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物,则以白羽与朱羽糅,杠长三仞,以鸿脰韬上,二寻。无物者,谓小国之州长也。其乡大夫一命,其州长士不命,不命者无物。此翿旌也,翿亦所以进退众者。糅,杂也。杠,橦也。七尺曰仞。鸿,鸟之长脰者也。八尺曰寻。今文糅为缩,韬为翿。
[疏]“无物”至“二寻”。○注“无物”至“为翿”。○释曰:云“无物者,谓小国之州长也”者,案《典命》:“子男之卿再命,大夫一命,士不命。”大夫一命,得建物。士不命,则无物,是以不得与上“各以其物”同,别为此旌。云“此翿旌也”者,据下文“士鹿中翿旌”也。下云:“君国中射,则皮树中,以翿旌获。”此不命士与国君同者,士卑不嫌,命士以上,尊卑自异也。云“翿亦所以进退众”者,此非直用之於获,案《丧大记》君葬时,执翿居前诏倾亏,亦所以进退众人也。云“七尺曰仞”者,无正文,郑案《书传》云:雉长三丈高一丈,则墙高一丈。《礼记·祭义》云:“筑宫仞有三尺。”墙高一丈,云仞有三尺,除三尺之外只有七尺,故知七尺曰仞也。王肃则依《小尔雅》四尺曰仞,孔君则八尺曰仞,所见不同也。云“鸿,鸟之长脰者”也者,脰则项也。云“八尺曰寻”者,亦无正文,《冬官》云“车有六等之数”,云“殳长寻有四尺”,长丈二而云寻有四尺,除四尺则寻长八尺矣。
凡挟矢,於二指之閒横之。二指,谓左右手之第二指,此以食指、将指挟之。
[疏]“凡挟”至“横之”。○注“二指”至“挟之”。○释曰:云“二指,谓左右手之第二指”,知左右手皆挟之者,以云“二指之閒横之”,则知左右手也。云“此以食指、将指挟之”者,以左擘指拓弓,右擘指钩弦,故知挟矢以第二、第三指閒。第二指为食指,《左传》云“子公之食指动”是也。第三指为将指,《左传》云“吴王阖闾伤於将指”是也。故云食指将指之閒挟之。知不在无名指閒者,以无名指短,与将指不相应,故知不是也。
司射在司马之北。
[疏]“司射在司马之北”。○释曰:经不明言司射与司马南北相当,故明之也。
司马无事不执弓。以不主射,故也。
始射,获而未释获;复,释获;复,用乐行之。君子取人以渐。
[疏]“始射”至“行之”。○释曰:始射,获而未释获,据三耦射时。云“复释获”者,据第二番射时。复用乐行之,据第三番射时。
上射於右。於右物射。
楅,长如笴,博三寸,厚寸有半,龙首,其中蛇交,韦当。博,广也。两端为龙首,中央为蛇身相交也。蛇龙,君子之类也。交者,象君子取矢於楅上也。直心背之衣曰当,以丹韦为之。司马左右抚矢而乘之,分委於当。
[疏]“楅长”至“韦当”。○注“博广”至“於当”。○释曰:云“蛇龙,君子之类也”者,《易》云:“龙战于野,其血玄黄。”郑注云:“圣人喻龙,君子喻蛇。”是蛇龙总为君子之类也。云“直心背之衣曰当”者,直通身之言,其楅两头为龙首,於背上通身著当。言当心中央也。知“丹韦为之”者,周尚赤,上云“凡画者丹质”,又《周礼》九旗之帛皆用绛,故知此当亦以丹韦为之。云“司马左右抚矢而乘之,分委於当”者,若未分时,总在於当,今则四四在一边,不谓分讫,乃至於两当也。
楅,魨,横而拳之,南面坐而奠之,南北当洗。魨,赤黑漆也。
[疏]“楅魨”至“当洗”。○注“魨赤黑漆也”。○释曰:云“南面坐而奠之”者,取向弟子持矢北面,故南面奠之。云“南北当洗”者,恐南北不知远近,故记言南北当洗,南北节也。
射者有过,则挞之。过,谓矢扬中人。凡射时矢中人,当刑之。今乡会众贤以礼乐劝民,而射者中人,本意在侯,去伤害之心远,是以轻之,以扑挞於中庭而已。《书》曰:“扑作教刑。”
[疏]“射者”至“挞之”。○注“过谓”至“教刑”。○释曰:云“是以轻之,以扑挞於中庭而已”,引《书》者,谓《尚书·尧典》之文,彼据教学,故彼注云:“不勤道业则挞之。”引之者,於射时司射搢扑,亦是教射法,故引证挞犯礼之过者,是以《尚书》亦云“侯以明之,挞以记之”是也。
众宾不与射者不降。不以无事乱有事。古文与为豫。
