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退西楹西东面立”。○注“俟主”至“将降”。○释曰:按《聘礼》“宾三退负序”,注云:“三退,三逡遁也。不言辟者,以执圭将进授之。”彼皆当楣再拜,故宾退负序。此亦为公拜送币,但在楹西耳,故宾在阶西,不负序,以将降故也。

公壹拜,宾降也,公再拜。宾不敢俟成拜。介逆出。以宾事毕。宾北面揖,执庭实以出。揖执者,示亲受。公降立。俟宾反。

上介受宾币,从者讶受皮。从者,府史之属。讶,迎也。今文曰梧受。

[疏]注“从者”至“梧受”。○释曰:云“从者,府史之属”,知非士介者,此子男小聘,使大夫士介一人而已。介已受宾币,故知讶受者非士介,是府史之属也。

宾入门左,没霤,北面再拜稽首。便退则食礼未卒。不退则嫌,更入行拜,若欲从此退。

[疏]“宾入”至“稽首”。○注“便退”至“此退”。○释曰:云“便退则食礼未卒。不退则嫌”者,此郑探解宾意。食礼自有常法,三饭之后当受侑币,更入以终食礼,故送庭实而后入。是以郑云便退则食礼未卒,解经“宾入”之意。云“不退则嫌”者,谓有贪食之嫌,解“再拜稽首”,将辞之意,是以“更入行拜若欲从此退”者,待公设辞留宾之意也。

公辞。止其拜,使之卒食。揖让如初,升。如初入也。

宾再拜稽首,公答再拜。宾拜,拜主国君之厚意。宾揖,介入复位。

[疏]注“宾揖介入复位”。○释曰:上文云“介逆出”,下更云“介逆出”,明知中閒介复入可知。但复入之节,当此宾入之时也。

宾降辞公如初。将复食。宾升,公揖退于箱。宾卒食会饭,三饮。卒,已也。已食会饭,三漱浆也。会饭谓黍稷也。此食黍稷,则初时食稻粱。

[疏]注“卒已也”至“稻粱”。○释曰:知“会饭是黍稷”者,见上文云:“宰夫东面坐,启簋会,各卻於其西。”此云“食会饭”,故知会饭者是黍稷也。前宾三饭不云会,以其簠盛稻粱,以其稻粱无会,故郑云“此食黍稷,则初时食稻粱”矣。

不以酱湆。不复用正馔也。初时食加饭用正馔,此食正饭用庶羞,互相成也。后言湆者,湆或时后用。

[疏]“不以酱湆”。○注“不复”至“后用”。○释曰:云“初时食加饭用正馔,此食正饭用庶羞,互相成也”者,按上文“宾三饭以湆酱”,注云:“每饭歠湆,以殽擩酱。”是正馔,稻粱是其加,此云“卒食会饭,三饮不以酱湆”,郑意以庶羞黍稷是其正,庶羞是其加,互相成而已。言相成者,既非互文,直取馔食互相成而已。云“后言湆者,湆或时后用”者,前文宾三饭以湆酱,先言湆,后言酱,是先用湆,此后言湆,或容前三饭后用湆也,故作文有先后也。

捝手,兴,北面坐取粱与酱以降,西面坐奠于阶西。示亲彻也。不以出者,非所当得,又以己得侑币。

[疏]注“示亲”至“侑币”。○释曰:云“不以出者,非所当得,又以已得侑币”者,云不以出者,决《士昏礼》客取脯出以授从者。彼是已所当得,此非直已得侑币,下文“有司卷三牲之俎归于宾馆”,是己所当得。郑不言三牲而言侑币者,据已得者而言之。

东面再拜稽首。卒食拜也。不北面者,异於辞。

[疏]“东面再拜稽首”。○注“卒食”至“於辞”。○释曰:云“卒食拜也,不北面”者,按上文宾受侑币出,“入门左,没霤,北面再拜稽首”,其时辞欲退,公留之卒食,故决之。以其待公留,故北面。此卒食礼终,故东面。为意有异,故面位不同,是以郑云不北面者“异於辞”也。

公降,再拜。答之也,不辞之使升堂,明礼有终。介逆出,宾出。公逆于大门内,再拜。宾不顾。初来揖让,而退不顾,退礼略也,示难进易退之义。摈者以宾不顾告公,公乃还也。

[疏]“介逆”至“不顾”。○注“初来”至“还也”。○释曰:云“摈者以宾不顾告公,公乃还也”者,知摈者告公者,按经公送于大门内,公不见宾矣。而云宾不顾,明知摈者告公,公还入宴寝也。此摈者告宾不顾,即《论语》云:“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但彼据聘享讫,此据食礼讫,事虽不同,复命云宾不顾矣即不异。

有司卷三牲之俎,归于宾馆。卷犹收也。无遗之辞也。三牲之俎,正馔尤尊,尽以归宾,尊之至。归俎者实于篚,它时有所释故。

[疏]“有司”至“宾馆”。○注“卷犹”至“释故”。○释曰:云“归俎者实于篚”者,此食礼无肵俎,而言卷三牲之俎,不言用俎,唯云实于篚。按《士虞礼》亦无肵俎,尸举牲体皆盛於篚,吉凶虽不同,无肵俎是一,故知同用篚也。云“它时有所释故”者,解三牲之俎言卷,案《特牲》及《士虞》尸卒食,取俎归於尸三个,是有所释,此无所释,故称“卷”也。彼注云“释犹遗也”,遗者,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也。

鱼、腊不与。以三牲之俎无所释故也。礼之有馀为施惠。不言肠胃、肤者,在鱼、腊下,不与可知也。古文与作豫。“)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