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控传唤应该谨慎周密
“省事”的说法,完全是难于办到的。一般说来,讼词里控告了许多人时,一定有讼师主持那件案子。有的讼师趁机发泄私愤,牵连他人;有的则偏护一方,罗列证据。诡计没有得逞,就在经办人身上找到解脱借口,想出百般花样抵赖。更有甚者,含沙射影,诬蔑同事串通一气,使为官者产生疑窦。所以考核案稿时,一定要细细权衡掂量,主判官在庭堂审讯,需要问及的人,才予以传唤,那么凡是要提审、释放的人,自然有准确无疑的因由。遇到万般刁难的状词,应该毫不迟疑地给于批驳痛斥,使讼师不敢肆意作假骗人,让李连的风气逐渐平息,没有罪过的人不致于受到连累。
“点评”
这一段话再三讲明:平息争端、调解人事确非易事。但“要看平时的表现。如果品格端正,学识优良,对里里外外都恭敬诚恳,自然能实现他的意图,不用担心有人会使猾生疑。
驳回告词不要草率
一个讼词到了官府,不只是告状。满怀愤怒,希望依法判决,讼师和差房也因有事可做而高兴。而讼词一旦被批示驳回,所有的人都串通起来,对此吹毛求疵:批语稍微不中肯,不但增加了原告的冤苦,而且使被告壮了胆。希望省事,反而变成多事了。杀人奸淫、偷窃抢劫,本不是常有的事情,一切口角争斗,大都属于近邻或亲家之间的小事情,双方不是亲戚就是老友,不是同族就是邻居,情谊深厚,经过几代人,一时间发生争端,并没有不可解开的仇怨。依次摘取他们讼词中的要害,动之以理,晓之以情,细致地开导,使弱者心平气和,强者怒气消散,自然有亲戚邻居进行调停。与其经过审讯判决后,费心一番而投入大牢,从而使此事平息,还不如在告状之初就进行开导,使双方友情保全,亲家和睦。
“点评”
这一条和前面的“省事”、“息讼”,都是反覆细说考核、批示呈上来的告词,其中的艰难和谨慎,可见一斑。作为主判官的助手,尽心尽力的重要处,也就在这儿。即使先生本人,平常竭心尽力的,也是在这里。文中指示批评处,正是传授秘诀,最应细细体会玩味。
核实告词必须认清本意
俗话说:“无谎不成状”,常常有控告最近事情的,却先叙述过去的事,引用别的事情,拐弯抹角以证明想说的事。其实,他的意图只在某一点上,而讼师轻率从事,以牵扯连累为技艺。一旦案子的主线和支脉不分,必然纠缠不已。还有开初的讼词只控告一件事,再交的讼词却渐渐有枝节了,有的甚至将枝节变成主线了,如果不懂得减裁,牢房的差役便从中捣乱。所以省事的方法,第一在于批示要清楚。
人命关天空防牵连他人
从前,明朝的相国徐阶在执掌全国政事时,写家信告诫子弟,涉及到人命案时,不能株连他人,何况寻常百姓呢?我在乡下住时,看见人命案所列证人时,全家都惶恐不安,常见凶犯极度贫穷,却连累到告词的证人。所以在官府里读到禀报的状词,不是关键的证人,就吩咐主判官当场考查释放,不必叫他入城来。某人有嫌疑,需找人保释管制,在外等候审讯的,一旦审讯完毕,立刻追回有关取保的告令。但还是听说有公家已保释而遭人扣押的事。证人一天不回家,家人就一天也放不下心,怎么不担心在路上有可能出大事呢?一件案子,常常将当地的人牵连进来。而他们往往全是无辜的,所以尤其需要吩咐主判官禁止该事发生。考核有关案槁时,更应字字斟酌,以防株连他人。
“点评”
常常有人将既没犯罪也不能作证的人添进讼词里,十分之九都是株连无辜,完全应该舍去不问才是。
侵占勿轻查勘
豪强侵占,是法律所不容的,如果是几代事业相承,又重新加以修整,或者本来不是公家产业,如果听任百姓处之,往往有地痞借故抢拿,勒索不成,就玩弄文词控告对方。一旦批准审理,一定要先调查,调查没结果,就须裁断。官府有时无暇顾及,那些地痞就与差人相勾结,事情还没了结,钱财已不够了。象这类找借口控告之人,多不是好人。如果能在他们呈交告词时严厉批评,使那些小人畏惧法律,才是上策。否则,催促主判官迅速断案,严加惩处被告,必定有暗地里享受其福的人。
