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一只平平常常的小鼹鼠就恶心的人(我就属于此类),若是看到几年前在一个小村子附近观察过的那只巨型鼹鼠,恐怕便会恶心得死去活来。这村子也曾因这只鼹鼠一度颇有名气,不过现在早已又遭遗忘,因而它仅能分享着整个现象的默默无闻。这一现象至今依然未得到解释,不过人们也没怎么花费精力去解释。那些本该关注此事的人实际上为了许多微不足道的事忙得不亦乐乎,由于他们的令人难以理解的疏忽,这一现象未经详细调查即被遗忘了。村子远离铁路线绝不能成为托辞。有许多人出于好奇大老远地赶了来,甚至还有从国外来的,只有那些不该仅仅表示好奇的人没来过。是呀,若不是个别普普通通的人,若不是那些让平凡的日常劳作压得几乎连口闲气都没功夫喘的人,若不是他们无私地关心这件事,关于这一现象的消息恐怕连几里地也传不出去。必须承认,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差一点给封起来的消息偏偏步履艰难,对它简直就是硬推硬搡,否则也传不开来。然而这绝对不应是对此事一无所为的理由,恰恰相反这一现象本应进行调查研究。可人们却将有关此事的唯一的文字记录交给了那位上了年纪的乡村教师,在其本行中他虽然出类拔萃,但他能力有限,受教育不足,不可能提供一分具有永久价值的全面描述,更谈不上提出一种解释了。小册子印了出来,在来村里的观光者中卖出了不少,而且也得到了一些好评,不过这位教师凭自己的聪慧足以看出,他那得不到任何人支持的个人努力毫无价值。可他丝毫没有松懈,就其特性来说此事的希望一年比一年渺茫,但他却把它当作自己的毕生事业,这一方面证实这一现象所能产生的影响有多大,另一方面也证实了在一个默默无闻的老乡村教师身上,会蕴藏着怎样的毅力和对信念的忠诚。有份简短的补充材料证实,他曾因那些权威人士的拒绝态度吃了不少苦头,他把它附在自己的小册子后面,不过那是在若干年之后才附上的,也就是到了几乎谁也记不起小册子的内容时。在这份补充材料中,他或许不是用技巧,而是用令人信服的真诚抱怨说,在那些至少可望得到理解的人那里,他却找不到理解。关于这些人他一针见血地说:“不是我,而是他们说起话来像些老学究。”另外,老还引用了一位学者的名言,为了自己的事业他特地登门拜访了这位学者。这位学者姓名不详,但从各种琐碎小事中不难猜出他是何人。老教师费尽周折才获准进了这位几星期前就已预约了的学者的家门,可在寒暄时他已察觉到,对他的事业,这位学者囿于一种不可克服的偏见之中。当老教师依照自己的小册子做着长长的介绍时,他是那样心不在焉地听着。经过一阵装模作样的思考之后他解释说:“您那个地区的土嘛特别黑,特别肥沃。嗯,因此嘛它给鼹鼠提供了营养特别丰富的食物,它们才得以长得特别大。”“可也没有这么大!”教师提高嗓门说,由于气愤他略带夸张地在墙上比划了两米。“噢,会的。”学者回答说,显然整个这件事让他觉得很开心。教师就带着这样的答复回家了。他还讲述了那天晚上他妻子和六个孩子如何冒着雪在大路上等候他,他只得向他们承认,他的希望终于破灭了。

当我读到关于那位学者如何对待老教师的描述时,我还没看过教师那本小册子的正文。可我当即就做出决定,自己去搜集整理所能了解到的一切。既然我不能去教训那位学者,那至少我的文章该能保护这位教师吧,或者说得更确切一些,这种文章并不比一个正直但却无足轻重的人的愿望更能保护这位教师。我承认,后来我真后悔作出了这种决定,因为不久我就感觉到,若执行这一决定必然要使我陷入一种特殊的境地。一来我的影响力远远不能为这位教师改变那位学者或者舆论的看法,二来那位教师肯定注意到,和维护他的名誉相比,我更关心他的主要意图和证实大鼹鼠现象,而且他觉得他的名誉是理所当然的,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