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犯义中分九章:一持犯名字,二持犯体状,三成就处所,四辨犯优劣,五方便趣果,六阙缘不成,七境想分别,八别简性重,九广斥愚教。

○资持云“名即是字、连绵为语、无劳强分。持犯两名、并望受体违顺为名。寻文可见。”

二持——止持——止持——作犯

作持——作持——止犯

二犯——作犯——止犯

俗众所受五戒八戒、唯有止持作犯二义。

○事钞云“先解二持。言止持者。方便正念、护本所受、禁防身口、不造诸恶、目之曰止。止而无违、戒体光洁、顺本所受、称之曰持。持由止成、号止持戒。”资持释云“初牒名。方下释义、初释止义。方便者起对治也、正念者离邪染也。身口者且据七支、必通三业。止而下释持义。持由下双结。”

○○事钞续云“二明作持。策勤三业、修习戒行、有善起护、名之为作。持如前解。”资持释云“初名牒名。策下释义、初释作义。持下指略。三节同前。应以前文续之、但改止为作。”

○○事钞续云“次释二犯。言作犯者。内具三毒、我倒在怀、鼓动身口、违理造境、名之为作。作而有违、污本所受、名之曰犯。犯由作成、故曰作犯。”资持释云“初牒名。内下释义、初释作义。初二句起业本也。鼓下所造业也。作而下释犯义。犯由下结合。”

○○事钞续云“言止犯者。良以痴心怠慢、行违本受、于胜业厌不修学、故名为止。止而有违、反彼受愿、故名为犯。”资持释云“初句牒名。良下释义、初释止义。止而下释犯。”已上皆见事钞记卷二十六行宗云“作犯造恶则通三毒、止犯慢法偏对痴心。”见戒疏记卷四

依上事钞二持二犯之文、分配对照、列表如下。

止持——方便正念——禁防身口记云必通三业——不造诸恶护本所受——止而无违戒体光洁——顺本所受

作持——修习戒行——策动三业——有善起护——作而无违戒体光洁——顺本所受

作犯——三毒我倒——鼓动身口疏作三业——造境违理——作而有违——污本所受

止犯——痴心——怠慢——不修胜业、行违本受——止而有违——反彼受愿

已上分释持犯四种名义竟。或疏中别明单双持犯义。今撮略疏记诸文、附示其概。

疏中所明单双持犯义、略分二意。初约心用、后约教行。初约心用者。此乃持奉用心、非正简判。故一切诸戒皆有双持双犯。俗众所受五戒八戒悉具此义。以凡持一戒必起护心、望离恶边即成止持、望起护边复是作持。两犯亦尔、违教作恶即作犯、不思对治即止犯。此谓二持二犯各自相通、非谓持中有犯。以善恶行别、违顺心乖故也。后约教行者。简判诸戒。正用此义。是须有教令行者方具双持双犯、自余杀盗等无教开作者并属单持单犯耳。故教行双持双犯、唯道众戒中有之比丘本二百五十戒中有二十六戒具双持犯例如某事教制须行者、依教而作为作持、望无违犯是止持、不依教而作为止犯、望有违是作犯。若俗众所受五戒八戒、唯是单持单犯、与此教行双持犯不相涉也。

上来持犯总义中第一章持犯名字竟“)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