之东。俱北向西上。介公酅公位于道西。北向东上。文官从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位于执事之南。每等异位。重行西向。武官三品以下。九品以上。位于西方。当文官。每等异位。重行东向。皆北上。诸州使人位。东方南方于诸王东南。重行北面西上。西方北方于介公酅公西南。重行北面东上。设诸国客使位于内壝南门之外。东方南方于诸州使人之东。每国异位。重行北面西上。西方北方于诸州使人之西。每国异位。重行北面东上。(摄事无三师以下至此仪。)设门外位。祭官公卿以下。皆于东壝之外道南。每等异位。重行北面西上。三师位于南壝之外道东。诸王于三师之南。俱西向。介公酅公于道西东向。皆北上。文官从一品以下。九品以上。位于东壝之外。祭官之南。每等异位。重行北面西上。武官三品以下。九品以上。位于西壝之外道南。每等异位。重行北面东上。诸州使人位。东方南方于诸王东南。重行西面。西方北方于介公酅公西南。重行东面。俱北上。设诸国客位。东方南方于诸州使人之南。每国异位。重行西面。西方北方于诸州使人之南。每国异位。重行东面。皆北上。(摄事无三师以下至此仪。)牲榜于东壝之外。当门西向。黄牲一居前。又黄牲一在北。少退。元牲一在南。少退。设廪牺令位于牲西南。祝史陪其后。俱北向。设诸太祝位于牲东。各当牲后。祝史陪其后。俱西向。设太常卿省牲位于牲前。近北南向。设皇地只酒尊于坛之上下。太尊二。着尊二。牺尊二。罍一。在坛上东南隅。北向。象尊二。壶尊二。山罍一。在坛下。皆于南陛之东。北向。俱西上。设配帝着尊二。牺尊二。象尊二。罍一。在坛上。皆于皇地只酒尊之东。北向西上。(孟冬北郊酒尊。于神州酒尊之东。同夏至之仪。)神州太尊二。在第一等。每方岳镇海渎。俱山尊二。山林川泽。俱蜃尊二。丘陵坟衍原隰。俱概尊二。凡尊各设于神位之左。而右向。(神州以上之尊。置于坫。以下之尊。俱藉以席。皆加勺羃。设爵于尊下。孟冬仪坛上之尊。置于坛坫。以下之尊。藉以席。)设御洗及设玉币之篚等。并如圜丘仪。(孟冬祭同。)祭日。未明五刻。太史令郊社令各服其服。帅其属升。设皇地只神座于坛上北方。南向。席以□秸。设高祖神尧皇帝神座(孟冬神州。则设太宗文武圣皇帝神座。)于东方。西向。席以莞。设神州地只神座于第一等。东南方。席以□秸。又设岳镇海渎以下之座于内壝之内。各于其方。皆有原隰丘陵坟衍之座。又设中岳以下之座于坛之西南。俱内向。自神州以下六十八位席。皆以莞设神位。各于座首。“)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