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大风在海上掀起巨浪,击岸的浪花飞溅到帐篷边上。在这样的天气里,乘着不太牢固的船出海是不可能的了。于是探险家们决定四个人一起,沿着横穿森林的河床,深入到那无人知晓的国土的腹地。

由于当时不可能估计到海里的蜥蜴会侵犯空荡荡的帐篷,所以只让“将军”驻守在帐篷旁边,也没有把它拴上。万一有什么危险,它可以躲藏到密林里去。

在河床分叉的地方,探险家们沿着左边的支流,向上游方向走去。两旁的木贼属和蕨类植物象两道屏障伸向前方。只是在密林的某些地方,间或有几条由小动物踩出来的窄窄的蜿蜒曲折的林中小路。密林上空飞翔着巨大的蜻蜓和同样大小的各种昆虫;时而有几只不大的翼指龙飞着去追捕它们。但密林深处一片寂静,了无生机:既听不到一声鸟叫,也听不到树叶的簌簌声,而这种声音在马克舍耶夫河两岸的森林里却不绝于耳。仅仅有一次,走在最前面的格罗麦科在一条林中小路上,看见一只象小狗那么大的黑色小动物,格罗麦科还没来得及瞄准,它已经逃得无影无踪了。大家只好满足于捕捉些昆虫。帕波奇金逮到了一只停留在棕榈树花上的螟蛾,宽三十五厘米,还逮到一些甲虫,大小象一个个拳头,叫它咬一下,或是抓一下,可疼得厉害哩。

终于到了密林的尽头。探险家们踏上一片开阔的林中草地,地上长的也是那种很硬的草。在比较潮湿的地方长着石松、苔藓和一簇簇蕨类植物。草地的南端是一座朱砂色山峰的斜坡,陡峭、光秃,高达二百米,被一条很深的峡谷截开,使林中草地变成沼泽的水,大约就是从那里流出来的。下雨的时节,这些水就顺着河床流归大海了。这片草地长约一公里以上,宽一百到二百米。

山中的峡谷使这些科学家很感兴趣。他们不约而同地朝着峡谷走去。可是,走不了多远就发现林中草地的北头,有一小群食草类蜥蜴在林边吃草。有的后腿直立,用厚厚的嘴唇扯下棕榈树的叶子和木贼、蕨类植物最嫩的枝条。另外一些特别小的禽龙也在吃草,样子很可笑,胖滚滚的屁股翘得比头还高,还不停地甩着尾巴。有时在玩耍,时而用四条腿互相追逐,时而用两条腿笨拙地跳跃前进。

绝对不能放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机会——要拍下禽龙吃草和嬉戏的场面。探险家们尽快回到林边,略加伪装,沿林边一步步向禽龙群靠拢,终于靠近了。拍完第一张照片,禽龙突然警觉起来:大禽龙不再吃草,戒备着,发出刺耳的尖叫;小禽龙一听到这种叫声,后腿直立起来,笨拙地伏倒在地,连滚带爬地跑向它们的双亲。大禽龙围成一个圆圈,背朝外把孩子们围在中间。

第二张和第三张照片把禽龙的这种惶惶不安的样子永远保存下来,原来禽龙的惊恐不是没有道理的。从草地的另一端,沿着林边一蹦一蹦地过来一头怪兽,它一蹦就是好几公尺。起初,探险家们把它当成禽龙了。

这头怪兽大小跟那些禽龙一样,也是用后腿直立起来活动;可是当它走近了,才看清楚,它和食草类禽龙不同,体态端庄,而且优美匀称,动作却快得出奇。这头怪兽蹦到禽龙围成的圆圈旁边,停下来大吼一声,对方以哀怨的长鸣作为回答,怪兽用短距离跳跃围着食草类禽龙转起圈儿来。但是,到处都碰到了禽龙高高拱起的臀部和不停地甩打着的粗重有力的尾巴。如果让这些尾巴打一下子,或是让那些结结实实的后脚踢那么一下子,可以想象是轻不了的。

这头怪兽确实知道不能钻到圈子里抡走幼小的禽龙,它纵身一跳,从保卫者的头上一越而过,猛地扑向互相依偎在圈子当中的小禽龙。周围的胆小的食草类禽龙四散奔逃,一只小禽龙已经落入敌手,它的喉咙被咬断了。

进攻时的各种动作,刹那间都被拍摄了下来。两声枪响:凶残的怪兽和它的受害者并排倒在地上。当它们不再动弹的时候,探险家走过去,仔细观察这个爬行纲动物的新代表。从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