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使有一个旁观者,当时紧站在古冢的旁边,那他一定能看出来,来到冢上那些人,全是附近一带那些小村庄里的老老少少。他们每一位,上了古冢的时候,都挑着四捆很重的常青棘,用一根两端削尖了的长木棍,不用费事就把棘捆横着穿透了,挑在肩头,前面两捆,后面两捆。他们来的地方,是山后面离这儿有四分之一英里的荒原;在那儿,差不多不长别的东西,只有常青棘,漫山遍野。

这种挑东西的方法,把整个的人都叫常青棘裹起来了,所以每一个人还没把棘捆放下的时候,都像一丛长退行动的灌木。他们一路之上,按部就班地走来,好像走路的羊群;换一种说法,就是一个顶强壮的在前面领路,年幼力弱的在后面跟随。

一担一担的棘捆,全堆在一起了,一个由常青棘垒成的金字塔,周围有三十英尺,把那个古冢的顶儿占住了,四处许多英里的地方上都管那个古冢叫雨冢①。那时候,他们那一群人里面,有的忙着去找火柴,拣顶干的棘丛,又有的就忙着去解束棘捆的荆条。这班人正这样忙碌的时候,又有一班人就居高临下,眺览面前那一大片让夜色笼罩得模糊溟·的原野。在荒原的山谷里面,一天里无论哪个时候,除了荒原自己的荒芜地面,看不见别的东西;但是在雨冢上面,却可以俯视老大一片原野,并且有许多荒原以外的地方,都可以收入眼界之中。现在原野上的细情,是一样也看不见的了,但是原野全体,却令人生出一片广漠、无限邈远的感觉。

①雨冢:在道齐斯特东二英里,据大荒原西部的边缘。但赫门·里说,“在叫作雨冢的丛冢中,我们可以认为,其中最大的一个,代表了本书所写的两冢。不过……在我们作者的心目中,它的地位,更近大荒原的中心。……显然作者为了给全局增加力量,才这样处理。”

大人和孩子们正在那儿把棘捆堆成一垛的时候,那一大片表示远方景物的苍冥夜色里发生了变化。许多火光,有的像红日一团,有的像草丛四布,一个一个陆续发出,星星点点地散布在四围的荒原上。原来旁的教区①和别的村落,也都正在举行同样的纪念②;这些亮光,就是他们那儿点起来的祝火③。有些祝火,离得很远,又笼罩在浓密的大气里,因此有一股一股麦秆一般的淡黄光线,在祝火周围像扇子似的往外辐射。另一些祝火大而且近,叫暝暝的夜色衬得一片猩红,看着好像黑色兽皮上的创口伤痕。又有一些,就跟蛮那狄司④一样,有酒泛醉颜的红脸,随风披散的头发。最后这一种,还把它们上面云翳静静的虚胸轻轻地染了一层颜色,把云翳倏忽变化的巨洞②映得通红,好像它们经此一照,一下变成了烫人的鼎镬。所有全境以内,差不多能数出三十处祝火来;那时地上的景物,虽然一样也看不见,但是雨冢上的人,却能按照每个祝火的方向和角度,认出它所在的地点,仿佛看不见钟上的数码,却照旧能说出钟上的时刻来那样。

①教区:英国宗教管辖基层单位,包括一个村庄或两个村庄。

②同样的纪念:指纪念火药暗杀案而言。

③祝火:国家庆典之日,露天点起的火。乡民于每年某日,于空旷之地点火,本是通行全欧各地的事情;其源起于太古鸿·之时;且于火旁环绕跳舞,或在火上跳越而过。详见英国人类学家夫锐遂的《金枝》第三卷。赫门·里说,这种举行庆祝的办法,现在已经不多见了。

①蛮那狄司:希腊神话,祀奉酒神的女祭司。在庆祝酒神节的时候,跳舞,饮酒,唱歌;作出疯狂女人的姿势和动作,比较雪莱的《西风曲》第二节:“在你那轻波细浪的湛蓝水面上,展开了风雨欲来的环发,好像是蛮那狄司凶猛颠狂,头上的头发被风往上刮……”这儿是以红脸喻火,以头发喻烟。

②云翳倏忽变化的巨洞;比较哈代的《远离尘嚣》第十一章,“云翳弥漫的穹窿当时的样子,好像是一个巨洞的顶儿……”