[疏]“众宾”至“不降”。○注“不以”至“为豫”。○释曰:乡射不得与射者,虽誓,仅有存焉。三宾已上,容其有文无武者,许其不射,故记者言之也。
取诱射之矢者,既拾取矢,而后兼诱射之乘矢而取之。谓反位巳礼成,乃更进取之,不相因也。
[疏]“取诱”至“取之”。○注“谓反”至“因也”。○释曰:云“不相因”者,既自拾取已之乘矢,反位,东西望讫,上射乃更向前,兼取诱射之矢。礼以变为敬,故不相因。
宾、主人射,则司射摈升降,卒射即席,而反位卒事。摈宾主人升降者,皆尊之也。不使司马摈其升降,主於射。
[疏]“宾主”至“卒事”。○注“摈宾”至“於射”。○释曰:云“不使司马摈其升降,主於射”者,必以司射决之者,以司马本是司正,不主射事,司射主射事,故使司射也。
鹿中,髤,前足跪,凿背,容八筭。释获者奉之,先首。前足跪者,象教扰之兽受负也。
[疏]注“前足”至“负也”。○释曰:服不氏教扰猛兽,猛兽不堪受负。其有合负物者,教扰则屈前足以受负,若今扆受负则四足俱屈之类也。
大夫降,立于堂西以俟射。尊大夫,不使久列於射位。
[疏]“大夫”至“俟射”。○注“尊大”至“射位”。○释曰:谓主人、大夫降时,宾、主先射,大夫则立于堂西,其耦在司马之西射位,大夫且立於堂西,射至,乃取其耦共升射。
大夫与士射,袒薰襦。不肉袒,殊於耦。耦少退于物。下大夫也,既发则然。
司射,释弓矢视筭。与献释获者释弓矢。唯此二事,休武主文,释弓矢耳。然则摈升降不释。
[疏]“司射”至“弓矢”。○注“唯此”至“不释”。○释曰:此二者经文自具记之者,以唯此二事释,欲显出宾、主升降时不释,故言之。是以郑云“然则摈升降不释”也。
礼射不主皮。主皮之射者,胜者又射,不胜者降。礼射,谓以礼乐射也。大射、宾射、燕射是矣。不主皮者,贵其容体比於礼,其节比於乐,不待中为备也。言不胜者降,则不复升射也。主皮者无侯,张兽皮而射之,主於获也。《尚书传》曰:战斗不可不习,故於蒐狩以闲之也。闲之者,贯之也。贯之者,习之也。凡祭,取馀获陈於泽,然后卿大夫相与射也。中者,虽不中也取;不中者,虽中也不取。何以然?所以贵揖让之取也,而贱勇力之取。向之取也於囿中,勇力之取也。今之取也於泽宫,揖让之取也。泽,习礼之处,非所於行礼,其射又主中,此主皮之射与?天子大射,张皮侯;宾射,张五采之侯;燕射,张兽侯。
[疏]“礼射”至“者降”。○注“礼射”至“兽侯”。○释曰:云“礼射,谓以礼乐射也”者,射时有礼,兼作乐,故连乐言之。不言乡射者,乡射用采侯,宾射中兼之,故不言也。云“不主皮者,贵其容体比於礼,其节比於乐”者,此即九节、七节、五节,应於乐节是也。云“言不胜者降,不复升射也”者,据主皮射者也。礼射二番不胜,仍待三番,复升射也。《尚书传》者,济南伏生为《尚书》作传。云“已祭,取馀获陈於泽,然后卿大夫相与射也”者,此则《周礼》山虞田讫,虞人植旗於中,属禽焉。每禽择取三十馀,将向国以祭,谓若《大司马》云:仲春祭社,仲夏享礿,仲秋祀方,仲冬享烝。已祭,乃以馀获陈於泽。宫中卿大夫、士,共以主皮之礼射取之。云“虽不中虽中”者,据内田时也。云“非所於礼”者,云揖让取即是行礼,而云非所於行礼者,揖让虽是礼,对大射之等,其体比於礼,其节比於乐,为非所行礼也。云“此主皮之射与”者,《书传》不言主皮,以义约同,故云“与”以疑之也。云“天子大射”已下者,案《梓人》云“张皮侯而栖以鹄,则春以功”,即此郑云“天子大射张皮侯”,一也。《梓人》又云:“张五采之侯远国属”,即此郑云“宾射张五采之侯”也。《梓人》又云“张兽侯以息燕”,即此郑云“燕射张兽侯”也。郑言此者,证此是礼射,与主皮异也。若然,天子有泽宫,又有射宫,二处皆行射礼者,泽宫之内有班馀获射,又有试弓习武之射,若西郊学中射者,行大射之礼,张皮侯者是也。泽宫中射,将欲向射宫,先向泽宫中试弓,习武之射,此习武之射无侯,直射甲革椹质,故《司弓矢职》云:“王弓弧弓,以授射甲革椹质。”而注引《圉人职》曰“射则充椹质”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