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佐长官以尽心为本

读书人不宜接参与政务,而只辅佐别人从事政务,是情势不得不如此而作出的选择。然而当幕僚所得的收入,实际上也是官俸,因而也算是作官的俸禄。既然吃的是别人给的饭,在替这个人考虑问题、谋求幸福的时候却不忠心,那么这样的人上天难道会保佑他不成?何况当官者和幕僚之间,并不全都是同乡或亲戚,并不是都有亲朋好友那样的深情厚意,却受到了很高的待遇,其程度甚至十倍、百倍于同乡或亲戚故旧。这是由于主人把维系职守的重任托付给了他,而且把他看成是工作中的左右手而加以信赖倚重。假如受到这种礼遇的幕僚,对他主人的幸福欢乐和忧心悲愁的事却漠不关心,无动于衷,没有一点点的行动,那么在良心上上天纵然不谴责他,也逃不脱人们对他的谴责。正因为如此,辅佐别人治理政务,应该以尽心尽力作为根本原则。

“点评”

对事务尽心,就是一定要竭尽自己所知道的,自己所能够办到的,去权衡轻重;考虑到一点的时候就想到另外一点;在坏事刚露出端倪的时候加以补救,并且将这些坏事或不利因素在没有产生之前就加以阻止。后文中的“检吏”、“省事”、“息讼”、“求生”、“体察俗情”、“随机杜弊”各条都是讲的这个道理。本文首先揭示的“尽心”两个字,是这本书的大纲,也是我的原则的实际应用。

报德莫如尽言

所谓尽心,并不是根据主人的意见看法而左右自己的意思。凡是当官的人,他们的至亲骨肉,未必都是明白事理的人。至于他们身边的听差、仆役、小官之类的人,对待别人的时候,更都是傲慢无礼,目空一切地支使指挥别人。更不要说关系到利害得失的事情,他们这些人不能够进上一言。即使他们中有忠心耿耿的人,或许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然而由于他们自身地位低微,所说的话分量也就不够,必定难以说动主人加以采纳。而且如果刚好遇到主人发怒心情不好,那随之而来的就是谴骂和责备。在这种情况下,惟有幕僚才能做到他们所做不到的事情。因为幕僚往往多处在客人和教师这种特殊地位上,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委婉曲折之处,已经了解得清清楚楚了。又可以用有礼节的方式和主人相抗衡,陈述事理又切中要害,合情合理,也可以将是非得失辨别论述得清楚明了。这样,他们作为幕僚,自有开源导流,力挽狂澜的能力,所以说作为幕僚一定要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然后才能够做到尽心。

“点评”

回报主人的恩德没有比尽言更好的办法了。比如遇到地方上有益的事情亟待兴办,有弊端的事亟待革除,刑罚不公正,催征苛刻急迫,以及消灭盗贼,解救饥荒,劝人学习,消除强暴等等事情,都必须深思熟虑地作好筹划,全盘考虑。提出忠告,指明善道,使它们见诸于行动,给一方的老百姓造福,这就叫做能够尽言。

官场中有句俗谚叫“公门中好修行”,说的是一个在位为官的人,如果制订了一项好政策好措施并且付诸于施行的话,就会让广大的黎民百姓都会得到福利,从中受益。然而如果制订的政策不好,措施不力的话,也就会造成无穷无尽的恶果,后患无穷。作为一个幕客,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没有权力,而实际上却是参与了每件事情的。假公、幕僚诸人真心诚意地想要利物利人的话,那么他们就应该依据时间的推移,按照事情的变化,竭尽自己的心力,知无不言,言无不畅,一心一意要对老百姓有所帮助有所掉益,做到这一点,才可以说是公门中人“修行”至关重要的地方。