雨冢上第一个猛烈的火焰冲天而起了,跟着,所有看远处的烈火那些人都把眼光转到自己点的烈火上。只见熊熊的火光,把四面环立那一群人的里圈——那时在原先那一群人里,又添了许多男女闲人——用它自己那种金黄的颜色装点了起来,甚至于把四周黑暗的草地,也映得明亮生动,一直到圆冢的坡儿渐渐斜倾得看不见了的地方,辉煌的亮光才慢慢变暗。火光显示出来的古冢,是一个圆球的一部分,跟它初次垒起的时候,一样地完整,就是那条挖过泥土的小沟,也都照旧存在。这片顽冥的地方连一块一粒都从来没经耕犁蚤扰过。正因为荒原对于庄稼人硗瘠,所以它对于历史家才丰富。因为不曾有人经营过它,所以才不曾有人毁坏过它。

当时的情况好像是:点祝火那些人,正站在一种光辉四射的上层世界,跟下面那一片混沌,分为两段,各不相属。那时候,下面的荒原,只是一片广大的深渊,跟他们站立的那块地方并不是一体,因为在强烈的火光下,他们的眼睛对于火光达不到的深坑低谷,一概都看不见。固然有的时候,比平常更有劲的火焰,会从柴垛上,发出箭一般的火光,像传令官①似的,投到坡下远处一片灌木、野塘、或者白沙上,使这些东西也反映出金黄的颜色来,一直到一切又都沉入了黑暗之中。那种时候,那整个混沌窈冥的现象,就是那位超逸卓越的佛劳轮萨人,在他的幻想中,临崖俯瞰所看到的林苞②,而下面空谷里呜咽的风声,就是悬在林苞里面上下无着那些“品格高贵的灵魂”,抱怨呼求的声音③。

①传令官:从前,特别十八和十九世纪,两军交战,主帅都在军队后高地上,观察指挥,传令官都跟在主帅身边,遇有命令传送,当然要迅速,故传令官便须从高岗上急急直往山下跑去。(通译随从武官或参谋。)

②佛劳轮萨:意大利名城,佛劳轮萨人,指但丁而言。英国翻译家卡锐(1772-1844)译他的《神曲》,就管它叫做《但丁的幻想》。在地狱最外一层的地方叫做林苞。里面所收容的,是耶稣降生以前那些善人的灵魂,和下生后没受洗礼就死去的小孩。《神曲》《地狱篇》第四章第七至第十一行说,但丁到了一个地方,睁眼一看,“只见我站在一个巨壑的边崖上,我下面是一个可怕的深渊,里面发出无数怨叹的声音,又黑又深,并且有云笼罩;我的眼睛,怎么也看不见它的底儿,也分不出一切别的东西。”

③“品格高贵的灵魂”,抱怨呼求的声音:《神曲》《地狱篇》第四章第四十行(卡锐译本)以下说:“……我知道,在林苞里,拘了许多许多品格高贵的灵魂。”以后接着说,林苞里面,有希腊诗人荷马、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等,罗马名人凯撒、布鲁特等。哈代这里引用的“Soulsofmightyworth”是卡锐译本里《地狱篇》第四章第四十一和四十二行的译文。那一章的第二十六行以下说:“在那个地方,我只听得,叹息的声音,让永存的大气都颤动。这种声音,本不是由于酷刑,只是由于那群无数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愁苦。”“上下无着”:居于林苞之鬼魂,上不能享天堂之福,下不能受地狱之罚,故云“上下无着”。

这些老老少少,好像一下又回到了太古时代,把这块地方上从前看惯了的光景和事迹,又扮演了一番。不列颠人①在那个山顶上焚烧尸体的柴垛留下来的灰烬,仍旧像新的一样,一点儿都没动,埋在他们脚下的古冢里。很早以前举行葬礼的积薪发出来的火光,也和现在这些祝火一样,曾照耀到下面的低原之上。后来乌敦和叟儿②的节日,也在这个地点上点过祝火,并且也很兴盛过一阵。实在讲起来,我们都很知道,现在荒原居民所玩赏的这种祝火,与其说是民众对于火药暗杀案③的感情表现,还不如说是祖依德的仪式④萨克森的典礼,混合柔杂,一直流传到现代。

①不列颠人:在四四九年以前,现在的英国还没有被盎格鲁人、撒克逊人侵略占领的时候,住的是一种叫作不列颠的人民。本是凯尔特人的一支。但哈代用不列颠人概括称史前期居于现英国之民族(如他用凯尔特人一词一样)。不列颠人,据发掘之墓冢,或有骨灰,或无骨灰,而以骨骼为多。但希腊、罗马诗中,则有火葬详细之描写(如《伊里厄得》第三十三卷)。而《伊尼以得》所写则或火葬,或土葬,但以前者为多。凡火葬,骨灰盛在器皿里埋于冢中,所以下面说尸骨余烬,埋在冢里。“)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