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好多年,我对英国政治有浓厚的兴趣。因为一次偶然事件我改派皈宗,成了所谓的自由主义者,这件事我觉得颇值一提。那是一天下午,我走进上霍尔本一家书店,发现尊敬的威廉·E·格莱斯顿【格莱斯顿(1809-1898),英国政治家,曾作为自由党人四次出任英国首相(1868-1874、1880-1885、1886及1892-1894)。积极推动教育和议会改革,并支持爱尔兰自治。】已经先在那儿了。此前我从未见过格莱斯顿先生。这次之所以能认出他,是通过那些政治漫画(非常像),以及那些登在报纸上的标准像(不太像)。
正走进书店的时候,我听见书商问道:“我应该把哪些书送到府上呢?”
作为回答,他用手臂非常气派地一扫,把每个角落都圈了进来,然后说:“就送那些。”
话音刚落,他就转身就走了。我移步向前,要求给我一册几天之前我就盯上了的书。
“万分抱歉,先生,”书商很客气地说,“这本书已经售出了。”
“已经售出?”我叫了起来。
“是的,先生,”书商笑眯眯地回答,带着明显的骄傲,“格莱斯顿先生刚买走它。我已经没书可卖了,格莱斯顿先生刚才把它们全买走了!”
书商接着告诉我,只要格莱斯顿先生走进某家书店,他就会买走目光所及的一切。他那气派而笼统的手势席卷所有的图书——神学、历史、社会学、民间文学、医学、旅行、传记——进网的都是鱼,一条也休想溜。
“这是格莱斯顿先生第三次屈尊访问敝店了,”书商说,“这也是他老人家第三次把我这小店打扫得干干净净。”
“这家伙是个好人,”我对自己说,“这样一位杰出的爱书人保准不会犯错。因此,地方自治这档子事归根到底必定是正确的。”
从另外一些熟悉他的人那里我了解到,格莱斯顿在读书方面是个杂食主义者。他定购图书的时候不是论册数,而是论车数,而且,他在哈瓦登的家也早就书满为患。我还听说他有个习惯,从前,他经常清查他的藏书,并将那些他不愿再保存的书大批大批地扫地出门。这些被丢弃的图书全都送给了二手贩子。据说,这帮二贩子借机捉弄格莱斯顿的事情并不少见,他们一次又一次将大量他早先剔除和丢弃的图书再又卖回给他(价钱还很高)。
每一个爱书者都有自己淘书的方式,是故,有多少淘书人就有多少种淘书的方式。话虽如此,但梅休因法官和我一致同意:所有的淘书人都可以归为下列几大类:
奋不顾身的淘书者。
精明狡猾的淘书者。
胆小犹疑的淘书者。
上述三类人中,第三种人最不值得我们费心考量,虽说有大量的爱书人属于此类,因而其中也有不少人是我的朋友。我确实知道有些人,为一本书而踟蹰犹疑、而思前想后、而摇摆不定长达数周,不,是数月。并不是他们不想要它,也不是他们嫌价钱太贵,更不是他们寒酸到出不起这个价码。他们的犹豫迟疑不过是由于与生俱来的天性中缺乏果断——这同样是造成人类生活中诸多不幸的优柔寡断的可怕祸根。
我曾研究过这些人,我发现他们中多数是单身汉,他们的形影相吊应当归因于这样一个事实:那些使得他们多次与自己垂涎的珍本善册失之交臂的踟蹰犹疑,在他们的婚姻方面也产生了同样的作用。在他们前思后想的时候,别的胆子更大的家伙早就捷足先登,挽上战利品扬长而去了。
我所认识的胆子最大的淘书人,是芝加哥已故的约翰·A·赖斯先生。作为大拍卖场上一个竞争者,此人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何以会这样呢?因为一旦铁了心要买某本书,他老先生叫起价来完全没有上限。他这样指示他的代理人:“我必须要得到那些书,至于价钱几何,非所计也。”
一位英国收藏家在赖斯先生的藏书中发现了一套珍版书,那是他多年来一直在孜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