“点评”
这段话详细讲述必须斟酌那些编造之说,应该准确把握。
调查案子宜速结
涉及到田房、坟墓一类的案子,必须考核、断案。官府里的事非常勤苦,哪能每天在山林河畔行走?况且批示考核以后,凡遇催促断案的告词,没有什么令人费。动的。所以批勘最为容易。却不知道田界不清楚,常常容易酿成事故。如果按照地图辨明地址,考核计量券册上明白记载的内容,或批示断案,或讯问断案,自然能使人心服口服。万不得以需要批勘,须托主判官迅速断案,使建房或墓葬没有借口,保全的人也不少。到了出示批勘临近之时,一定有许多人在等候,特别注意,不能临期再更改。
随时查验在押人犯
案里的犯人或证人,需要反反覆覆审问的,扣押管制、繁琐过堂之处常常发生。但是,扣押管制之弊超过坐牢。一般说来,犯人到车狱里,尚有狱官时常查询考核;扣押管制,便归差役安排,差役一不顺心如愿,就把犯人捆绑在污秽之地。
一天到晚无所顾忌地虐待直到无所不为,甚至发展到酿成人命的结局,还牵连到主判官。如果犯人因偷窃罪而被长久扣押管制,差役便纵容行窃,坐地分红,为害更为严重。这一类犯人,主判官难于全部记得,全在于助手们登于簿子上,考查核实,以便随时办理、断案。即使官有变更,助手换人,也可以免于被认为是受贿而调职。
“点评”
在押犯里,最没控告必要的,就是小偷。大都不值得细细办理,而放任不管,又为害百姓。况且被害人不服,事情非常难办。于是长久扣押管制,往往积病无已。其实犯人罪不该死。全靠主判官和助手都发善心,斟酌那些需要细细办理的案子,很快断案,从而解脱其性命。若不这样做,还可考虑个万全之策,保全其性命,就属功德无量了。
一位名叫封三桥的老先生当县官时,设置“自新所”,专门扣押管制像老鼠一样的小偷小摸、地痞无赖和丧失礼义廉耻的人,按名每天供给口粮一升,盐菜钱三文,派典吏负责具体事务,先生也不时去看一看。十余年如一日。开初,自新所里人很多,后来大多数都知道悔过自新,向亲戚邻居请示同情,向受害者服罪。反覆辗转,常被保释而最终成为良民者,数也数不清。后来,“自新所”里人已很少了。先生善于从政之处很多,这只是其中小小的一件,附带记在这里,以供采用选择。
不要轻易派差役拿签抓人
办理一件案子,一旦派差役去抓人,原告和被告双方都会劳苦疲惫一番。如果双方怒气平息,和睦相处,也是好不容易的事。从前我给主判官作助手办案时,只有那些一定要审讯的案子,才派人叫犯人来。其余细小事情,大多指示给有关家族亲人办理。有时很久都没有回音,经承、差役都请求催促,我还是不允许他们前去。也不传票。大概这事儿被同族亲属搁置起来,因为双方怒气已消,所以干脆把这案子放在一边,也是有益无害的。如果没事找事,叫差役去催促,反而有很多挑拨离间的后果。况且,同族亲属即使有偏袒之处,最终不敢完全掩盖事实真相,差役前去,两眼盯在好处上,更不值得信任了。
应当杜绝弊端
地方的风气,是以为官者的举动为转移的。地痞无赖揣摩思量,看着为官者的举动,加以迎合。当官的人有令人称道的政绩,开初还得力于这帮人呢。比如为官者整治赌博,地痞就来自首赌局骗技;为官者整治小偷,地痞也控告搅和;为官者整治水利,地病就控告侵占田地现象;为官者狠抓斗殴,地痞就扮演一些误伤;为官者禁止扣押婢女,地痞就控告有关凌辱事件;为官者安抚贫困佃农,地痞就控告强权蛮横之事。像这样的事情,说也说不完。一般说来,有一件好处,就伴有一件弊端,甚至弊大于利。全靠助手们推动有利的方面,省察不利之处,努力追究诬陷、冤枉的地方,切不可因噎废食,也千万不要乘风纵火,使地痞奸贼收敛,使官府的法律可行,那么老百姓就可享受平安无事的福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