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抱着锦盒走了进来,在朱元璋面前跪下行礼道:“孙儿朱允炆拜见皇爷爷。”
朱元璋最近一直在为海禁的事情愁得焦头烂额,心情实在算不上好。自然没功夫去理会什么别的人,别的事。
但是无论如何朱允炆还是自己能够百分百确认的亲孙子,孩子也乖巧懂事朱元璋,心里还是喜欢的。
“起来吧。”朱元璋道,“今日来御书房所谓何事啊?”
朱允炆还是有些害怕的,但是听了吕妃的话还是大着胆子照着吕妃教他的话说了。
“孙儿见皇爷爷进来一直在为国事烦忧,身体劳累,今日特地带了一盒来桂花糖蒸栗粉糕给王爷爷尝尝。”朱允炆诚恳地说道。
朱元璋心里欣慰。
不管如何,这朝堂上的争斗也终归是朝堂上的烦心事,在面对乖巧懂事的皇孙时朱元璋也难得的表现出了慈爱的模样。
“也难得你有心了。”朱元璋笑道,“过来皇爷爷瞧瞧。”
“是。”朱允炆走了过去,将锦盒放在桌上。
朱元璋把他抱在怀里,见他脸上白嫩嫩的,脸颊两边还有点红,看着倒是有几分可爱。
“最近功课如何啊?”朱元璋关心道。
负责教导朱允炆的是当今有名的学士黄子澄,是当年科举的进士第一,现在是翰林学士,在国家政事上也颇有见解,让他教导朱允炆,想必也不会差。
朱允炆有些心虚道:“孙儿最近有好好听夫子的话,认真做功课的。”
“嗯……那最近夫子讲了些什么?”
“讲了《孟子三章》。”朱允炆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朱元璋点头:“嗯,孟子可是先贤啊,那朕现在就来考考你,看你这功课学得到底如何?”
朱允炆微微低着头,不敢说话。
“这孟子认为军事上要获得胜利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
朱允炆想了想,答:“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域名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所以为政者应该以民为先……”
答案虽然死板,但是也还算过得去。
朱元璋点了点头,又问:“那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是如何看到生死之事的?”
这可难倒朱允炆了,他会的东西就那么点,现在朱元璋问的他已经不会了,思索了半天都答不上来。
朱元璋便道:“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写道,一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朱元璋耐心地教导朱允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生于世上是孟子所想追求的,但是还有比生命更想要的东西。所以呢,不会被背弃道义,做苟且偷生的事情。死亡是为孟子所厌恶的,但是除此之外,还有比死亡更令他厌恶的事情,所以,即使有灾祸,也不会为了偷生而躲避。”
朱允炆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还是不敢抬头看朱元璋。
朱元璋继续问:“那皇爷爷再问你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曾说,故天将降大任于世人,也必先如何啊?”
朱允炆早就被问住了,根本答不上来。
朱元璋叹气,按耐住内心的烦躁。
这个孩子确实有些令自己失望。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如此方才能成为君子,成为一个有用之人,你可明白了?”朱元璋看着朱允炆的小脸,心里已经有了些许怒气。
如此简单的文章,这孩子学了这么久,居然还不明白。
接下来,朱元璋又接连问了几个问题,可是无一例外的朱允炆都答不上来。
朱元璋这回可是真生气了。
这《孟子三章》确实不像是其他文章一样晦涩难懂,朱允炆这种三岁孩子读起来应该也不会太费力。
而且有黄子澄亲自教导,朱允炆却还是一问三不知,确实有些过分了。
真是个不争气的孩子!
“夫子如何教你的这文章分明如此简单,通俗易懂。为何问你你却什么都不明白?”朱元璋低声喝道。
朱允炆声若细蚊:“孙儿只是……只是……”
“朕特意叫了远近闻名的大学士教导于你,在你身上也花费了不少功夫,怎么一点也不见长进?”朱元璋继续怒道。
“孙儿愚钝,还请皇爷爷息怒……”朱允炆眼睛已经红了,有点想掉眼泪。
朱元璋自来刚硬,最不喜欢别人在他面前软弱,更何况一个男子汉大丈夫在他面前哭哭啼啼的,成何体统?
“男儿有泪不轻弹,朕不过才教导你两句,你怎么做这副样子?”
“孙儿……呜呜呜……”朱允炆此时眼泪像是开闸的洪水,一下子全都涌出来了。
顿时间,孩童的哭声充斥着整个御书房。
也攻击着朱元璋的耳膜。
朱元璋气得青筋暴起,无力地摇摇头。
看着面前哭闹的朱允炆,心里只觉得恨铁不成钢。
想起李善长对于朱雄瑛赞赏有加,那孩子是那般聪慧过人。可是在看一眼自己的孙子,如此简单的文章,还一问三不知,简直令人太失望。
那孩子早早的就会了许多,根本不用人怎么费心去教,人也懂得刻苦努力。
一经对比,朱元璋心里更加渴望那就是自己的亲孙子了。
“朱立德!”朱元璋冲外喊道。
朱立德急忙小跑了进来:“老奴在,陛下有何吩咐?”
朱元璋挥手:“把二殿下送回宫去,朕看着实在闹心!”
“是。”朱立德利索地抱起朱允炆退下了。
朱元璋长叹一声,继续回过头来为海禁一事烦心。
海禁一事近来一直困扰着他,令自己几日来茶不思饭不想,偏偏朝中文武百官还没有一个拿的出来注意的,这样朱元璋时时气不打一出来。
自己真是养了一群饭桶。