合则留,不合则去

唉!“尽言”这两个字,对那些难于言说的公事和公言,其中那些可以进行据理力争,抗额相谏的,在恳切陈词的时候还可以也容易把它们说清楚;然而当对方假公济私的时候,我自己却站在正义和公理的立场上,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之下,和对方几乎没有不发生冲突的。于是那些办事敷衍了事、工作马虎的人就会这样来劝解安慰:“匠人最好按照土人的意思干活。姑且先遵照他的想法行事,在适当的时候再因势利导地启发他吧。”也有的人会这样说:“照他的意思行事,我这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唉!这是什么话呀!一个人跌倒的时候却不去挽扶他,那么在旁边专门挽扶他的人还有什么作用呢?利虽然足以蛊惑人心,使人动摇犹疑,但若不是十分愚笨迟钝的人,难道都会沉迷于当局之中?果真能够据情理来斟酌的情况,对于事情应该是这个样子以及之所以是这个样子的原因,反反覆覆仔仔细细地研讨,挑出其中的利益和弊端,直言强谏,那么就没有不害怕恐惧而幡然醒悟的。况且,在幕的宾客和他们的主人之间,并非有势力之不同。如果与主人志同道合,就留下来辅佐他,这样我自身本来就没有对不起别人的地方;如果志不同、道不合就干脆拂袖而去,对自己的良心来说,我本来也就没有值得内疚之处。如果以去留来作抗争,可对方却始终执迷不悟,那么这种人就确实不是那种可以一起造福别人的人。既然如此,我又还有什么可以留恋的呢?所以说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话,一定得给自己留一条易于退守的路子,那就是“不合则去”。

“点评”

这一条是专门针对主人和宾客在共同处理一件事的时候,双方的意见相左,边然不同的情况而言。而在谈及灾荒时不表示抚恤忧愁之意,谈到重要事情的时候对实情任意增减,不注意实事求是,而且在谈话中还故意给人加上重罪,或者替人开脱重罪。如此这类的情况,作幕僚的人经过了反反覆覆的规劝,主事者却充耳不闻,不加采纳,那么离开这样的主事之人是完全可以的。然而如果是在处理一般的,极为平常的公事上,发生了意见相左,各执一词的情况,作幕僚的人不妨从从容容不作计较,一笑了之就过去了。

得失有数

有人说:“贫穷的读书人把墨砚当成田。清晨时得到了一个主人,由于言语不合就离开了他;傍晚又得到了一个主人,因言语不合又离开了他。那么寒苦的读书人究竟要在什么地方才能找到自己的主人呢?”唉!可惜可叹呀,这是眼光短小者的谬误。作幕僚的人不得不依据不同的人来做不同的事,没有什么功名事业可以博取。他的话如果行得通,那么他的理想也就能行得通,只能是把所辅佐的人的贤明不贤明来作为他自己贤明不贤明的标准。主人如不贤明,那么在他治理下的人民,也就没有不受牵累的。当官者领取的俸禄,是老百姓的聪膏;然而作幕客的收入,也是官方薪水中的一部分。可是我自己却留恋不舍于这馆之帷,坐视为官者虐待残害黎民百姓,良心上忍不忍呢?何况当今之世,固然不缺乏贤明公正的官吏,他们也确实不同凡俗,卓然独立,名声和威望也一天比一天突出。虽然这样,那些不善良的奸诈之辈所不喜欢的事,正是我辈善良正直之土所喜爱的。所以留恋自己当前所得的人,或许在未来人生道路上尚有穷途末路境遇坎坷;而刚正不阿的人,也并非不到处逢迎。

隔壁听声,不如当场辨色

言出必行的人,其不足之处也在这里,这样做有时是不允许的。作为一个幕僚,与主人之间的道义关系,完全应该把公事放在首要地位来考虑。古人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于虚,必有一得”,正是这个道理。况且幕僚的智慧和能力,不一定就比当官的人强多少,只不过当官的人,往往碍于利害关系,在处理事务和考虑问题时,进退维谷,犹豫不定。而当幕僚的人就不同了,他们考虑问题处理事物时,只依据事理而不考虑情势如何,也就不会在事局中沉迷不醒。然而不管怎么说,隔壁听一个人说话的声音,或许始终不如当场面对面地观察一个人的表情。也有为官的人能力比幕僚强的,却对自己的幕僚唯命是从。这种做法,对于他自己的声价毫无损害。幕僚一味坚持自己的观点和做法,偶尔也会把整个事情搞得很糟糕。既然有这种情况。作为一个入幕辅佐的读书主人,在向知己朋友申述自己的观点时,尤其不可以不虚心向别人学习,听取别人的意见。“)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