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息慎氏来朝贡弓矢。

二十九年,帝命子义钧封于商。(案此放古本《纪年》“放帝子朱于丹水”句为之。)

三十年,葬后育于渭。(《汉书·地理志》:“右扶风陈仓有黄帝孙舜妻盲冢祠。”案“盲”、“育”字形相近。)

三十二年,帝命夏后总师。(伪《书·大禹谟》:“帝曰:‘格汝禹,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汝惟不怠,总朕师。’”)遂陟方岳。

三十三年春正月,夏后受命于神宗。(伪《书·大禹谟》:“正月朔旦,受命于神宗。”)

遂复九州。(《汉书·地理志》:“尧遭洪水,天下分绝为十二州,禹平水土,更置九州。”)

三十五年,帝命夏后征有苗,有苗氏来朝。(伪《书·大禹谟》:“帝曰:‘咨禹,惟时有苗弗率,汝徂征。’三旬,苗民逆命。七旬,有苗格。”)

四十二年,玄都氏来朝,贡宝玉。(《逸周书·史记解》有玄都氏。)

四十七年冬,陨霜,不杀草木。(《吕氏春秋·应同篇》:“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

四十九年,帝居于鸣条。(《孟子·离娄下》:“舜卒于鸣条。”)

五十年,帝陟。(《书·舜典》:“五十载,陟方乃死。”)义钧封于商,是谓商均。后育,娥皇也。鸣条有苍梧之山,帝崩,遂葬焉,今海州。(案《隋书·地理志》:“东海郡,梁置南、北二青州,东魏改为海州。”此附注如出沈约,不当有“今海州”语。考《困学纪闻》五云:“苍梧山在海州界。”此作伪者所本。)

○帝禹夏后氏

母曰修己,出行,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既而吞神珠。修己背剖,而生禹于石纽,虎鼻大口,两耳参镂,首戴钩铃,胸有玉斗,足文履已,故名文命。长有圣德。长九尺九寸。梦自洗于河,取水饮之。又有白狐九尾之瑞。当尧之时,舜举之。禹观于河,有长人白面鱼身,出曰:“吾河精也。”呼禹曰:“文命治水。”言讫,授禹《河图》,言治水之事,乃退入于渊。禹治水既毕,天锡玄珪,以告成功。夏道将兴,草木畅茂,青龙止于郊,祝融之神降于崇山。乃受舜禅,即天子之位。洛出龟书,是为《洪范》。(以上出《宋书·符瑞志》。)三年丧毕,都于阳城。(《孟子·万章上》:“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

元年壬子,帝即位,居冀。(《汉书·地理志》:“颍川郡阳翟”下,臣瓒曰:“《世本》:‘禹都阳城。’《汲郡古文》亦云‘居之’。”是古本《纪年》不云“居冀”也。今本于尧、舜、禹皆云“居冀”者,盖以《左传·哀六年》杜预注云:“唐、虞及夏皆都冀方。”故云然。)

颁夏时于邦国。(《戴记·礼运》:“吾得夏时焉。”《史记·夏本纪》:“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

二年,咎陶薨。(《史记·夏本纪》:“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

五年,巡狩,会诸侯于涂山。(《左氏·哀七年传》:“禹合诸侯于涂山。”)

南巡狩,济江,中流有二黄龙负舟,舟人皆惧。禹笑曰:“吾受命于天,屈力以养人。生,性也;死,命也。奚忧龙哉。”龙于是曳尾而逝。(出《宋书·符瑞志》。)

八年春,会诸侯于会稽,杀防风氏。(《鲁语》:“昔禹致群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而戮之。”)

夏六月,雨金于夏邑。(《述异记》下:“先儒说,夏禹时,天雨金三日。”)

秋八月,帝陟于会稽。(《史记·夏本纪》:“十年,帝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

禹立四十五年。(《御览》八十二引古本《纪年》如此。今本既云“八年,帝陟”,又云“禹立四十五年”,足见杂综诸书,未加修正。)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丧毕,天下归启。(出《孟子·万章上》。)

○帝启

元年癸亥,帝即位于夏邑。大飨诸侯于钧台。(《左氏·昭四年传》:“夏启有钧台之享。”)诸侯从帝归于冀都。

大飨诸侯于璇台。(《文选·王元长曲水诗序》:“至如夏后,二龙载驱璇台之上。”注引《易·归藏》曰:“昔者夏后启筮享神于晋之墟,作为璇台,于水之阳。”)

