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半个月的时间,西域商团通过了祁连通道,来到了夏川郡的拉牌小镇,也再次踏上了大河国的领土。

从这里开始,西域商团将慢慢解散,各个商队返回大河各地,一年一度的西域商团结束了,虽然中途略有波折,总体来看行程比较顺利,各家商队都赚了个盆满钵满。

满载粮食的大车队也逐渐分散开。它们分作几路,将粮食运往夏川郡同心县,未来将用于支持对关中作战。不用说,这也是战略欺骗的一部分,如果一路大车浩浩荡荡直抵同心县,很容易让元类察觉。至于为什么没有运往距离前线更近的固原,也是为了不引起元类注意。

麻将军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从大河国出发,又将商团护送回了大河国,这次护卫任务基本算是结束了。大河国还是要太平很多。尽管今年来流民四起,不过对于官方护卫的商队还是不敢觊觎的。

在赫连世家的压力下,赫连雪也依依不舍的和张茗分开了。毕竟二人还没有正式的名份,这样总是不清不楚的泡在一起总是不好的,尤其是在大河国的土地上。

“等我回去娶你。”张茗只用了一句话就让小妮子满心的愁怅变成了欢喜。

再行5日,眼前出现一片开阔的平原,四处浓烟滚滚,在青山绿水中分外扎眼。张茗在西域商团启程时曾经路过这里,知道这里就是十里刀场。

十里刀场,顾名思义,有大小刀坊百余家,“叮叮”的锻铁声日夜不息,绵延超过十里。这些铁厂虽然名字叫做刀坊,实际上几乎做所有的铁质品,只不过刀的产出量比较大。

刀坊也分三六九等,其中比较有名的,比如灰刀坊,走的是高端路线,比较出色的锻造师傅有十余名,学徒上百。像这种大的刀坊往往由悠久的历史,较强的技术和人才储备,当然也惯出一身的臭脾气。世面上流传的名刀,比如章天的河密刀,就出自灰刀坊。

官办的刀场,共有五家,主要用于供应军队武器。当然靠这5家是无法满足军队需要的,不足部分还要在民间采购。

世家刀坊大大小小几十家。包括赫连世家和诸葛世家,都在这里有自己的刀坊。这些刀坊主要打造铁制品供应世家内部使用,也有部分在市场上流通用于盈利。

数量最多的是本地的一些小刀坊,实力最弱,水平也参差不齐。不管是刀枪剑戟,还是锨镐锄耙,什么都做,从不挑食。

这里是大河国最大的黑色金属冶炼中心,全国超过半数的铁制品出自这里,在这里炼铁有着天然的优势:附近的嘴山铁矿资源丰富,煤炭也不少。令张茗吃惊的是,这个时代人类已经开始炼焦了。虽然看到炼焦时候土窑浓烟滚滚,污染环境不说,效率也与前世相差甚远,但毕竟能炼出焦炭来,对炼铁臂助很大。

当然这里也成为商家聚集之地。商团要在这里停留两天,大小商队要在自己的货物清单里加上一些铁器,为这次西域之旅划上一个句号。张茗停在这里,却不是要做贸易,他要建立自己的刀坊。

张茗现在要做的,就是建设一座前世连被强制淘汰的高炉都不如的,文革时代的小高炉。

什么矿石的酸碱度啊,焦炭的质量啊,统统不考虑,张茗只要求炼出来的是铁就行。造枪暂时是不考虑了,先把手榴弹破片原材料问题解决,实现手榴弹的量产。

张茗对手榴弹情有独钟。这玩意成本低,威力大,在抗美援朝的时候还是中国步兵的主力武器,让美帝吃尽了苦头。

还有一件被张茗给予厚望的武器是康格列夫火箭。同样工艺不复杂,自己已经将基本原理和草图交给了扎洛,现在正在格尔部落里试验。一旦试验成功,设计定型实现量产后,将成为张茗部队战斗序列中的远程打击武器。

至于战争之神火炮,需要技术和工艺的进步,不是一天两天能研究出来的。

张茗对武器的要求,第一是符合热兵器作战的要求,第二是必须能实现量产,做到标准化。自己总不能光靠从战备基地搬东西,用黑火药复装子弹过日子,要知道坐吃山空的道理。

张茗前世所在的那座城市,以钢闻名,其产量超过全国钢铁产量的十分之一,占全省钢产量的一半以上,说成是世界最大的钢铁中心也不为过。张茗是一名银行客户经理,免不了要钢铁打交道,几年下来,对钢铁生产的原理和流程有一定的了解。

自己绞尽脑汁,一路上与格尔部落唯一一个略懂炼铁的老头反复交流,终于做出了一张小高炉的草图。

眼前几十名泥瓦匠正在忙碌着,正在建设这座高炉。不过眼下还只是一个地基,没有高炉的样子,更何况这还只是一座试验性质的高炉,不过张茗已经在想像着奔涌的铁水流出来的样子,那能打造多少武器啊!

除了自己在格尔部落带出来的十几名匠人外,张茗特地在十里刀场聘过来10名炼铁师傅,作为顾问。加上建设工人和矿石运输队,这个实验团队达到100余人,在这个时代也算是大手笔了。

幸亏有诸葛聪慧这个大舅子支持,从提供场地到人力资源,诸葛聪慧全方位的支援,不过基于亲兄弟明算账的原则,诸葛聪慧要求一旦高炉炼铁实验成功,自己要占据一半的股份,而且要优先销售的权利。同时,武器研制出来以后,除了张茗自己的军队,诸葛聪慧手下卫队要优先装备。

张茗也算是技术入股了。虽然张茗还没有拿出什么东西来,诸葛智慧也不深问,直接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在张茗的前世,这叫做风险投资吧。诸葛聪慧算是慧眼如炬。

至于名字,张茗用了这个时代流行的命名方法,叫做明月刀坊。好在这个时代不需要办理营业执照,只要有地,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加措暂时被任命为明月刀坊的总管。几十名匠人留下来与刀场的师傅们交流经验。为此,张茗还在诸葛聪慧处预支了一部分钱,用于与其它刀坊的师傅们“交流感情”。至于工艺流程,张茗只提供大概思路,具体由加措去发挥——不是张茗想做甩手掌柜,而是自己的能力只够提供大概思路。

在张茗的设想中,除了钢铁的问题,还有无烟火药的生产也迫在眉睫。记得前世看抗日战争的故事的时候,八路军曾经用水缸做出硫酸,进而生产无烟火药。只出过那些人是化学专来出身,自己一个文科生,哪有那么容易?

请稍后,加载中....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阅读模式左右翻页上下翻页
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