二年,费侯伯益出就国。(《晋书·束皙传》引《纪年》:“益干启位,启杀之。”《史通》《疑古篇》、《杂说篇》两引“益为后启所诛”。此独云“二年,费侯伯益出就国。”盖故与古本立异。观后附注于“伊尹自立”云“误以摄政为真”。于“太甲杀伊尹”云“文与前后不类”,此则易其本文,彼则加以案语,盖正文与注出于一人所搜集也。)

王帅师伐有扈,大战于甘。(原注:有扈,在始平鄠县。《尚书序》:“启与有扈氏战于甘之野,作《甘誓》。”《甘誓》:“大战于甘。”原注七字《左传·昭元年》注文。)

六年,伯益薨,祠之。(《越绝书》:“益死之后,启岁善牺牲以祠之。”)

八年,帝使孟涂如巴□讼。(《海内南经》:“夏后启之臣曰孟涂,是司神于巴,巴人请讼于孟涂之所。”)

十年,帝巡狩,舞九韶于大穆之野。(《海外西经》;“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代。一曰大遗之野。”郭注:“《大荒经》云‘天穆之野’。”《大荒西经;“夏后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辨》与《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开焉得始歌《九招》。”郭注:“《竹书》曰:‘夏后开□九韶也。’”《御览》八十二引《帝王世纪》:“启升后十年,舞《九韶》。”)

十一年,放王季子武观于西河。(原注:武观即五观也。观国,今顿丘卫县。《楚语》:“启有五观。”韦注:“五观,启子,太康昆弟也。”《墨子·非乐下》“于《武观》曰:‘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云云,是《武观》乃书篇名,非人名,此以“五观”为“武观》,乃杂采二书为之。观国,今顿丘卫县,亦《左传·昭元年》注文。)

十五年,武观以西河叛。(《汉书·地理志》东郡有畔观县。案,本畔、观二县,自宋本以下,皆误以为一县,联缀不分。)

彭伯寿帅师征西河,武观来归。(《书钞》十三引《纪年》:“启征西河。”《路史·后纪》十三:“既征西河。”注:“《纪年》在二十五年。”《御览》八十二引《帝王世纪》:“启三十五年征河西。”此系之十五年者,以此既依《路史》启十六年陟,则不得有二十五年、三十五年也。《逸周书·尝麦解》:“其在殷之五子,忘伯禹之命,假国无正,用胥兴作乱,遂亡厥国,皇天哀禹,赐彭寿思正夏略。”)

十六年陟。(《路史·后纪》十三:“启在位十有六岁,年九十一。”此本之。《真诰》十五引《竹书》:“启即位三十九年,亡年七十八。”《路史》注引《纪年》:“启二十九年,年九十八。”与今本迥异。《御览》八十二引《帝王世纪》:“启在位九年。”《通鉴外纪》:“启在位九年。”又引皇甫谧曰:“十年。”)

○帝太康

元年癸未,帝即位,居斟寻。(《水经·巨洋水注》、《汉书·地理志》注、《史记·夏本纪》正义引臣瓒曰:“《汲郡古文》:‘太康居斟寻。’”)

畋于洛表。(伪《书·五子之歌》:“畋于有洛之表。”)

羿入居斟寻。(《水经·巨洋水注》、《汉书·地理志》注、《史记·夏本纪》正义引臣瓒曰:“《汲冢古文》:‘太康居斟寻,羿亦居之。’”)

四年陟。(《帝王世纪》、《通鉴外纪》皆云“在位二十九年”。《路史·后纪》十三云“在位盖十有九岁,失政,又十岁而死”。并与此异。)

○帝仲康

元年己丑,帝即位,居斟寻。

五年秋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新唐书·历志》:“张说《历议》:新历,仲康五年癸巳岁九月庚戌朔,日蚀在房二度。”)

命胤侯帅师征羲和。(伪《书·胤征》:“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师,羲和废厥德,酒荒于厥邑,胤后承王命徂征。”)

六年,锡昆吾命作伯。(《郑语》:“昆吾为夏伯矣。”)

七年陟。(《通鉴外纪》:“仲康在位十三年。”《路史》注引《绍运图》同,《年代历》:“二十六年。”《路史·后纪》:“仲康十有八岁崩。”均与此互异。)

世子相出居商丘,依邳侯。(原注:一作“依同姓诸侯斟灌、斟寻”。《御览》八十二引《帝王世纪》:“乃徙商丘,依同姓诸侯斟灌氏、斟寻氏。”)“)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